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到葡萄旺季,曾凭“一口几十元”冲上热搜的阳光玫瑰葡萄,今年价格又创新低!一些地方甚至低至十元三斤,昔日高端水果沦为“路边货”。从神坛跌到地摊,它到底经历了什么?记者深入市场、产区,带你揭开真相。
又到葡萄旺季,曾凭“一口几十元”冲上热搜的阳光玫瑰葡萄,今年价格又创新低!一些地方甚至低至十元三斤,昔日高端水果沦为“路边货”。从神坛跌到地摊,它到底经历了什么?记者深入市场、产区,带你揭开真相。
价格走低!
从“百元神话”到“地板价”
“又大又甜的阳光玫瑰葡萄,便宜了,5元钱一斤,都过来看看。”临近傍晚,记者来到山东临沂的一家水果市场,卸货声、叫卖声、议价声不绝于耳。宋贺是当地的水果销售商,是市场里的老商户了,在这里经营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凭借稳定的货源和信得过的品质,他的生意一直十分红火。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顾客介绍自家的葡萄。说起今年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他直呼意外。
宋贺告诉记者,“我们店现在一天销售水果大约在2000斤左右,像哈密瓜、葡萄还有西瓜销售得不错。阳光玫瑰葡萄一天能卖1000斤左右,现在的销量比以前是翻了几倍,但是价格比以前下降了很多,以前卖100多元一斤。”
不只是临沂,远在300公里之外的山东德州,水果市场里的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也跌得离谱。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左林右果水果店工作人员李颖告诉记者,店里现在售卖的是两种规格的阳光玫瑰葡萄,颗粒比较饱满、大一点的每斤3.99元,另外一种每斤2.99元。市民白杨表示,阳光玫瑰葡萄从“天价”到了“平民价”。
收益缩水!
亩产六千斤,却卖出“白菜价”
阳光玫瑰葡萄在市场上的行情寡淡,价格持续走低,各产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湖南澧县作为全国阳光玫瑰葡萄的中熟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5万亩。城头山镇占地300亩的葡萄园是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起源地,涉及120多户种植户。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詹才元见证了葡萄价格从每斤几角钱涨至十几元,也经历了“阳光玫瑰”价格的大幅下跌。他表示,种植户普遍关注销售渠道和行情,不少人通过抖音等平台了解市场动向,但若缺乏销售能力,果实很可能滞销。
今年,詹才元的6亩“阳光玫瑰”亩产在6000斤左右,经客商多轮挑选后,最终以每斤2元的价格成交。虽然亩收益勉强维持在万元左右,但扣除成本后利润微乎其微。
而在江苏省滨海县,“阳光玫瑰”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亩收入大幅缩水,部分果农已开始准备砍树。种植户毛汉林表示,他们正在淘汰老品种、差品种,推陈出新,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目前多个新品种尚处于试验阶段。
提质增效!
“阳光玫瑰”仍能重回“阳光”赛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销售商还是种植户,普遍认为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持续走低甚至暴跌,主要原因是种植规模过大。
宋贺表示,早期阳光玫瑰葡萄属于高端水果,价格可达每斤100多元,但当时产量较低,主要分布在云南和浙江一带,货源稀缺导致价格居高。他介绍,最初当地市场上仅有少数几家销售“阳光玫瑰”,如今已增至二三十家,进货渠道遍布全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陈锦永指出,2016年是“阳光玫瑰”在我国推广的“分水岭”。据业内统计,2016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仅10万亩,2020年面积突破60万亩,截至2024年,保守估计全国已达150万亩以上,成为近十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葡萄品种。
陈锦永告诉记者,相较于面积快速增加对阳光玫瑰葡萄价格的影响,品质的下降更应该重视。阳光玫瑰葡萄作为2007年从日本引进的葡萄新品种,早期种植中,亩产多控制在3000—4000斤以保证品质。但随着种植户对产量的盲目追求,亩产逐渐突破5000斤、6000斤,甚至出现12000斤以上的极端案例。过度追求产量导致果实品质严重下滑,成为行业突出问题。许多种植户陷入“高产即高效”的误区。研究表明,亩产超过4000斤时,果实含糖量会从18%以上降至16%以下,香味物质含量减少超60%。过度高产还会“透支”树体,导致次年叶片黄化、果粒变小、僵果增多等问题。
陈锦永认为,盲目提产不仅拉低价格,更严重的是忽视品质管理。阳光玫瑰葡萄在花果管理方面,需经过整穗、疏果、无核化等多道工序处理;在水肥管理面,阳光玫瑰葡萄更喜欢有机肥等。而一味重产量、轻品质的种植,逐渐导致这一优质葡萄品种不仅在口感上失“香”,也在市场上失宠。 山东省临沂市消费者张军就指出,阳光玫瑰葡萄的味道、品质不如从前,而且现在能选择的品种很多,像巨峰、无籽提都很好吃,感觉“阳光玫瑰”不再是首选了。
陈锦永介绍,“阳光玫瑰”的“不香”并非品种退化,而是产业快速扩张中的阶段性失衡。只有坚持“品质为王”,通过技术升级、政策引导、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努力,该品种仍有望重回“阳光”的赛道。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新举措、新办法。比如,出台《“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在每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举办金秋消费季、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眼下秋收临近,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发布了《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推出了九个方面23项具体政策,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通过提高“三品一标”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分级,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民与消费者共赢。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