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雅对】上联“柴扉半掩春声入”,恭请赐下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9 06:02 3

摘要:上联“柴扉半掩春声入”描述了柴门半开半闭,春天的声音(如鸟鸣、风声、雨声等)悄然传入。“柴扉”指柴门,充满了自然与古朴。“柴扉半掩”描绘出一种半开半闭的状态,暗示着一种静谧而又有所期待的氛围。“春声”是一个灵动的概念,可能是春风的吹拂声或者是万物复苏时的细微动

上联:柴扉半掩春声入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出自平台账号“浦漫沙沙”邀对,谨以致谢。

上联“柴扉半掩春声入”描述了柴门半开半闭,春天的声音(如鸟鸣、风声、雨声等)悄然传入。“柴扉”指柴门,充满了自然与古朴。“柴扉半掩”描绘出一种半开半闭的状态,暗示着一种静谧而又有所期待的氛围。“春声”是一个灵动的概念,可能是春风的吹拂声或者是万物复苏时的细微动静。春声入柴扉,仿佛是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悄然而至,渗透进入这个宁静的门户,给人一种自然质朴与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感,也体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宋代诗人郑鼎夫在《山房》‌中写道:“冉冉云生石,柴扉半掩深。馀春归草意,积雪负葵心。老去忽自笑,兴来时独斟。闲中参物理,何处一蝉吟‌。”诗中通过云雾笼罩的山石、半掩的柴门、春天的草木等自然景象,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营造了一种内敛和朦胧的氛围,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岁月的思考与感悟‌。

下联:竹径斜开燕翅穿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描绘了竹林间的小路斜向延伸,燕子挥动着翅膀从竹径中穿梭而过。 竹径是竹林间的小路,营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竹径斜开”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竹林小路,给人一种幽深、宁静的感觉。“燕翅穿”则描绘燕子展开翅膀快速穿过竹径,象征着春天的活力和灵动。燕子在竹径间穿梭,使整个画面由静态转为动态,在清幽的竹林环境中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泼。

北宋诗人周邦彦在《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中写道:“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词中描写了竹径成林、新荷跳雨、曲阑斜转小池亭等景象,其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燕子穿过竹林时的情景‌。

这副对联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谐的意境,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上联营造出一种静谧、闲适、充满期待的田园春景。下联则在清幽的基础上增添了灵动和活力。上下联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春天田园画卷,既有静态的柴扉、竹径,又有动态的春声入、燕翅穿,动静结合,展现出春天田园的生机与宁静和谐共处的美妙意境。

从词性结构看,上下联中“柴扉”对“竹径”,都是名词;“半掩”对“斜开”,都是偏正结构;“春声”对“燕翅”,都是名词;“入”对“穿”,都是动词。词性对仗十分工整,体现了对联结构的严谨性。在韵律方面,上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符合对联的韵律规则。在节奏上,上联“柴扉/半掩/春声入”,下联“竹径/斜开/燕翅穿”,停顿合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恭请师友妙笔赐联斧正

来源:蔡yj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