摘要:你好,我是【洞见书】(原大脑帮),陪你提升认知,向内生长!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书”关注→ 右上角「···」→ 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次思维跃迁!文末免费领百本相关电子书!
活明白的人,都是看透了规律的人。不跟天较劲,不跟人性拧巴,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也留不住。就像老话说的:尽人事,听天命。人事尽到了,天命自有安排。
01
相信法则
你发现没,人这玩意儿,不光是肉身,更像个信号塔。时时刻刻在往外发射信号,也在接收信号。
你信什么,就会撞见什么。不是迷信,是你的注意力会绑架行为。就像我表舅,前几年总念叨“我这辈子注定穷”,这话跟魔怔似的,每天挂在嘴边。
那会儿他在工地干苦力,老板说有个包活儿的机会,让他牵头组队,他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哪行啊,万一赔了咋整?”结果同村老王接了,一年下来赚的比他干三年还多。
后来表舅更慌了,见人就说“你看,我就说我没这命吧”。有回他骑电动车摔了,蹭破点皮,愣是躺了半个月,说“老天爷都跟我作对”。其实那天路是他自己没看清楚,边上明明有警示牌。
反观我隔壁的陈姨,五十多岁下岗,别人都愁眉苦脸,她倒乐呵呵:“正好,我早想摆摊卖包子了。”一开始没人买,她就站在摊前说:“我这包子馅儿调了十年,不好吃不要钱!”有人试了觉得不错,慢慢传开了,现在开了三家分店,雇了好几个阿姨。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是你的“相信”给它加了滤镜。就像谈恋爱,你觉得对方满眼是你,连他打游戏忽略你,你都能想成“他太累了”;等你怀疑他变心,他多说一句话,你都觉得“他在撒谎”。
真的,别总给自己灌负面暗示。你天天说“我不行”,身体都跟着泄气;你敢喊“我能成”,脚底下都带劲儿。
02
重复法则
历史从不新鲜,新鲜的是人的健忘。你以为的“新问题”,不过是老剧本换了演员。
前阵子小区超市搞“充值送鸡蛋”,老头老太太排着队抢,我妈也想去,被我拦了。我说这跟二十年前“存话费送铁锅”不是一回事吗?那会儿我爸存了五百话费,送的铁锅用两次就漏了,话费还得按月扣,最后算下来比买锅贵多了。
人性这东西,几千年来没怎么进化。贪婪、侥幸、怕吃亏,这些心思换个马甲,照样让人往里跳。
就说减肥吧,我表妹年年喊“这个夏天一定瘦”,办健身卡、买减肥茶、跟着直播跳操,折腾仨月,该胖还胖。问她咋没坚持,她说“太累了,明天再开始”。这跟我奶奶说“等秋收完就锻炼”,我妈说“等孩子高考完就节食”,有啥区别?都是把“明天”当挡箭牌,结果“昨天”的遗憾重复上演。
还有那些搞传销的,以前是拉人进“直销团队”,现在换个名儿叫“社群裂变”,模式没变:先让你交钱,再让你拉亲戚朋友,画个“躺赚”的饼。我老家有个远房表哥,十年前被骗去搞传销,去年又栽进“区块链投资”,说“这次是新风口”,结果血本无归。
不是骗子太高明,是咱们总觉得“这次不一样”。其实太阳底下真没新鲜事,你爷爷踩过的坑,你要是不长记性,照样得掉进去。
我常跟我儿子说,多看看历史书,不是为了考高分,是让你知道:那些让你心动的“机会”,可能早就有人摔过跟头;那些让你头疼的“难题”,古人早就给出过答案。
03
平衡法则
宇宙是个老会计,一分一毫都得算清楚。你占了啥便宜,早晚会在别处找补回来。
我同事小周,是个“熬夜冠军”。白天摸鱼刷手机,晚上精神得像打了鸡血,追剧、打游戏到凌晨两三点,说“年轻就是本钱”。上个月体检,报告上红箭头比标点符号还多:转氨酶高、颈椎反弓、重度脂肪肝。
现在他每周得去三次医院,光中药就抓了两千多块,还得早睡早起去锻炼。他跟我说:“以前觉得熬夜爽,现在才知道,欠身体的债,连本带利都得还。”
这就是“得到的,都标着代价”。你图省事吃外卖,就得接受添加剂超标;你图舒服不运动,就得接受免疫力下降;你图快钱走捷径,就得提心吊胆怕翻船。
小区门口有个修鞋摊,老鞋匠七十多了,每天天不亮就出摊,说“我这双手,修了四十年鞋,没偷过懒,也没骗过谁”。他的摊前总排着队,有人从老远跑来,说“就信大爷的手艺”。反观隔壁那个“网红修鞋店”,用胶水粘鞋底冒充缝线,便宜是便宜,没俩月就关门了——骗来的客流,终究留不住。
还有个现象特有意思:住高楼的人,总羡慕平房有院子,能种菜养花;住平房的人,又惦记高楼的电梯,不用爬楼梯。我姨夫在老家盖了带院子的小楼,夏天天天抱怨“蚊子太多”,冬天说“生炉子太麻烦”;我姑姑住二十楼,天天说“想接地气都难”,停电时爬楼梯能累瘫。
你看,哪有什么“完美生活”?不过是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宇宙在悄悄找平。别总想着“既要又要还要”,天道好轮回,从来不算错。
04
吸引法则
你是什么人,就会招什么事。跟磁铁一个道理,正极吸正极,负极吸负极。
我们小区张姐,是个“负能量发射站”。早上买菜回来,准能听见她在楼下骂:“菜贩子缺斤少两,没一个好东西!”下午接孙子,又会跟人念叨:“现在的小孩真难管,老师也不负责任!”
时间长了,没人愿意跟她搭话。有回她晒的被子被风吹到楼下,喊了半天没人应——平时她总说“邻居都自私”,真遇事了,别人也懒得帮。
反观楼下李叔,是个“乐天派”。见人就笑,谁家有事儿他都搭把手:帮王奶奶扛米,给小张看孩子,连收废品的来了,他都要递瓶水。前阵子他骑三轮车摔了,小区里好几个年轻人轮流去医院陪护,有人炖了汤,有人买了水果。
负能量是黑洞,会把麻烦全吸过来。你天天说“钱难赚”,就会对赚钱的机会视而不见;你总说“人心坏”,就会对别人的善意疑神疑鬼。
我以前有个室友,天天刷“社会负面新闻”,刷完就叹气:“这世界太糟了。”结果她丢了三次钥匙,被偷了两次外卖,还总跟同事吵架。后来她换了个习惯,每天睡前看半小时“暖心故事”,慢慢的,她说“好像倒霉事变少了”——其实不是世界变了,是她看世界的眼神变了。
真的,你想撞见好人,先做个好人;你想遇到好事,先对世界笑一笑。
05
整体思维
一滴水里有大海,一片叶里见春天。万物都是连着的,看不透局部,是因为没见过整体。
我有个朋友老郑,总说自己“头痛”,去医院做了CT、核磁共振,查不出啥问题。医生让他多休息,他说“我天天躺平还休息不够?”
后来听人介绍找了个老中医,老中医没给他查头,反而问他“是不是总拉肚子?”老郑一愣:“是啊,好多年了。”老中医说:“你这是脾虚,气血供不上头,才会痛。”开了些调理脾胃的药,喝了俩月,头真不疼了。
这就是每个局部,都是整体的“天气预报”。头的问题可能在脚,情绪的问题可能在身体,家里的问题可能在外面。
就说孩子叛逆吧,别光骂孩子不懂事。我表姐总说儿子“故意跟我作对”,后来我去她家待了一天,发现表姐跟姐夫三句话就吵架,婆婆在边上唉声叹气,孩子写作业时手都攥着拳头。你看,家里的“气场”拧巴了,孩子能不烦躁吗?
还有职场上,有人总抱怨“领导针对我”,却没想想:是不是自己总把“这不是我的事”挂嘴边?是不是同事求助时总找借口?你对团队冷,团队能对你热吗?
古人说“见微知著”,真不是吹的。看到一片落叶,不光要想“秋天来了”,还得想“这棵树是不是缺水了”。看懂了这点,就不会盯着问题骂问题,能从根上找答案。
06
在乎思维
越攥紧的沙,漏得越快。人这辈子栽跟头,多是栽在“太在乎”上。
前阵子帮朋友小林追姑娘,他简直魔怔了。姑娘发个朋友圈,他能研究俩小时,猜“她是不是不高兴了”;姑娘说“最近忙”,他能连夜写篇“道歉信”,怕自己哪里做错了。
结果呢?姑娘越来越躲着他,说“跟你聊天太累了”。
我让他别这么盯着,该干嘛干嘛。他半信半疑,去报了个徒步团,每周去爬山,偶尔在朋友圈发点风景照。没想到,那姑娘主动评论:“这地方挺好看啊,在哪?”
后来俩人约着去爬了次山,没聊啥“你喜不喜欢我”,就说路上的树、天上的云,反而聊得挺投机。现在小林总说:“以前攥得太紧,差点把到手的缘分捏碎了。”
孔子说“外重者内拙”,真是戳心窝子。你越怕失去,动作就越变形;敢放下的人,才握得住主动权。
我爷爷以前总说“钱得攥在手里才踏实”,有回村里修公路,让大家入股,说以后能分红,他说“这都是骗人的”。结果公路修通后,边上的土地涨了十倍,他肠子都悔青了。后来他常跟我们说:“手攥得越紧,越留不住东西。”
工作、感情、钱,都这德行。你把它当全世界,它就敢欺负你;你把它当平常事,它反而对你客气。
07
匹配法则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话听着老,但放哪都灵。
以前公司有个领导,是老板的亲戚,靠着“关系”坐上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可他连Excel都用不利索,开会时说的方案,全是网上抄的,底下人偷偷笑,他还以为自己挺厉害。
有回接了个大客户,他拍着胸脯说“保证搞定”,结果跟客户聊的时候,连产品参数都答不上来,客户当场就走了。老板没辙,只能把他调到后勤,工资砍了一半。
这就是你能站多高,得看你脚下的“底气”够不够。
我老家有个暴发户,拆迁分了三套房,突然就飘了,天天去赌场“耍钱”,说“我有的是钱”。没半年,房子输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现在靠打零工过日子。有人说他“倒霉”,其实是他的德行,撑不起那些钱。
反观我小学老师,一辈子教语文,没赚过大钱,但她写的文章总在报刊上发表,退休后还有家长找她补课,说“就信老师的水平”。她常说:“本事这东西,装不来,也偷不走,有多少本事,就享多少福。”
真的,别羡慕那些“走捷径”的人。名声大过本事,就像穿高跟鞋走泥路,早晚崴脚;财富多过贡献,就像抱着金砖走夜路,迟早被抢。踏实攒本事,比啥都强。
08
80/20法则
关键的少数,决定多数的结果。别瞎忙,找到那20%的“命门”才行。
我表妹考研那阵,犯了个傻:她把教材从头到尾抄了一遍,笔记写了十几本,结果模拟考分数还是上不去。她哭着说“我明明那么努力”,我翻了翻她的笔记,发现她连课后题里的简单题都抄,反而重点章节的难点一笔带过。
后来我让她别抄了,把近五年真题里重复出现的考点标出来,集中攻那些地方。她半信半疑试了试,把常考的“古文翻译”“现代文答题模板”反复练,最后考试时,光这两块就多拿了三十分,顺利考上了。
这就是80%的成果,藏在20%的关键里。
我邻居王哥开了家早餐店,一开始啥都卖:包子、油条、豆浆、面条,忙得脚不沾地,赚的钱刚够交房租。后来他发现,买他肉包的人特别多,就集中做肉包,把馅儿调得更入味,还加了个“现包现卖”的窗口,现在每天光肉包就能卖五百多个,比以前啥都卖时赚得多一倍。
你看,不是努力没用,是瞎努力没用。就像打靶子,你把子弹全打在靶子边上,不如瞄准靶心多打几枪。
别总说“我努力了没结果”,先看看你努力的地方,是不是“瞎使劲”。找到那20%的关键,往死里磕,比啥都强。
09
序位法则
啥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乱了就得出事。
村里有户人家,姓李,儿子娶了媳妇,婆婆总觉得“我是长辈,就得说了算”。媳妇想装个空调,婆婆说“浪费电”;媳妇想给孩子报早教班,婆婆说“瞎花钱”;甚至小两口晚上想出去散步,婆婆都要问“去哪、跟谁、啥时候回”。
结果呢?小两口天天吵,媳妇回了娘家,说“这日子没法过了”。直到有天婆婆摔了腿,媳妇回来照顾,她躺在床上才想明白:“这家里,该是年轻人说了算的。”后来她不管那么多了,小两口反而孝顺了,周末总带着她去赶集。
万物各归其位,世界才不乱套。
职场上也一样。我以前公司有个实习生,刚去就对部门规划指手画脚,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老员工都不爱带他。后来他师父跟他说:“你先把报表做明白,再提建议,没人会笑你晚。”他听了,踏踏实实学基础,半年后提出的一个优化方案,还被老板采纳了。
社会、家庭、职场,都有看不见的“秩序线”。该你管的事,用心管好;不该你插手的,别瞎掺和。守好自己的线,别越界,就少很多麻烦。
就像下棋,车走直、马走斜,各有各的规矩,乱了规矩,这棋就下不下去了。
10
对冲思维
有白天就有黑夜,有高价就有平价。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是“此消彼长”的平衡。
我表姐在写字楼上班,背的包是一万多的“大牌”,她说“见客户得有面子”;我表妹在菜市场卖菜,背的是三十块的帆布包,说“装零钱方便,脏了不心疼”。有人说表姐“虚荣”,有人说表妹“寒酸”,其实没必要——她们都在为自己的需求买单。
这就是让不同人都有活路。
奢侈品卖那么贵,不光是料子好,更是卖“身份标签”,有人愿意为这个买单,没毛病;平价货卖得便宜,是让普通人也能用上,同样没毛病。就像有人爱吃山珍海味,有人爱吃家常小菜,谁也别瞧不起谁。
前阵子看到个新闻,说某大牌包成本才几百块,卖几万块,有人骂“黑心”。可转头想想,那些十几块钱的T恤,成本可能就几块钱,赚的比例其实差不多。你觉得大牌“坑”,可以不买;你觉得平价“差”,也可以不买。市场自己会找平,这就是对冲。
别骂别人“俗”或“傻”,存在即合理。你看不惯的,可能正是别人的“救命稻草”。就像有人觉得“直播带货是忽悠”,可偏远山区的果农,正靠这个把果子卖出去;有人觉得“网红食品是智商税”,可刚毕业的年轻人,正靠这个实现创业梦。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是各种颜色混在一起,才好看。
这10条法则,说透了就是“天道”。它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信不信,都在那照着自己的节奏转。
你顺着它走,路就宽:相信自己能行,就真的能撞见机会;找到关键的20%,努力就不白费;守好自己的位置,就少些矛盾。
你逆着它来,坎就多:总觉得“自己倒霉”,霉运就真的跟着你;啥都想抓,最后啥都抓不住;总想越界,就难免撞墙。
不是说懂了就能一步登天,至少能明白:为啥有的人明明努力,却总碰壁?因为他在跟规律较劲;为啥有的事看着好,最后却成了坑?因为它偏离了平衡。
说到底,活明白的人,都是看透了规律的人。不跟天较劲,不跟人性拧巴,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也留不住。就像老话说的:尽人事,听天命。人事尽到了,天命自有安排。
话题标签:#宇宙法则#人生智慧#成功思维#平衡法则#吸引法则#生活规律
若有启发,点赞在看分享~关注【洞见书】,回复“书籍大礼包”领百本电子书(包含文中书籍),洞见书,与你同行,助你武装大脑,制胜未来!明天见!
读你所爱,值得一看的好书(分类索引)
来源:大脑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