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协联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部署开展。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版块活动,打
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为办好全国科普月活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全部开放。
9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有关情况。
9月全国科普月打造六大版块活动
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协联合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部署开展。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版块活动,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目前,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经汇聚各地活动超过了10万场。
据悉,在广东,创新推出“1+1+5+N”模式——以广州为主场,深圳、东莞、惠州、湛江设分会场,辐射全省城乡;“N”代表无数个区域与领域,联动省直厅局、市县镇村,形成“全地域覆盖、全领域行动、全媒体传播”的科普大格局。
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15.37% 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
在发布会上,发言人回应大篇幅聚焦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情况,并公布系列数据。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比2020年增长了4.81个百分点,而且呈现加速提高态势,提前实现了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时,就意味着具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人力资源基础。这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继2020年达到10.56%,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力资源基础之后的进一步显著提升。
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深入的细分评价,2024年我国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4.07%,对应18-69岁人口规模约为4.4亿人,这为建立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夯实了劳动力基础。
教育部布局三大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服务经济产业发展
过去一年,教育部布局建设了江苏、粤港澳大湾区、北京3个面向全国的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服务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智能出行、高端科学仪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助力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创造能力。今年4月,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启动建设,拟建设生物医药、智能出行、高端科学仪器三个分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全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广东拥有165所高校、445.6万高等教育在校生,广州、鹏城国家实验室和10个大科学装置。
广东完善的产业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快速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心的启动,全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网络正加速成型,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新动能。
来源: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