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孕育湿地的生命之冰 |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07:31 1

摘要:冰川是天然淡水库,释放出的融水支持着饮用水供应、农业、工业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冰川还具有调节气候和抵御自然灾害等重要作用。保护冰川对全世界个人和社区的福祉至关重要。2025年,世界水日的重点即是冰川保护。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尤其是在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极端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冰川是天然淡水库,释放出的融水支持着饮用水供应、农业、工业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冰川还具有调节气候和抵御自然灾害等重要作用。保护冰川对全世界个人和社区的福祉至关重要。2025年,世界水日的重点即是冰川保护。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尤其是在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加强对冰川在气候系统和水文循环中重要作用以及冰川快速融化影响的深刻认识。

冰川与湿地有什么关联呢?

值世界水日和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冰川日之际,《湿地公约》(亦称《拉姆萨尔公约》,Ramsar)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二者的联系上。


冰川很少被视为湿地。当人们想到湿地生态系统时,脑海中浮现的多是广袤的泥炭地、沼泽或三角洲,而非高耸入云的黑色冰体。但若没有冰川,世界上众多湿地恐将难以维系——而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威胁。

冰川锁住大量淡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释放出来。这种逐渐融化的过程可以调节河流流量,防止干旱,并维持下游湿地的生存。在山区,冰川融水使湖泊、沼泽和泥炭地在旱季长期保持水分。

随着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它们凿出的洼地后来充满了水,形成了湖泊和沼泽。新的高海拔湿地(HAW)可能会在这里出现——有时需要几十年,有时需要几个世纪。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这些年轻的湿地成为候鸟、两栖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阿拉斯加的冰川不仅是自然奇观,也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冰川的融化对阿拉斯加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和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的融水为周边的河流提供源头,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冰川正面临急剧退缩的趋势,这也影响着当地的生物栖息地。上图是阿拉斯加的冰川,摄影:刘茂胜(绿会BCON专家)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的冰川

一些国际重要湿地直接依赖于冰川,因为它们是由过去的冰川融化形成的,或者因为它们还将继续由冰川融化提供水源。这些地点是冰川在全球湿地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范例。

瑞士罗纳冰川前陆(Rhône Glacier Foreland)

罗纳冰川是罗纳河的发源地。冰川融化后,水流汇入冰川湖泊和溪流,形成了周围的生态系统。有280多种植物以冰川为家,其中有几种在瑞士濒临灭绝。虽然冰川正在后退,但其融水仍在继续维持着下游的湿地。

瑞士瓦德雷特-达-罗斯格(Vadret da Roseg)

Vadret da Roseg和Vadret da Tschierva冰川坐落在恩加丁山谷中,为由冰川湖、溪流和高山草甸组成的湿地系统提供水源。这里生长着高山苔藓、湿地草和稀有花卉,而冷水无脊椎动物则在冰川注入的水域中安家落户。这片湿地将地形变化和高海拔生物多样性独特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保护地。

阿根廷文琪奎拉和特贝拉斯联合冰川(Glaciar Vinciguerra y Turberas Asociadas)

文琪奎拉冰川帮助维持火地岛最重要的泥炭地系统之一以及为世界最南端城市乌斯怀亚供水的冰川湖。这片湿地孕育了一系列植物物种,包括濒危的 Skottsbergia paradoxa。冰川和湿地的混合显示了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真正的相互联系。

格陵兰岛基伦

基伦是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国际重要湿地,位于冰川与湿地共存的严酷北极环境中。虽然大部分地貌是极地荒漠,但季节性冰川融水的存在创造了成片的湿地栖息地。北极熊和海象也依赖于这些世界上受干扰最少的湿地。

波兰塔特拉国家公园的冰川湖泊

塔特拉山的冰川湖是过去冰河时期的遗迹。这些湖泊现在拥有沼泽海岸线、泥炭地和高山植被。作为一个长期生态监测点,这片湿地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山区生态系统如何应对环境变化。

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鲁文佐里山脉

鲁文佐里山脉被称为“月亮山”,是非洲为数不多的冰川与湿地共存的地方。这些高海拔湿地养育着鲁文佐里红小羚羊(Rwenzori duiker)和鲁文佐里水獭鼩等珍稀特有物种。它们还为尼罗河流域的200万居民提供淡水。遗憾的是,随着气温的升高,鲁文佐里的冰川正在缩小,威胁着下面的湿地。

尼泊尔戈赛昆达湖及相关湖泊

戈赛昆达海拔4380米,是一个神圣的高山湖泊,周围环绕着较小的冰川湖泊。这片湿地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封状态,但当冰雪融化时,它就会为特里苏里河补充水源,而特里苏里河是下游社区的重要水源。戈赛昆达还是一个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地方——印度教朝圣者每年都会来这里举行宗教仪式。

冰川湿地不断变化的未来

瑞士的罗纳冰川和其他许多冰川一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随着冰川的融化,它继续为罗纳河及其沿岸的湿地提供水源,但还能持续多久?

世界上许多由冰川提供水源的湿地都面临着类似的威胁。冰川的消失不仅仅意味着冰块的消失,还意味着河流和下游水位的降低,从而导致湿地更加干燥、不健康,生物多样性减少。

保护冰川湿地对于确保包括人类在内的数百万物种的用水非常重要。冰川是巨大的冰块,但它们本身也是湿地,与任何沼泽、泥炭地或河流一样值得保护。

上图:南极冰川。摄影:Joys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写在文末

提起冰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特别是对于每天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的人们,更是如此。直到有一天,或是旅游,或是考察,或是其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冰川或雪山,这个时候可能才会惊觉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意识到冰川/雪山正在不断消融和流逝,就如同时间一样,不可逆转,不禁怅然。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现代冰川分布区 [玉龙雪山上有形成于七千万年前的冰川,是中国低纬度地域内最后的一道冰川。],是当地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冰川融水与周边湿地、湖泊形成独特的水文网络,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具有深远影响。提及雪山,人们通常脑海中浮现的是厚厚的积雪和冰层,据当地人讲,玉龙雪山以前曾终年积雪,但随着气候逐年变暖,气温不断升高,如今在夏季积雪基本已融化、露出成片的山峰。当地人已逐渐接受了雪山季节性消融的事实,并会耐心劝导和建议不知内情在夏季慕名而来打卡雪山、失望沮丧的游客:如想看积雪,可以等天冷了再来。他们的语气听起来轻松自然、依然热情好客,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雪山/冰川年年消融、不断减少的严峻现实,以及背后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放眼全球,这样残酷的现实正在不断上演,极端气候频发、气候变暖、海水倒灌、山火肆虐等等,是时候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行动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停止空谈》认为:各国必须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中表现出更大的雄心并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否则《巴黎协定》的1.5°C目标将在几年内化为乌有。报告指出,我们正处于气候紧急状态之中,采取行动的窗口期正在迅速关闭。

尽管冰川和雪山不会在短期内全部消失,但在高排放情景下,本世纪末大部分山地冰川可能不复存在,极地冰盖也将持续退缩。人类未来30年的减排努力和气候行动将决定冰川“部分损失”还是“不可逆崩溃”。若能实现深度减排,我们仍有机会保护部分冰川系统,避免最极端的后果。冰川的命运,将是衡量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比如千年万年)来论,雪山/冰川是否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成为历史和字典里的词汇,就像那些我们错失保护机会、灭绝消亡的物种?这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未必是,最终,还将取决于人类自己当前的选择。

盛夏时节的玉龙雪山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工作组

参考资料:

https://www.unep.org/zh-hans/resources/2024nianpaifangchajubaogao

海洋与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前沿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及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湿地公约》、UNEP等

作者 | Samantha

审核 | Sara

排版 | 绿叶

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

聚焦海洋、湿地、

全球环境治理、

自然保护前沿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前瞻

Mainstreaming 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你知道吗?红树林是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扮演着多重环境角色。它们不仅为许多海洋物种提供栖息地、繁殖和觅食的场所,还通过其根系有效防止海岸侵蚀,保护沿海社区免受风暴和海啸的影响。此外,红树林在碳储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还对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