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人挑战第二个任务是依据电路图,在液态金属电路板上拼搭LED闪烁电路。虽然此前未尝试过贴片元件的组装焊接,但结合任务书上的技术资料、对照电路图的元件极性信息,我顺利完成组装,让LED按规律循环闪烁,实操环节拿到满分。”回忆起在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舞
“个人挑战第二个任务是依据电路图,在液态金属电路板上拼搭LED闪烁电路。虽然此前未尝试过贴片元件的组装焊接,但结合任务书上的技术资料、对照电路图的元件极性信息,我顺利完成组装,让LED按规律循环闪烁,实操环节拿到满分。”回忆起在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舞台上的比拼细节,贵阳一中杨予墨同学仍历历在目。
参赛选手杨予墨
8月19日,凭借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杨予墨斩获大赛最高荣誉“中国科协主席奖”,实现贵州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这一优异成绩,是全省710所学校3.5万余名青少年共同参与的创新热潮,更是贵州多年来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培育创新人才的生动实践。
以赛事为翼,托举青少年创新梦想。近年来,贵州坚持体系化推动、集群化发展,聚焦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创能力、强化科学教育,形成以科技创新、科普实验、机器人竞赛、弘扬科学家精神演讲大赛等品牌赛事,以及科学铸魂、科普启明、科创释能、科教润心四大板块集群20余项赛事。
“我们研制的这套设备既能提供科学饲养指导,又能形成个体成长档案,适配家庭单宠、店铺多宠、社区公益等差异化场景需求。”在5月中旬举行的2025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参赛选手苏勤西羽、方宥茜、李建烨团队通过引入AI图像识别,配合自研APP研制出智能食量计算科学驱动喂食设备。
2025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
赛场上,操控类项目如空中格斗赛和无人机足球赛充满了紧张与刺激,对选手的精准操控技巧提出极致挑战;而编程类的蜂群舞蹈编程赛则充分展现科技前沿魅力,激发青少年对编程世界的探索热情。不仅如此,赛事还首次引入虚拟类的CoSpace智能驾驶项目,为赛事带来新的活力。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自1982年发起以来,已连续举办40余届,成为省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大赛始终以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目标,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为贵州省发掘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科普赛事同样精彩纷呈。在5月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贵州赛区复赛上,凯里市第三中学参赛选手江佳成和陈曦反复对太空车进行调整优化,最终让太空车的“尾巴”完美跨越10厘米障碍。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贵州赛区复赛现场
比赛现场,一系列涵盖“智慧、安全、环保”主题的作品,让贵州大学教授唐晓玲看到年轻一代的“技术运用能力与社会洞察力”。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贵州赛区活动是贵州打造赛事体系的重要赛事之一,旨在动员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科普创作,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近三年来,该赛事吸引全省1.1万余支队伍参赛,为广大青少年学子提供了创新创造的平台和机会。
作为贵州青少年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的重要阵地,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自2015年开展以来,培育出一大批热爱科学的优秀青少年。沿河自治县板场镇第一完全小学参赛选手杨露矫说,“在比赛中,我和小伙伴相互学习、互相协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兴趣。未来我会努力学习,使自己逐渐成为具备科学家潜质的优秀青少年。”
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现场
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创。近年来,贵州组织、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赛事,把科技教育真正融入青少年的成长体验,无数青少年在比赛中斩获奖杯,收获成长,在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而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奖杯背后,是一个个正在被点亮的未来之星。
面向未来,贵州省科协将持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为发现和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优秀青少年群体贡献力量,助力贵州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李玲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