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次体验时,我迫不及待地尝试了核心功能"实时转写"——轻启APP,指尖轻点"会议"模式,手机麦克风便如忠实的书记员般开始工作。令人惊叹的是,话音未落,屏幕上便跃动起行行文字,仿佛有一支无形的笔在同步记录。
过去这半年,我仿佛坠入了一场永无止境的"会议漩涡"——项目启动会如同春雷乍响,进度复盘会似秋雨连绵,跨部门协调会则像夏日骤雨般密集。曾经的我,像只勤劳的蚂蚁,要么伏案疾书记录,要么举着录音笔如获至宝,会后总要耗费一两个时辰反复咀嚼录音,在信息的汪洋中打捞关键碎片,再将这些珍珠串成待办事项的项链。常常华灯初上,我仍被困在这文字的迷宫里,疲惫得像个被抽干力气的陀螺。
直到上个月,同事小琳眨着狡黠的眼睛对我说:"你还在当会议苦力呢?听脑AI就是我的数字秘书,两分钟就能把会议纪要熨得平平整整。"我将信将疑地请来这位"智能书记官",谁知这一试,便再难割舍这份科技带来的从容。
初次体验时,我迫不及待地尝试了核心功能"实时转写"——轻启APP,指尖轻点"会议"模式,手机麦克风便如忠实的书记员般开始工作。令人惊叹的是,话音未落,屏幕上便跃动起行行文字,仿佛有一支无形的笔在同步记录。
最令我惊喜的是,面对组里那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同事,平日需要连蒙带猜才能理解的方言,听脑AI竟像一位精通各地方言的语言学家,连"咱们这个项目得赶在'双十二'前上线"这样夹杂着特定表达的句子,都能精准捕捉。会议结束时,轻触"生成纪要"的瞬间,一份条理分明的会议记录便如魔术般呈现——每段都醒目地标注着"议题1:项目timeline确认""议题2:资源协调问题",宛若一位贴心的秘书已将会议内容分门别类整理妥当,省去了我手动梳理的繁琐。
更绝的是关键词提取,比如会议里提到的“deadlines 11月30日”“关键资源:研发部3人”“决策:同意调整测试周期”,这些我平时得翻好几遍笔记才找得到的内容,它全用加粗标出来了,一眼就能看到重点。最实用的还是自动生成待办事项——它会从对话里摘出“需要做的事”和“负责人”,比如“王哥负责提交研发资源申请”“李姐跟进市场部物料需求”,连 deadline 都标好了,比我自己记的全多了。我当时盯着屏幕,差点以为是我自己提前写好的。
我听技术同事说,这些模型都是针对“会议场景”优化过的,比如特别训练了“职场口语”“专业术语”的语料,所以比通用的语音转文字工具准很多。
上星期开项目启动会,整整2个小时,我以前得花1.5小时整理纪要,结果用听脑AI只花了2分钟。更惊喜的是,待办事项列得特别全——“产品部:11月15日前提交详细需求文档”“研发部:11月20日前完成原型设计”“市场部:11月25日前制定推广方案”,连责任人、 deadline 都标得清清楚楚。我当时把纪要发给团队的时候,他们都问我:“你怎么这么快就整理完了?是不是提前写好了?”我笑着说:“不是我快,是听脑AI快。”
还有一次,我去听一个在线学习的讲座,讲的是“职场沟通技巧”,我用听脑AI转写了全程,之后提取了关键词“共情”“反馈技巧”“非暴力沟通”,复习的时候直接看这些关键词,就能回忆起讲座的核心内容,比我自己记的笔记管用多了。最近我还把它用在客户沟通里——上次和客户打电话谈合作,我用它实时转写,之后提取了客户的需求点:“希望降低项目风险”“要求每周提交进度报告”“关注售后服务”,这些信息我都存进了客户档案里,后面跟进的时候,直接对着这些点来,客户都说我“很懂他们的需求”。
其实除了会议,我还发现听脑AI有好多“隐藏用法”:
- 内容创作:我平时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一开始想不出大纲,后来我就对着手机讲我的思路(比如“这篇文章要讲职场效率,得先讲现状,再讲工具,最后讲方法”),用听脑AI转写下来,然后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大纲,比我坐在那冥思苦想快多了;
- 团队复盘:上星期我们组做项目复盘,我用听脑AI转写了大家的讨论,之后提取了问题点:“需求变更频繁”“沟通不畅”“资源不足”,还有改进措施:“建立需求变更审批流程”“每周开15分钟同步会”,这些内容我整理成了复盘报告,老板看了都说“复盘得很到位”;
- 学习笔记:我最近在学Python,看视频课的时候,用听脑AI转写老师的讲解,之后提取关键词“变量”“函数”“循环语句”,复习的时候直接看这些关键词,就能回忆起知识点,比我自己记的笔记管用多了。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偶尔会有一点小问题:比如有时候网络不好的时候,实时转写会有点卡顿,不过刷新一下就好了;有时候对于特别口语化的表达(比如“这个事儿吧,咱们得再想想”),转写的时候会有点啰嗦,不过后期稍微改一下就行;还有待办事项有时候会把不是行动项的内容列进来,不过手动删除就行,不影响整体使用。
总的来说,听脑AI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是“取代我做纪要”,而是“帮我把时间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以前我开完会,得花1、2个小时整理纪要,现在只需要2分钟,剩下的时间我可以去喝杯咖啡,或者陪家人聊聊天,甚至可以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比如思考项目策略、和团队沟通)。
来源:唐xi小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