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食博主也是一样,被网友调侃拍摄晃得像地震,每一条视频评论区都是热心网友“支招”:让摄影师少喝点酒吧!可他愣是没搭理这些嘴炮,连续一年每周更三条,不管点赞低不低。现在刷“北京胡同小吃”,首页全是他的糊人脸,别人想插队都找不到窗口。
谁说刷屏的只有网红们?随手发的内容没人看就真算失败了吗?先别急着跪了。
你以为几十个阅读量就是废铁,结果隔了半年突然给你到账几万块佣金;你嫌弃自己的文章没人点赞,隔天一个爆款横空出世,直接捧你上了热搜。
表达这事,哪怕你起步是龟爬,总有一天能把那些脸皮厚吃个够只会“秒火秒消”的人甩成背景板。
我认识一个留学中介,每天扒拉着手机发小红书笔记,零散得像压马路。朋友每次看他发文都忍不住吐槽,笑他数据可怜,“随缘吧啧啧”。
结果某一天,一个客户翻到去年的帖子,顺手联系成交,佣金蹦出来值全年工资。这不是运气,是他一直持续表达,把坑一点点填满。
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人呢,写两篇没人看——就开始嚷嚷“做不下去了”,转身就跑,指望天降馅饼,最后不也白忙活?
美食博主也是一样,被网友调侃拍摄晃得像地震,每一条视频评论区都是热心网友“支招”:让摄影师少喝点酒吧!可他愣是没搭理这些嘴炮,连续一年每周更三条,不管点赞低不低。现在刷“北京胡同小吃”,首页全是他的糊人脸,别人想插队都找不到窗口。
这种靠数量浇灌的自媒体才是时代的赢家,根本不在乎单条内容多完美,堆到了用户脑子里,自然变成了默认选项。那些纠结“写得不好要不要发”其实是在自我设限,自媒体拼到最后,比谁出现得勤快,谁停了就被抢了热度。
时代变成了表达者占领赛道,比的是谁敢持续输出。刷短视频,买东西跟着主播,公众号一句话就信了,早饭吃哪家店都被博主的探店牵着鼻子走。
你以为自己选择很多,其实是被别人的信息晃来晃去。自己长时间表达,无形间攒下社会声量,机会都主动找上门来。有人坚持在朋友圈发职场见闻,没几个月就被高管挖去做主管。
其他同行还在装死,等着机会掉进碗里。还有小区宝妈,坚持发育儿经验,撑到本地妈妈群把她奉为王,带货简直像薅羊毛。谁都在攒牌面,你敢发言久了,就能占据主动权。
自媒体最坏的结局是什么?顶多就是没啥人看罢了,难道发了没人点赞要原地爆炸吗?拍的视频没人看删了重拍,写的文章扑街下次换个标题,最起码比天天看别人生活活得更有底气。
有本事写文案拍视频,未来不管转职还是创业,技能就是通用货币。那个做美妆号扑街的小李,修图技术硬生生练出来,在公司当了新媒体骨干,工资大涨。反观那些天天刷手机的,只剩下眼睛越来越花,牙都懒得磨。
大众总是仰望那些一夜爆红的人,可现实不是电视剧。你坚持表达、偶尔挨骂却不认怂,最终得到的机会远超那些只会等天掉馅饼的人。
发言也并不是精雕细琢才有资格露脸,有时候随手一笔,反倒最有烟火气。那些精雕细琢挂在嘴边的完美主义,归根结底是害怕别人笑话,怕自己搞砸没人点赞,可表达本质是扩展边界,真正能带来改变的是敢于尝试和不断坚持。
谁家不是从几十个阅读量起步?你埋头写文,平时感觉废铁一堆,结果某天春雨一淋,猛然间长成参天大树。你以为一篇文章没人看,或许以后某个老板悄悄刷到,人生机遇因此改写。
一条视频没数据,或许过了几个月成为行业标签。那些只想靠技巧一夜翻身的人,最终还不是被耐力战打败。持续出现,才掌控影响力。别人感慨数据低的时候,你已经悄悄铺满了整条赛道。
如果你还犹豫要不要发,别忘了这个时代奖励的正是厚脸皮和韧劲。谁能坚持表达,谁就能做那个翻脸掌控“流量动脉”的人。
不怕尴尬、不怕冷场,怕的是断了自己的机会。社交圈、工作圈、抖音、小红书,处处是舞台。枯坐消耗只会越来越边缘,勇敢出击才可能改写剧本。几十个阅读量不过是开场白,下一个故事等你自己去演。
来源:琼枝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