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硅料产能收储计划,正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演进,最开始只有四家头部企业,搞到后来有意愿参与硅料产能收储的企业越来越多,以至于买家太多、卖家不够用了。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涨价去库存、涨价去产能。
从当下现实看,光伏“反内卷”,反到最后的结果,似乎会让所有光伏企业都能活下去。
硅料产能收储计划,正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演进,最开始只有四家头部企业,搞到后来有意愿参与硅料产能收储的企业越来越多,以至于买家太多、卖家不够用了。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涨价去库存、涨价去产能。
不管怎样,热闹是硅料的,并未完全传导到组件。另外,各环节都像硅料这么搞,也未必行得通。在隆基绿能2025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董事长兼总经理钟宝申就说:“这等于是齐步走,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市场化条件下,财务状况的优劣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光伏洗牌洗了一两年,在这场愚蠢的零和游戏中,组件企业特别是一体化企业的财务状况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谁将在这场扇巴掌大赛中先被KO?谁又能鼻青脸肿地坚持到最后站上领奖台?
01
资产负债率,普遍触及警戒线
此次审视企业财报,赶碳号忽略了盈利状况较好的阿特斯、横店东磁。这两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参看前文《阿特斯,为何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绝地反击?》
美国市场可以养活阿特斯、横店东磁、英发乃至博达、博威合金们,但美国市场撑不起大部分头部企业。非但如此,中国头部企业还是美国贸易政策重点针对的对象。
总之,衡量一家企业的生存质量,我们首先要看看这家企业会不会爆雷,有没有偿债能力,资金链会不会断,债务会不会违约。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
(1)在持续亏损的企业中,只有隆基绿能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70%警戒线。
(2)晶澳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得最快。去年中报时为70.95%,到今年中报已经上升到75.91%。
(3)东方日升的资产负债状况有明显改善。
(4)协鑫集成是TOP10企业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企业,今年2季度末已经升至88.877%。
数据来自Wind;单位:%
去年,我们在分析后认为,协鑫集成的资产负债率虽然较高但相对可控。一是去年协鑫集成处于难得的盈利状态,经营性现金流并未严重失血;二是因为协鑫集成有一笔定增正在推进:其于2022年12月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并于2024年11月4日成功取得48.42亿元定增批文。
但是,当初这两个积极因素现在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
财报显示:协鑫集成已经由盈转亏,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94亿元,同比下滑5.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 854.29%。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定向增发),中国证监会给予的注册决定自作出之日起一年内有效,上市公司应在注册决定有效期内发行证券。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协鑫集成的定增仍未实施。
2025年能不能成功完成这笔再融资,对于协鑫集成来说至关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协鑫系另一家上市公司——协鑫能科就曾经放弃过一笔再融资——2023年7月13日,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认为其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2023年8月7日该事项提交注册,但在2023年12月9日公司决定终止并撤回申请文件。此外,近日协鑫科技也终止了曾经的5亿美元的海外融资计划。
最近,包括协鑫集成在内,从主材企业到设备企业,多家光伏企业都在推动定增、可转债、赴港上市等融资计划。当下,没有什么比搞钱更重要,这直接关乎生死。
现金短债比,也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从数据来看:除了隆基绿以外的企业,今年2季度末的现金短债比普遍不及去年年末。协鑫集成、东方日升两家公司的现金短债比低于1倍。
数据来自Wind
经营性现金流也是一项重要指标。不过,现在光伏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有点失真——因为多数企业都会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来调节经营性现金流。
数据来自Wind;单位:亿元
02
谁能率先扭亏?
这轮光伏寒冬,早已经超出想象。
在初期,光伏大佬普遍乐观,认为洗牌是剧烈且快速的,最多一年多就能完事。事实证明,由于很多非市场化因素的介入,行业洗牌变得异常艰难。以至于现在很多光伏人又开始非常悲观,把行业走出低谷时间延迟到2026年、2027年,甚至更远。
协鑫科技、隆基绿能是最早预测扭亏时间的企业,他们都曾预计今年3季度将会扭亏或是实现盈亏平衡。但是,两家企业在中期业绩会上,又不约而同地把扭亏或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延到了今年第四季度。
两家企业均希望通过差异化的产品(颗粒硅、BC组件),在竞争中率先突围。我们拭目以待吧,希望能够迎来光伏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针对一体化企业的中报财务数看,没有一家企业经营状况有明显的改善。
数据来自Wind;单位: 亿元
如果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国企在集采招标中的(组件)价格不能有效执行最低限价,一体化企业的盈利前景难言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企业们境内、境外业务的变化。
通常企业的境外毛利率会高于国内市场的毛利率。美国是最优质的高毛利市场。横店东磁、阿特斯能逆势维持高利润,主要受益于美国市场。特别是横店东磁印尼基地投产后,对美国出口通道打开,业绩开挂:上半年实现收入80.54亿元,同比增长 36.58%,光伏产品出货13.4GW,同比增长超65%。光伏产品的毛利率达16.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29%。横店东磁在印尼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赶碳号以前专门分析过——就是洗嘛。不管如何,先要有个工厂、有产能放在那里,这一点无比重要。
若是打开对美国市场的销售,对一些中型规模的企业来说,就能极大改善经营业绩。渠道有两个:一是直接在美国本土建厂,二是像横店东磁一样通过印尼等关税较低的国家对美出口。现在隆基绿能在印尼建厂,晶澳计划在港IPO投资阿曼基地,都是这个逻辑。但是,这种方式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以最快的速度建厂,用最快的速度打开美国市场,用最快的速度赚钱,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抢时间,似乎像一场赌博。
除了美国,中国光伏企业的其它海外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一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量微降,海外传统市场接近饱和,厂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具体来看,菲律宾、哥伦比亚和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光伏需求增长显著,而欧洲、巴西和日本等成熟市场光伏需求出现下滑趋势。二是全球范围内,有合理利润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少。
WIND数据统计显示,协鑫集成、晶澳科技 、隆基绿能3家企业的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呈现明显下滑态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减弱,海外市场份额正在被同行侵蚀。此前就有传闻,某头部企业在欧洲市场屡次被另一家新品牌抢订单,两家企业因此交恶。第二,受益于今年上半年国内招标市场、136号影响下的抢装潮,国内市场占比大增。
你觉得协鑫集成、晶澳科技 、隆基绿能这3家企业,分别属于哪种情况呢?
03
寻找第二曲线
在隆基绿能中期业绩交流会上,钟宝申还说了一句大实话:“组件价格涨几分,降几分,并不会改变市场需求。”
光伏反内卷,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供需错配的问题。
若是一直供过于求,那么光伏产品的价格就很难涨上来,最多也只是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很难奢望盈利。
光伏产品如果不能持续造血,光伏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呢?
隆基绿能的方案,是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即BC,谋求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而其他光伏企业都在寻找可以输血主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阿特斯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储能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受益于前期积累的订单储备与产能释放,阿特斯二季度储能交付量达 2.2GWh,环比增长超 140%(上半年交付储能系统达 3.1GWh)。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除此之外,东方日升、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都布局了储能业务。天合光伏产品线布局得更广泛,业务还包括支架、电站(天合富家)。这些企业即使在公司持续亏损、失血的情况下,仍然要维持对新业务的投资强度。
就今年上半年来看,东方日升、天合光能的储能业务已经在为公司贡献利润。东方日升的一位高管介绍:“现在整个公司的业务重心都放在了储能板块。储能赚钱,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公司在这场光伏洗牌的持久战中就可以熬下去。”
编审及统稿:侦碳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