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100例第三十二讲:框架效应:以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为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8:51 1

摘要:语言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虽然说了同样的话,表达的是同样的事,重音不同,观点不同,语序不同,态度不同,听众的情感反应也不一样,这就是框架效用。掌握其规律可提升沟通效能,但也需警惕被框架操纵。

常见认知偏差100例第三十二讲:

框架效应:以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为例

语言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虽然说了同样的话,表达的是同样的事,重音不同,观点不同,语序不同,态度不同,听众的情感反应也不一样,这就是框架效用。掌握其规律可提升沟通效能,但也需警惕被框架操纵。

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指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语序即态度,焦点即真相。

一、框架效用(Framing Effect)的定义

框架效用是心理学和传播学中的经典概念,指同一客观信息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视角选择或语境设定,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判断、决策和情感反应。其核心在于信息呈现方式的差异会改变认知焦点,从而引发不同的主观解读。

二、框架效用的类型

风险选择框架(Risky Choice Framing):通过强调收益或损失来引导风险偏好。例:疫苗宣传中,"接种后95%概率不感染"(收益框架)比"5%概率感染"(损失框架)更易被接受。

属性框架(Attribute Framing):突出事物的某一属性,改变整体评价。例:牛肉标签标注"75%瘦肉"(正向)比"25%肥肉"(负向)更吸引健康意识强的消费者。

目标框架(Goal Framing):通过强调行为的积极结果或消极后果来影响动机。例:环保广告用"拯救北极熊"(正向激励)或"阻止冰川融化"(负向威胁)传递同一信息。

三、框架效用的积极作用

1、引导理性决策

医生用"手术后90%患者存活"(而非"10%死亡")减轻患者焦虑,促进治疗配合。

2、增强说服力

公益项目强调"每天省下一杯咖啡钱可资助贫困儿童"(具体化+情感联结)比抽象陈述更有效。

3、化解对立冲突

劳资谈判中,"共同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增加员工福利"(共赢框架)比单纯讨论薪资涨幅更易达成共识。

四、框架效用的消极作用

1、误导性操纵

保健品广告宣称"延缓衰老"(模糊科学依据)诱导消费者忽视实际效果。

2、强化认知偏差

媒体报道犯罪事件时过度使用"外来人口"标签(刻板印象框架),加剧社会歧视。

3、引发逆反心理

强制戒烟标语"吸烟者短命"(威胁框架)可能导致部分人更坚定吸烟习惯以彰显自主权。

五、以"屡战屡败" vs "屡败屡战"为例,深入解析框架效用表达效果

1. 职场情境

"简历显示屡战屡败":HR可能认为候选人能力不足,淘汰概率高。

"简历突出屡败屡战":HR看到韧性、成长潜力,尤其在初创公司更受青睐。

2. 历史叙事

"项羽屡战屡败,终自刎乌江":强调失败结局,塑造悲剧英雄形象。

"曾国藩屡败屡战,终成中兴名臣":突出逆境中的坚持,符合儒家"天行健"价值观。

3. 教育场景

老师评价学生:"数竞屡战屡败"(家长焦虑孩子天赋不足) vs "屡败屡战值得嘉奖"(强化成长型思维)。

4. 品牌传播

手机品牌宣传:

负面框架:"我们的产品不再频繁死机"(暗示过往缺陷)。正面框架:"新一代系统稳定性提升300%"(聚焦进步)。

5. 政治修辞

竞选演讲:

对手攻击:"现任政府屡战屡败的经济政策"。

自我辩护:"我们带领国家在危机中屡败屡战"。

小 结

框架效用如同认知棱镜,通过调整信息的光谱折射出不同的现实图景。掌握其规律可提升沟通效能,但也需警惕被框架操纵。上述成语对比揭示:语序即态度,焦点即真相——将"败"置于句尾会产生"终止感",而"战"作为结尾则暗示持续行动,这种微小差异深刻塑造了叙事方向。

来源:智慧溪水V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