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让“翻译错误”要了癌细胞的命!最新研究发现,靶向TYW2可使癌细胞在翻译过程中产生“框外肽”,增强自身免疫原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02:42 1

摘要:为了增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让它们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科研工作者们这些年来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奇点糕前两天才提过的用现有靶向药抑制EZH1/2位点,是从表观遗传层面入手干预,而条条大路通罗马,让癌细胞因免疫原性增强自取灭亡的方式当然不会只有一种,比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为了增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让它们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科研工作者们这些年来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奇点糕前两天才提过的用现有靶向药抑制EZH1/2位点,是从表观遗传层面入手干预,而条条大路通罗马,让癌细胞因免疫原性增强自取灭亡的方式当然不会只有一种,比如说……让它们在DNA翻译为蛋白的过程中,犯下“致命”的错误呢?

今天,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团队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1],证实可通过靶向转运核糖核酸(tRNA)修饰蛋白TYW2,诱导癌细胞发生翻译失调,产生具有免疫原性的“框外肽段”(out-of-frame peptides),进而使CD8+T细胞更好地识别并消灭癌细胞,TYW2表达水平也被证实与黑色素瘤患者对PD-1抑制剂治疗的应答相关。

一图总结论文核心内容

其实翻译过程出现错误,也算是癌细胞的普遍特征,只不过从癌细胞的角度来看,这些错误可能是为了自身疯狂增殖、适应肿瘤微环境等目的,但从抗癌治疗角度来看,就要让这些翻译错误“为我所用”,而tRNA已经被认为是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之一[2],所以以色列研究者们就尝试以TYW2这个tRNA修饰蛋白为研究目标,看看敲除它会对癌细胞有何影响。

用CRISPR敲除黑色素瘤细胞的TYW2后,研究者们不仅观察到由TYW2调控的tRNA相应修饰(苯丙胺酸tRNA的37位鸟苷被羟基化或过氧化,简称yW37修饰)消失,且癌细胞内的程序性核糖体移码(PRFs)发生率明显上升,意味着mRNA的翻译产物将与正常时不同,出现大量可读框外的片段,而这正是因为yW37修饰消失,使核糖体在特定密码子的停留时间显著延长。

TYW2缺失会使癌细胞PRFs发生率增加

而因翻译过程出错产生的各种“缺陷产物”,如框外肽段往往就会被细胞内的HLA分子呈递而具有免疫原性。研究者们进行的免疫肽组学分析证实,敲除TYW2确实使黑色素瘤细胞内产生了大量框外肽段,它们也会被细胞内源性HLA分子呈递,连降解产物也和正常癌细胞有明显差异。那么从理论上说,这些框外肽段就可能具有免疫原性,或可激活免疫应答。

敲除TYW2后产生的框外肽段被证实具有免疫原性

T细胞,且它们的免疫原性甚至高于有着相同突变的已知新表位(neoepitope)。既然如此,照理来说TYW2缺失就会使免疫系统更好地监视和杀伤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后续实验也证实,被敲除TYW2的黑色素瘤细胞在模型小鼠体内增殖速度明显较野生型更慢,且该效应依赖于小鼠免疫系统健全;敲除TYW2肿瘤内的CD8T细胞浸润显著增多,PD-1抑制剂也因此有更好的疗效。来自人类黑色素瘤患者的数据也证实,肿瘤低表达TYW2与患者生存预后更好、免疫治疗应答率更高相关,且TYW2的影响与肿瘤突变负荷(TMB)无关,而与免疫应答激活基因高表达显著相关。敲除TYW2可有效激活CD8T细胞免疫应答抑癌

总而言之,本次研究至少确证了TYW2作为增效免疫治疗干预靶点的价值,至于能不能在癌细胞翻译调控因子中翻出更多类似的靶点,就要看后续研究的成果啦。

参考文献:

[1]Weller C, Bartok O, Mcginnis C S, et al. Translation dysregulation in cancer as a source for targetable antigens [J]. Cancer Cell, 2025.

[2]Pinzaru A M, Tavazoie S F. Transfer RNAs as dynamic and critical regulators of cancer progression[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23, 23(11): 746-761.

来源:奇点肿瘤探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