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苍溪答卷|石马镇:从“政府独奏”到“全民合唱”让“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22:27 3

摘要:自2024年12月以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石马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积极转变思路,从“政府主导”逐步迈向“全民共建”,由“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创造”。一盏路灯、一条道路、一眼清泉,共同书写出“我的乡村我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群众是乡村振兴真正主人”的时代内

自2024年12月以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石马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积极转变思路,从“政府主导”逐步迈向“全民共建”,由“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创造”。一盏路灯、一条道路、一眼清泉,共同书写出“我的乡村我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群众是乡村振兴真正主人”的时代内涵。

政府引领聚合力,多元模式解难题。面对资金有限、帮扶难以全面覆盖的现实挑战,石马镇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群众自治和自建提供有力支持与精准指导。各村群众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以岳王村三岔河修桥工程为例,村党支部书记文永盛率先垂范,带头组织捐款,村民齐心筹集资金44.2万元,其中本村群众集资29.2万元,在外乡贤李军捐赠15万元。施工过程中,大家秉持节约理念,通过变卖废料增收3700元,最终累计投入445863元,高效完成了建桥、清河道、修堡坎等工程,所有账目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凤桥村采取“帮扶单位支持+爱心企业捐赠+农户集资”模式,筹集5.7万元安装57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2.8公里道路。该村二组村民还出钱出力修建山坪塘,并自发参与施工监督。中华村在争取到18万元重建资金的基础上,通过村“两委”带头捐款、群众踊跃参与,额外募集10万余元,仅用两个月就修复了损毁的李家河路段。青松村在村“两委”联络推动下,132户农户自发集资1.1万元,在外成功人士捐赠10万元,共同安装100盏路灯,点亮5公里乡道。

党员带头作表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石马镇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青松村退休教师、老党员黄成主动承担路灯监工;凤桥村留守老人王秀兰义务巡查山坪塘;岳王村砌砖师傅文永盛担任修桥技术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在党员带动下,岳王村三组26户村民自发筹集资金5万元,自主投工投劳,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题。安木村120户村民也通过自筹资金33.6万元,完成自来水工程建设,实现家家通水,村民谢玲感慨:“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泉,日子越过越甜!”

在外乡贤助发展,群众自治显担当。石马镇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支持家乡建设。青松村乡贤不仅捐资路灯建设,还帮助引进产业项目;凤桥村乡贤提供专业技术和资源支持;中华村和岳王村能人捐款捐物,争取政策与资金援助;安木村从事电商的乡贤帮助搭建电商平台,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与此同时,各村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普通群众如退休教师、留守老人、技术工人、电商主播等,都在各自岗位上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

全民共治绘蓝图,携手共赴新征程。通过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同频共振、社会资源与乡土智慧深度融合,石马镇形成了党员带头、乡贤助力和单位帮扶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青松村“路灯模式”、凤桥村“光亮工程”、中华村“修路经验”等成功案例,都是政府、帮扶单位、党员、乡贤和群众共同参与的结果。

据统计,过去三年石马镇政府出台15项针对性政策,帮扶单位落地23个项目、投入300万元。岳王村三岔河建设项目参与人数超过1300人次,占全村劳动力的60%以上。群众通过自筹自建,打破了“政府兜底、群众旁观”的旧模式,在协商共治中培育了契约精神,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有让群众成为主角,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石马镇党委书记李利娟表示,该镇始终将“人的振兴”放在首位,让群众成为发展的核心主体,有效避免了“项目热、人心冷”的局面,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

一盏盏路灯、一条条道路、一眼眼清泉,凝聚着政府智慧、党员担当、群众力量和乡贤情怀。石马镇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发展,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好落实,广泛动员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共赴乡村振兴新征程。

總編·時間 | 点亮乡村振兴的,是“主人翁”这盏灯

苍溪县石马镇的实践深刻表明,乡村振兴的真正力量源于人民群众。从“政府独奏”到“全民合唱”,不仅是方式的转变,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自发,汇聚成共建共享的澎湃动能。一盏灯、一条路、一座桥,照见的是民心,通达的是未来。唯有让农民当主角,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才能久久为功、行稳致远。石马经验,值得借鉴。

本网蓉城9月4日电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来源:农民老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