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不识字,陪我奶逛商场被二婶嘲笑土,我奶当时就没给二婶面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05:50 2

摘要:(声明:作者@白鹭湖姑娘​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情节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声明:作者@白鹭湖姑娘​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情节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我妈六十年代出生,今年虚岁才63,按说岁数也不算大,可她居然连学校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我妈不识字,她自己的名字会写,我爸以及我们兄妹仨的名字她也认得。

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每天都要布置家庭作业,可我玩心重哪里肯写?一放学书包都来不及往墙上挂,“嗖”一下朝门后边一扔,就跑去跟小伙伴们打玻璃球。

我弹玻璃球技术好,一瞄一个准,因为单膝跪地把裤子膝盖处都磨成窟窿眼,但每次都凯旋而归。

可一到晚上我就开始打突击咯,不完成作业怕第二天老师罚站。

每次我趴在桌边奋笔疾书,我爸在打草帘,我妈坐在旁边搓绳。经常他们的活干完了,我的作业还没写完。

于是我妈就开始数落上我了:“你这小挡炮子滴耶,‘白天打夯,晚上补裤裆’!放学回来亮堂堂的时候不写,非要熬夜费电……”

我妈每次絮叨,我爸从来不吱声,这时我奶的声音从里屋传过来了:“行了、行了,你别耽误他时间了!让他赶紧写完睡觉!”

我奶一声令下,我妈“咯噔”一下就不吱声了,她特别听我奶的话。

别看我奶时不时冲我妈,但只有她自己可以,我奶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对我妈“刷头块”(家乡俗语,不尊重的意思)。

这婆媳俩一个屋檐下生活了40年,一直没分家,在我们附近几个村庄成为美谈。

下面来说说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故事。

我爸兄弟姐妹5个,他是老大,我有2个叔叔、2个姑。

我爷爷当年是个木匠,尤其擅长圆木,所以他经常走村串户给人家箍水桶、粪桶等等用具。

手艺人就是吃百家饭为生,而我爷爷经常落脚点就是一个叫“陈家套”那个村庄。

陈家套有个人叫王水生,跟我爷爷是师兄弟,只不过他早年丧妻,一个人拉扯4个儿女,根本就腾不出手做木匠手艺。

我爷爷跟王木匠比较谈得来,所以只要知道我爷爷来村子里做活,王木匠就过来喊我爷爷去家里吃个便饭。

久而久之,两人无话不谈,逢年过节两家还经常走动,相当于世交。

有一次两个人坐在一块喝酒,我爷爷对王木匠家的大女儿王芳赞不绝口。

王木匠叹口气对我爷爷说道:“你弟妹走得早,幸亏阿芳里里外外一把手,唉,这丫头命苦哦,被家庭拖累了,连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识,想想真对不住她……”

爷爷趁着酒劲说道:“阿芳这丫头确实不错,要不这样,咱哥俩做个儿女亲家,把阿芳给我做大儿媳妇吧。”

王木匠一听,高兴得直点头,说:“那就太好了!知根知底,但我们家阿芳就高攀了你家宏伟了耶。”

我爷爷并没有是喝酒讲酒话,他回来后跟我奶一说,我奶当时还有些犹豫。

为啥呢?因为我爸当年是高中生,我妈一字不识,觉得两个人不般配。

谁知道我爷爷说:“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就要找踏实会过日子的儿媳妇。别看王芳不识字,但心灵着呢。最主要她脾气秉性好,会支头了尾做事情。老话讲:要想好,大带小。你要相信我的眼光!”

就这样,我妈22岁那年嫁给了我爸。

如今回过头来看,我妈当年嫁给我爸,并不是像我外公说的那样,高攀了。相反,我妈为了这个家,吃了许多苦。

首先,我爸一直念到高中毕业,做农活根本不内行。那时候我们家分了13亩多地,我妈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因为我奶奶负责做家务、搞后勤;我爷爷经常外出做手艺;二叔中师毕业在镇上教书;大姑刚出校门,做农活就是“打酱油”;小叔和小姑都在上学。

而我妈干活舍得下身子,一到农忙经常是起五更、睡半夜,我爸跟在她后面那简直是:癞蛤蟆拴在牛鞭上~打不死、拖死了!

气得我爸跟我妈抗议,说你再这么起早带晚干活,他就当逃兵了!

我妈心疼我爸,后来再出去,我妈就一个人悄无声息地偷偷走。

不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别看我爸干农活不内行,但他有文化,讲究科学种田。

我们家水田、旱地都有,除了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我爸也了如指掌。例如,啥时候防稻飞虱,啥时候治棉铃虫、红蜘蛛,我爸都安排好好的。

我妈经常笑称自己是我爸的“兵”,我爸指到哪、她打到哪。

所以别看两人文化悬殊,但互敬互爱,取长补短,婚后生下我和两个妹妹,日子过得非常和谐。

不仅如此,我妈对我爷爷奶奶也非常孝顺。

我奶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性格有些强势,不过没有坏心眼,我妈坐三个月子,我奶一块尿布都不让她洗,经常半夜起来还得给我妈做夜宵。

我们家人口多,是个大家庭。有时候我小叔、小姑急着上学走,可我妈干活还没回来。

于是,每次菜上桌之前,我奶肯定要给我妈留“私盆子”。

为此,我大姑撅着嘴说,留“私盆子”的人最划算,比先吃的人菜多。

结果大姑被我奶奶戳着脑门批评道:“你这个丫头讲话不凭良心哦!我们这一大家都在靠你大嫂吃饭呢,要想牛耕地,还舍不得给牛加料,这比旧社会地主老财心还黑!”

从此后,再也没人敢说我妈了。

我二叔中师毕业在集镇上教书,找对象高不成、低不就。城镇户口的他不好遇上,找农村姑娘他又不甘心,一直到26岁还单着。

后来经人介绍,二叔认识了镇上一家开土产日杂店的女儿。

做生意的人精明,女方父母虽然对我二叔很满意,但听说我二叔家兄弟三个,就要求必须在镇上买房子。

爷爷一听眉头紧锁,他知道在镇上买房没有3、4万块钱根本挡不住,可当时小叔小姑都在读高中,家里就那十几亩的收入,钱从哪来呢?

这时我妈对我爷爷奶奶说道:“爸,妈,实在不行咱可以贷款啊,我们慢慢还,不能因为这个,把二弟婚姻耽误了!”

就这样,那年秋天,我们家留了点口粮,把剩余的粮食全卖了,还有4亩地的棉花,总算凑了2万多。

钱不够,最后真按我妈说的那样,找信用社贷了5千块钱的款,总算给二叔在镇上买了两间平房,转年把二婶娶进门。

大姑出嫁时想让爷爷陪嫁一套组合音响,爷爷没同意,气得大姑躲在被子里掉眼泪。

我妈知道后就对爷爷说:“圈里的那两头肥猪差不多可以卖了,别让刘萍难过,一辈子不就这一桩大事嘛,她想在婆家人面前挣个面子。”

我爷爷一听有道理,就把肥猪卖了,大姑的组合音响我爸给买了回来。

事后我大姑说:“我大姐(我叔叔姑姑们一直都这么称呼我妈)对我最好,比我爸妈都亲!”

小叔是他们兄妹5个中最省心的一个,高考那么首战告捷,被省医科大学录取,后来本校保研,一直读到博士,对象也是自己找的,两人凭自己本事,在城里立稳脚跟。

爷爷每次提起这个小儿子,一脸的骄傲。

小姑学习成绩也不错,但第一年高考失利,那时候爷爷身体不好,我父母三个孩子,负担重,所以连她自己都不想去复读了,准备外出打工。

我妈知道后用激将法,吼我小姑道:“你咋这么不争气呢?你看村里谁谁谁,高考考了三次,最终不是考上了嘛,我不相信你比她笨!”

“你放心大胆地去复读!爸妈岁数大了没关系,你还有哥哥姐姐呢,每人伸手帮一把,众人拾柴火焰高!”

就这样,小姑一咬牙真去复读了,第二年高考以超出6分的微弱优势,上了师专,成功涅槃。

小姑曾自嘲道:“当年要不是我大姐说话激我,我搞不好就是宁波某服装厂的机工。”

我爷爷76岁那年去世,三天完烟那个晚上,我爸他们兄弟姐妹们开家庭会议,安排我奶奶晚年生活。

我二叔虽然不当家,但原则性的问题立场鲜明。

他说:“这么多年爸妈都跟着大哥大嫂过,如今就剩妈一个了,几家轮流吧,该我们几个尽孝心了!”

二叔的建议得到众人的拥护,让奶奶自行选择,到谁家都行,过多长时间自己定,来去自由。

我奶等众人说完,慢悠悠道:“既然可以随我自己选,那我还是选择跟你大哥大嫂一起过,我习惯了在老家生活。不过你们几个听好了,不能紧着一只羊薅毛,更不能欺负你大哥大嫂这两个老实人,你们几个每人每月给我500块钱生活费。”

二婶本来就不希望奶奶去她家,这下奶奶提出每家每个月出500块钱生活费,对她来说小菜一碟,简真是“鼻涕往嘴里淌~顺行”。

于是她毫不犹豫,当即表示赞同。

两个姑姑和小叔更了解我爸妈,知道我妈自打嫁进门,跟我奶奶几乎没犯过红脸。既然我奶奶自己提出,我爸妈也不反对,所以大家举手全票通过。

不过我小叔私底下对我爸妈说,他每个月贴补2千块钱,因为就数我爸妈条件最差,也没有养老金。

就这样,奶奶继续跟我爸妈一起生活。我妈每天做饭都请示我奶,她想吃啥做啥。

我妈不识字,但喜欢听戏,刚好我奶也爱好这个。

所以我妈每天定时把电视调到曲艺节目,听庐剧,听黄梅戏。

我奶一辈子好热闹,喜欢人多。

于是,我妈给街坊四邻大妈婶子们挨个打招呼,邀请她们来家里听戏。

为此,我妈特意摆上瓜子,砂糖橘等等招待她们。乐得这老姊妹几个都说我家是俱乐部。

去年我小叔小婶换了一套大平米的花园洋房,本来准备让我奶去他家过年的,但我奶说城里过年不热闹,就没去。

这段时间天气回暖,小叔亲自开车回来接奶奶,连同我妈一块。

乔迁之喜嘛,正好被我二婶也知道了,她也想去看看,然后就坐我小叔的车一块去了。

小婶知书达礼,非常贤惠,平时老家人每次去找小叔看病,她都热情接待,何况这次是“佘老太君”(我们家人对我奶的尊称)亲自挂帅?

那天给我奶接风,小叔小婶特意安排在同庆楼大酒店。

我奶牙口不太好,所以我小婶亲自将烤鸭切片,用春卷皮包好递到奶奶手里。接着又给我妈包。

我妈一年365天就是围着锅台转,很少出门,哪里见过这阵势?

所以她一边吃,一边笑着说:“弟妹,你不用给我卷,我自己来。”

说着说着,我妈自言自语道:“你们城里人吃东西真是文绉绉的,我们在家吃卤鸭,直接用刀炖几块就解决问题了!”

小婶闻听只是笑,没吱声。但二婶斜乜我妈一眼,有些不屑一顾。

但当时她嘴里在吃,没顾上说啥。

同庆楼旁边就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吃完饭后,小婶提出带我奶奶逛逛商场,走走看看。

于是一行几人就去了,我也跟在后面作陪。

走到水果区,我妈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有些眼花缭乱。

突然,她指着阳光葡萄说:“哎哟喂~看着这青葡萄我嘴里就想冒酸水,这没熟咋拿来卖嘛。”

我小婶站在旁边耐心地解释道:“这个不酸,挺甜的。”

说完,小婶就拿起来一串准备去称,被我妈拦住了,还是说酸。

这时我二婶终于忍不住了,她嘲笑道:“大嫂,你说话小点声,别一惊一乍的!弟妹都解释说不酸、不酸,你还较真,真是老土!”

我妈被二婶这么一说,有些不好意思。都说城里人有素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我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时,一直看似在走马观花的奶奶闻听不乐意了!

只见我奶往我妈旁边一站,手还下意识地护住我妈,朝我二婶不满地说道:“不知者不怪,那晓得如今这么高科技,连青葡萄都不酸呢。”

“我耳朵背,你大嫂在家说话大嗓门惯了,你提醒一下就得了,还说什么‘老土’!你大嫂老土,那我就更老土,咋滴啦?”

二婶被我奶说得一愣一愣的。

但我奶并没有停止的意思。

我奶说:“我们这个家,要数功劳,只有你大嫂最大!当初给你们买房结婚,你大嫂敢去贷款,过后我们家吃了一整年的咸菜;你小妹,如果不是你大嫂坚持让她去复读,她如今能坐在办公室里舒舒服服当老师?”

“没有你大嫂,你们以为我和你爸那么享福?这么多年你大嫂不争不吵,就像头老黄牛似的。你大嫂的妈死得早,她是没条件读书,否则肯定也是个大学生!”

我奶站在那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急得我妈赶紧打圆场,怕我二婶下不来台。

回到家,我妈把我奶奶埋怨一顿,说她当时说话态度不好,一家人在一块说话,不就是开个笑话嘛,何必当真。

结果我奶说:“这个家,我数落你行,别人不好使!”

我妈笑着说:“老太太耶,您别总是认为我进这个家吃了亏,其实我占了好大便宜呢。首先,您和我爸这么多年待我像亲闺女似的,我没受气;其次,我三个孩子都是您一手带大的,没遭罪;还有,在您的维护下,弟弟妹妹对我这么尊重,我才是最有福气的人嘞!”

我妈边说,边给我奶轻轻捏着背。

我奶握住我妈的手,红着眼叹口气道:“芳啊,我们娘俩这辈子有缘。如果人真有下辈子的话,咱俩来世做母女吧,你愿意吗?”

我妈俯下身,大声笑着说道:“妈,我愿意!您这辈子就是我亲妈,下辈子还是!”

我这个四十岁的大男人站在旁边,被我奶和我妈的话感动得泪眼婆娑。

这,就是最美的人间烟火。

来源:白鹭湖姑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