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常有心意六合拳的“周身十一处练法”是李复祯(常有师傅)所创的一套系统性功法,强调全身关节、筋骨的协调训练,对武术界尤其是形意拳、心意六合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西常有心意六合拳的“周身十一处练法”是李复祯(常有师傅)所创的一套系统性功法,强调全身关节、筋骨的协调训练,对武术界尤其是形意拳、心意六合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系统性训练方法的革新
全面强化身体结构:该练法涵盖头、肩、肘、手、胸、背、腰、胯、膝、腿、脚等关键部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身体开发体系,使习武者能更科学地提升整体劲力。
内家拳训练体系的完善:相较于传统单一站桩或套路训练,这套方法结合了“筋、骨、气、劲”的协同训练,影响了后世内家拳的训练模式,如形意拳的“六合”理论。
胯一定要真开,尾骨一定要真开,这是铁门槛!
二. 实战能力的显著提升
1,强化“身劲”与“整体力”:李复祯强调“两肘摩肋、两膝摩挤(剪子步)”,使发力更整、更透,实战中能形成“以主干打拳”的穿透力,影响了山西形意拳的实战风格。
2,“督脉功”的独特训练:该练法特别注重后背筋腱的锻炼(如“云肘”动作),使发力时“后背催动”,根节催动;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和爆发力,成为李复祯一脉的标志性技术。
3,肘为接触点,腾出手:
4,猫盯鼠洞:静候,耐寂寞,禅修;
5,见血分身:每临大事有静气;
6,扎大杆子:拦扎,拿扎,扎扎;中段为接触点;
7,对扎长短杆练劲气:喂手方使长杆,训练方用短杆,品劲。
8,真实的木桩上练弓,开弓(5,7,9),耗弓;
三. 养身与武术的结合
榻上养身功的推广:李复祯的练法不仅用于技击,还发展出“榻上养身秘功”,如“提会阴坠尾闾”“脊柱反弓”等,被现代武术养生者借鉴,用于改善腰椎、脊柱健康。
“体呼吸”理念的普及:该练法强调“代替肺呼吸,少用肺呼吸”,影响了现代内功训练中的气息调控方法。
内家八段锦:
四. 对现代武术教学的启发
模块化训练模式:该练法将武术训练拆解为不同部位的针对性练习(如“甩膀子”“砸肘”),影响了现代武术教学的模块化趋势。
“活桩”概念的提出:不同于传统静态桩功,李复祯提倡“打一厘米拳,身体蠕动”的动态桩法,使站桩更符合实战需求。
五. 对武术文化传承的贡献
打破“秘传”传统:李复祯的练法原本极保守,但后来部分公开,促进了山西心意拳的传播。
影响后世武术家:如权成老师等现代武术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体系,使其在当代武术界颇具影响力。
总结
山西常有心意六合拳的“周身十一处练法”不仅提升了武术的实战效能,还推动了内家拳训练的科学化与养生化。其影响延续至今,成为形意拳、心意拳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现代武术教学、健康养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来源:山西常有心意六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