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微服私访》在广德“重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09:32 1

摘要:古装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在1997年播出后,引起极大关注,许多人至今对该剧中的情形记忆犹新。其中,在康熙多次“危难之际”,便有个“于大人”突然而至,化危为安,这个“于大人”就是康熙朝名臣于成龙(1617-1684)。

康熙名臣于成龙救广德人潘科的故事

作者徐厚冰

古装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在1997年播出后,引起极大关注,许多人至今对该剧中的情形记忆犹新。其中,在康熙多次“危难之际”,便有个“于大人”突然而至,化危为安,这个“于大人”就是康熙朝名臣于成龙(1617-1684)。

于成龙在其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成为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康熙帝曾赞谕道:“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的是,《康熙微服私访》里的“于大人”在现实的审案中,曾亲自广德人潘科洗脱罪名,该故事如同《康熙微服私访》中的情形在广德重演!

康熙六年(1667),广德州大户潘科买孙四夫妇做仆人,后来,孙四夫妇在潘家生了一个女儿,长久了,潘科很信任孙四。一天,潘科叫孙四出去收田租,孙四竟然私吞田租,抛妻离女而走,杳无音讯。

康熙十七年(1678),孙四母亲去世,孙四的哥哥孙大对潘科说:“我弟弟孙四虽然携款外逃,但他的妻女还在你家为仆,请你为借给我一些银两葬我母亲。”潘科也可怜孙大,于是潘科就借给孙大四两银子。其后,孙大也卖身到潘科家里做仆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逃匿多年的小人孙四,到了八旗子弟崔满洲家为仆人,孙四当了崔满洲的仆人,自认为便是旗人身份。于是,他重翻旧账,却以“潘科买旗人”为由,诬告潘科重复买仆,即诬告潘科买崔满洲家的仆人。

该案由提刑按察使司转到安徽道臬司(即安徽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法院)。康熙名臣于成龙时任两江(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得知“潘科买旗人案”后,就亲自过问此案。

安徽道臬司将军(主审法官)查验潘科、崔满洲先后买孙四时的卖身契约,发现潘科的契约老旧,而崔满洲的契约是新纸新,而且墨迹淡,明显是用污水染过,冒充老契约。于成龙便对臬司将军说:“对崔满洲用刑,他即可招供。”臬司将军因顾忌崔满洲是旗人,便罢。于成龙又说:“崔满洲可以刑讯,但不能定潘科有罪。”

此案因牵涉八旗子弟,久拖二月个多月没有判决。期间,于成龙反复“以数千言”相劝臬司将军,终于使潘科被判无罪。

从于成龙救潘科案,我们可以看出,于成龙视旗人与汉人平等,刚直不阿,秉公执法。

【史料原文】

广德人潘科于康熙六年买孙四夫妇为仆,久之生女,科倚任之。一日,令四收田租,四匿其租而逊,遗妻女于科家。

十七年,四母死,四之兄孙大者言于科曰:“四虽逊,妻女尚存,恳助我数金为葬母费。”科怜之,与银四两。后孙大卖身旗下。

至二十三年,构四至崔满洲家,倒提年月,以科买旗人诬诉于公。所辖将军移咨总督,檄臬司,会满官按问。时公署臬司,验科券约甚旧,而崔满洲券约纸新墨淡,污以水迹。公言于将军,欲刑讯崔满洲,将军不可。公曰:“崔满洲不刑讯,不能坐潘科罪。”反复数千言,相持两月余,科得无罪。

参考史料:宋荦《宋犖全集》, 外編,如山于公年譜,卷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7月,第1791页。

来源:文荟轩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