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究竟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们自有不同的理解与观念,有着不同的祈求与体验。在我看来,幸福,其实是一种心中的圣境,一种无憾的境界,一种心灵的感觉。简言之,就是“乐活”二字。快乐地生活着,让心灵在无憾中激荡,觉得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无虚度时光。这种认知与体味,
乐着才幸福
作者 朱炳初
世界之人,大抵都以“幸福”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每个人心灵的窗户里,都闪耀着一双寻觅幸福的眼睛。
究竟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们自有不同的理解与观念,有着不同的祈求与体验。在我看来,幸福,其实是一种心中的圣境,一种无憾的境界,一种心灵的感觉。简言之,就是“乐活”二字。快乐地生活着,让心灵在无憾中激荡,觉得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无虚度时光。这种认知与体味,在我退休、步入老年之后,越发深刻,也越发激励自己要辉映晚霞余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当然,我所指的“乐”,并非吃喝玩乐的乐,而是健康进取、心随所愿的乐,也就是乐于付出,乐于爱好,乐于呵护你所爱的人和对你有情意的人。
幸福就是乐于付出。记得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我是1992年退休的,当时军区组织部正编纂全区团以上单位党组织史资料,缺乏人手。我凭自己干了几十年党务工作的资本,毛遂自荐,承担了这项浩繁的工程,用了十年时间参与编撰,并独立完成了378万余字的合编工程。从中体味到,虽然退下岗位,无职无权,但能发挥余热,付出自己的辛劳,是十分值得的。每当回想此事,就有一种达到神圣境界的感觉。2003年,我们的老战友,想出一部回忆录,作为从军50周年的回顾与思考,近百人写出了46万余字的文稿,我主动承担了执行编校任务,对百余篇稿子,逐篇修改,个别的重新起草。定名为《激情如火的军旅岁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我还担当了中国校园作协特邀编审,利用业余时间编校了几十部著作,达数千万子。我有读书看报捉错的嗜好,擅长校对。退休后, 为出版社、军区机关及战友,校了亿万余字的书稿。我觉得能给他人带来好处,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亦可叫做老有所为的幸福吧!
幸福就是乐于爱好。当你有一个伟大目标的时候,或者有一种兴趣、爱好的时候,就会把辛勤劳动、苦心拼搏,当做人生的享受,乐此不疲。退休了,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岁月,要在自己心仪的事儿上有所追求与收获。我喜欢写作,于是就把它作为一种幸福的享受。我在一首《退休生活》的诗中写道:“爱好的种子在希望中撒播”。每当写出一篇稿子发出去,就当是一粒“爱好”的种子,当她在希望的田野上开花结果时,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退休至今,已经发表了千余篇文章,还有几十幅书法作品。这在他人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而我却视为一种收获爱好所得的幸福。
幸福就是乐于呵护老伴。俗话说,白头偕老即是福。这话很有道理。我与老伴郑仁芳携手度日58年。半个世纪以来,在生活中虽有磕磕绊绊,特别是年轻时。但到了老年,越发感知“老伴”的内涵:“伴”,那是人生的一伴呀!那个一半要是出了问题,另一半还能悠然自得吗?必然是牵挂在胸,心系对方,尽心呵护。对于这一点,我有切肤之感,2011年初老伴脑瘤手术,真是痛彻心扉啊!住院期间,整日陪护,不是舍不得花钱雇护工,而是不放心他人会有自己那样精心细致。我想能为老伴减轻痛苦,尽快康复,不管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她出院没几天又患肺炎,再次入院。不久又患脑梗,多种疾病缠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躺床不起……终于2021年10月9日撒手人寰。在达十年的呵护经历中,我深切地体味到,对老伴的照料呵护,尽管痛心揪心费心劳心,但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幸福,这在无灾无病时感觉不深的意蕴,此时真是真真切切地涌上心头刻骨铭心,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2025年8月3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89岁休干)
作者简介:朱炳初,男,汉族,江苏省宜兴市人,1937年3月出生,1954年7月初中毕业考入重庆炮兵学校,1956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入伍后历任学员,陆军第28军步兵84师炮兵团排长、青年干事,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副科长、科(处)长,1985年3月任北京军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室副师职研究员。1992年9月退休。喜欢文学创作,曾任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理事,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出版五部文集达222万余字。耄耋愿景:文化养老,余热生辉,珍惜光阴,活出精彩。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