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一定会时刻铭记伟大抗战精神,用实际行动告诉革命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未来,我们接好!”9月4日,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2级本科生康雨琳作为大学生代表,在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我们一定会时刻铭记伟大抗战精神,用实际行动告诉革命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未来,我们接好!”9月4日,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2级本科生康雨琳作为大学生代表,在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发言,分享了青年一代对抗战的理解,以及他们挺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信心与决心。
康雨琳今年21岁,他的家乡在吉林通化,开车走鹤大高速,百余公里外就是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殉难而改名的靖宇县。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几乎从小就耳熟能详包括杨靖宇、赵一曼在内的东北抗联英雄们的故事,康雨琳也不例外。
康雨琳
小时候,听着姥爷讲这些故事时,康雨琳就在想:“那时候,抗联没有飞机,我们失去制空权,战士们见到日军的飞机只能往林子里躲,陷入险境绝境。如果我们当时就有飞机,就不会死伤那么多抗联战士。”正是在这些历史故事的影响下,康雨琳早早就立下了“空天报国”的志向,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成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四川省无人机学院的学生。
康雨琳调试无人机
然而,在他刚进大学时,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一次专业课上,学院教授李滚老师讲到的一句话,让康雨琳找到了方向,“他说‘我们国家的空天技术决不能仰他人鼻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得更加努力。”因此,在大一时,康雨琳就积极加入了由秦开宇教授领衔的无人机集群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实验室,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无人机集群的控制与决策”的研究方向。
后来,在开展无人机集群智能控制实验的过程中,康雨琳和伙伴们发现协同控制理论与无人机集群智能的工程实现之间仍然存在鸿沟。但康雨琳和伙伴们并未因此退缩或放弃,反而是通过两年多的挑灯夜战、持续攻坚,解决了通用化多协议规控一体、多频率融合感知、鲁棒协同编队等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全国产化无人机飞控模组关键器件开发,并与无人机相关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模组实际应用。“那一刻,我们的眼眶都热了,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在康雨琳看来,这份激动里有师生们永远不服输、勇敢向前冲的执着与坚持,更有伟大祖国提供的坚强后盾、给予的强大底气,这种力量也激励着他们朝着下一个技术高峰不断攀登。
康雨琳和同学一起调试无人机
胸怀祖国,矢志空天。在大学本科的几年时间里,康雨琳苦练科技本领,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项,在国际国内多个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9月3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康雨琳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并了解到电子科技大学9个学院近20个团队深度参与15个受阅方(梯)队相关装备的研制。“小时候看到歼-10的时候就觉得很震撼,昨天出现的装备更先进了,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康雨琳说。
明年,康雨琳即将毕业,他打算继续深造,“我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加积极地投身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浪潮,更加自觉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科技报国的宏伟征程中不断绽放绚丽的青春风采。”
康雨琳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比赛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