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李嘉诚港口交易被叫停,公司回应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08:33 1

摘要:消息传出不到两小时,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飙升至10亿次,无数人追问——这场涉及300亿港元的资本游戏,为何在签约前夜被按下终止键?

昨晚,香港商界被一记惊雷击中:李嘉诚筹划数月的港口交易突遭叫停!

这位曾以“超人”之名叱咤商海的传奇人物,首次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交易中折戟。

消息传出不到两小时,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飙升至10亿次,无数人追问——这场涉及300亿港元的资本游戏,为何在签约前夜被按下终止键?

《南华早报》率先从长和集团核心圈层获得独家消息:原定4月2日举行的签约仪式已无限期推迟。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涉及葵涌货柜码头三大泊位控制权,该码头年吞吐量占香港整体货运量的28%,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的核心节点。

长和集团在回应中仅以“原因众所周知”搪塞,却未提及交易条款中隐藏的“外资持股比例突破40%红线”这一致命隐患。

一份泄露的港府内部评估报告显示,若交易完成,外资实际控制权将覆盖码头关键基建,包括5G智能调度系统和海关数据中枢。

这意味着,每天超过2.3万标箱的货物动向可能脱离监管视野,直接威胁国家数据主权。

这场交易的崩塌,实则是多方力量长达三个月的角力结果。

早在今年1月,港府发展局便援引《港口管制条例》第17条,明确指出“涉及战略资产的股权变更需经国家安全委员会前置审批”。

而李嘉诚团队试图通过离岸公司多层嵌套规避审查的行为,被《大公报》揭发为“资本魔术下的暗度陈仓”。

央视《焦点访谈》用长达15分钟专题片曝光交易细节:买方背景涉及某境外主权基金,过去五年该基金通过控股全球12个港口,屡次配合西方国家对华贸易制裁。

节目播出当日,商务部罕见点名批评:“任何企业不得以商业自由为名,行损害国家利益之实”。

数据显示,涉事港口辐射珠三角37%的外贸企业,直接关联就业岗位超50万个,其战略价值远超商业估值。

当#守护国家港口#话题在微博引爆时,一位深圳货运司机的短视频意外成为现象级内容。

镜头中,他指着身后满载“中国制造”的集装箱怒吼:“这些货轮装的是我们工人的血汗,绝不能让控制权落到外人手里!”

该视频48小时内播放量破2亿,折射出民众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深刻认知。

香港立法会建制派议员联署的调查报告更具冲击力:近三年外资控股港口平均收费上涨23%,而长和承诺的“五年不涨价”条款实则设置多重例外条件。

更触目惊心的是,交易框架中包含“优先清算权”——若遇国际争端,外资可绕过中国司法直接申请资产冻结。

这场博弈的结局,标志着中国商业生态的深层变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当单一企业利润与14亿人利益冲突时,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玩味的是,在交易叫停次日,国资委宣布设立千亿级港口产业基金,明确支持本土企业参与国际航运竞争。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93年李嘉诚收购英国菲力斯杜港时,英国议会曾以国家安全为由设置重重障碍。

如今角色互换的戏剧性结局,恰是中国崛起的最佳注脚: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永不沉没的商业帝国,只有永不停歇的底线守卫。

来源:老白启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