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印发《关于组建2025年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的通知》,东营市水稻绿色生产、大闸蟹生态养殖、盐碱地综合利用3支产业服务团成功入选省级服务团名单。至此,东营市已累计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7支、市级服务团6支,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印发《关于组建2025年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的通知》,东营市水稻绿色生产、大闸蟹生态养殖、盐碱地综合利用3支产业服务团成功入选省级服务团名单。至此,东营市已累计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7支、市级服务团6支,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264人,构建起覆盖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市—县—产业”三级科技服务矩阵,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点”,东营市始终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度绑定,聚焦特色产业痛点,精准遴选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接地气”的专业服务团队。此次新获批的3支省级服务团,正是瞄准东营农业优势领域组建的“科技尖兵”——团队汇聚20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的专家人才,将分别围绕水稻绿色种植技术优化、大闸蟹生态养殖提质、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三大方向开展服务,既具备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特色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东营市科技局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突破口”,推动人才、技术、服务向“三农”一线下沉,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助农答卷”。在精准服务层面,全市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田间技术指导385次,举办专题培训36场,覆盖农民882人次,成功破解虾蟹新品种选育、盐碱地蔬菜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产业关键难题46项;在成果转化层面,引导服务团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示范基地6处,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7项,辐射带动种植养殖面积达1.72万亩,直接帮助农民增收2628万元,实现了“技术落地”与“农民增收”的双向奔赴。
为进一步放大科技特派员制度效能,下一步,东营市科技局将从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精准化”管理,完善经费使用监管、绩效考核评价、团队动态调整等机制,确保补助资金直抵产业一线、用在“刀刃上”;二是聚焦“产业化”需求,为各服务团明确年度重点任务清单,靶向破解生产环节中的技术堵点、难点;三是探索“创新化”模式,鼓励服务团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建立“科技合伙人”合作机制,推广“团队+基地+农户”可持续服务路径,让科技真正成为东营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硬核支撑”。
闪电新闻记者 张洁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