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带队闯入纯电大车“元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20:36 1

摘要:曙光初现,或许是蔚来近段时间状态的最好写照。从第二品牌乐道成功打开市场,到蔚来品牌旗舰车型需求旺盛,再到公司毛利率回升、股价上扬,盈利目标似乎已触手可及。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曙光初现,或许是蔚来近段时间状态的最好写照。从第二品牌乐道成功打开市场,到蔚来品牌旗舰车型需求旺盛,再到公司毛利率回升、股价上扬,盈利目标似乎已触手可及。

曾几何时,亏损和销量波动让蔚来一度承压,其创始人李斌坚持的长期主义也被部分舆论视为“不识时务”。如今,随着纯电大三排SUV市场拐点显现,这场“死扛”终于等来了回报。

9月3日,在亮眼二季报发布后次日,华尔街见闻等媒体与李斌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他全面复盘了蔚来如何凭借“变与不变”的战略定力,打赢了这场逆风之战。

回报时刻

在李斌看来,二季度蔚来确实是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不管从销量还是经营的情况,都是重新回到了上升通道。具体通过交付量来看,8月交付超过3.1万辆,创造了历史新高,这背后是三个品牌合力创造的奇迹。仅乐道L90就创造了首月交付过万的记录。

另一边,整个蔚来的赚钱能力也回来。二季度毛利率回到10.3%,同时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历史上第一次达到8%左右。李斌说,随着L90,ES8这样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占比的上升,四季度毛利率很有可能回到16%-17%。

量入为出,蔚来的提升不仅仅是打开了“开源”的阀门,在经营效率的“节流”方面也开始显现成效。

李斌说,过去几年研发投入基本都处于单季30多亿高强度状态,从今年一季度开始,CBU经营机制推行后,花钱的效率大大提升,“我们有信心把研发费用控制在20个亿;四季度有信心把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10个点以内。”

一系列积极信号,让市场对蔚来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赋予了更多期待。

现场,李斌开始算起了帐,“把毛利销售额乘毛利率减掉费用,如果我们四季度的销量能达到15万辆,实现NON-GAAP口径的盈利还是有机会的”。

不过,李斌直言这个挑战是非常大,想要如愿达标,四季度月均交付要超过5万台,整个单季要实现创纪录的15万台销售规模。好在,眼下L90与ES8的热销给了李斌巨大的底气。他透露,现在有四款车都处于等待排产交付的状态,“除了L90,ES8,现在乐道L60、萤火虫需求也非常强劲”。

李斌为此做了具体的拆解:L90十月要冲刺1.5万;ES8会在12月将产能提升至1.5万/月。“到了12月,乐道、蔚来分别贡献两万五,萤火虫六千台。”

可以说,纯电的春天真的来了。

“今年为什么说是一个拐点,用户从纯电技术获得的这个体验收益越来越高。今年7月份纯电同比增长24.5%,增程同比下降11.4%。现在全新ES8的预订用户里面,增程和燃油的车主占到80%,大家已经认识到它的价值了”。

李斌透露,去年去喀什发现,增程玩家也去到那里布局充电桩,其对纯电补能基建的准备超出李斌的预料。“说明今年充电比以前真的方便很多了,这个时候电车使用成本优势就出来了。”

因此,李斌再次强调,增程大三排SUV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大三排SUV的时代正在到来。

不过平心而论,能在竞争如此疯狂的市场下咬牙坚持到今天并不容易。“这个量变到质变,就是蔚来坚持技术路线、坚持可充可换可升级的纯电技术路线不动摇。熬过低谷就等到了现在这个见到了曙光。”

变与不变

“做企业最难的就是说你该坚持什么,该改变什么,其实这是创业者永恒的话题”。李斌开宗明义,复盘了蔚来能挺到曙光到来的底层原因。

首先,李斌坚持两个不变。“蔚来十年前做的事情和今天区别不大”,李斌说蔚来没有怎么去搞折返跑,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坚持,技术路线不折腾,一条道走到黑。

“蔚来最近这些车的热销,证明了虽然在过去三年,技术路线因为外部原因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收益,但今天当拐点,它的竞争力就体现出来了”。李斌直言道。

他认为,汽车行业的竞争主要是来自于产品,而产品竞争力来源于三个层面:最底层的技术路线,再往上一层是产品规划,再往上就是产品定义。

“行业很多时候做事,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很多都是在产品定义这个层面去总结的反思,但是在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方面讨论的比较少”。李斌说,这是蔚来和同行的显著差异。在冷板凳的自研下,蔚来的前备舱、大空间让大家获得一个高感知。

从产品上升到品牌,行业现在很清楚,蔚来的销量上扬很大程度是多支部队的同时发力,但这背后也有一段曲折故事。

其实,李斌早在2017年就搞过两个合资公司——长安蔚来,广汽蔚来,长安蔚来就是现在的阿维塔,广汽蔚来在李斌退出后成了合创。

这是蔚来多品牌战略的初步尝试,因为李斌知道高端品牌的覆盖度有限。但后来李斌认识到,合资模式的效率比较低,所以2020年李斌就下定决心自己做,因此有了乐道和萤火虫这两个品牌。

但过去这几年,子品牌的投资非常沉重,“研发品牌建设也得花钱,在NIO自己的销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下,财务上压力非常大”。李斌说,当时有几种选择,子品牌暂停,把蔚来品牌先做好,但内部后来还是选择了咬牙坚持。

事实证明,李斌做对了。“现在可以看到这三个品牌之间的协同优势开始显现了。公司现在研发条线是非常扁平化,一个团队要支持三个品牌,电机,电驱是高度复用的;萤火虫全国卖车团队就增加了31个人,乐道整个团队也很紧凑。”

关键战略上的坚持让蔚来有了后期翻盘的本钱,不过,蔚来也不是对所有事情都头铁。

李斌表示,“我们要听劝、学习的就是产品定义,L90,L60现在都有了单电机,冰箱彩电大沙发也上马。同行有什么被用户认可的这样的一些配置,那咱们就学,产品定义要与时俱进。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满足,这就是我们变的动机。”

与此同时,蔚来的组织架构也在持续变革。从全面推行CBU,到高层团队的优化调整,再到组织精简,这些变革的效果已在乐道L90和蔚来ES8的热销上得到验证。

“2019年到2020年这一波谷底,我觉得是有点靠运气挺过来的,有用户的支持,也有安徽的雪中送炭。但我们这次,要凭涨本事走出来”。李斌向华尔街见闻如是说道。

以下是与蔚来董事长李斌的对话实录:

问:昨天电话会提到的我们对外技术服务收入,也增加了一定的毛利率,这个对外技术服务收入指的是什么?

李斌:我们的主要股东,阿布扎比他们收购了迈凯伦,我们跟迈凯伦有很深的技术合作,我们有一些这样的技术输出,主要的收入是来自于此。但这个收入不稳定,时多时少。

问:明年,换电业务是否会迎来大规模盈利?

李斌:换电大规模盈利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它是一个保有量的收益。

换电站有几个作用,一是换电服务收入,日均60单就能赚了,现在20%到这个水平;还有可以帮卖车,今年有一个机制是,哪布换电站由区域公司去出钱众筹,一个换电站一年可以帮卖个一二十辆车,这个换电站就不亏了;第三是品牌层宣面传需要的,就由品牌掏钱。

我们现在把这个换电站按照这个去排ROI,全国有一万多个点从高到低去建。ROI大于3大于4的这个换电站是非常多。

问:财报会说,季度研发投入总共30多个亿现在变成25个亿左右,少在什么方面?

李斌:少在是人和事,今年一、二季度进行了不少优化,一次性减员的赔付也不少,还有就是那些不合算的项目就不要搞了。所以这不影响我们竞争力,20到25个亿是能够做到以前我们30亿的产出。

问:因为友商在最近买卡花了多少钱,以后会在这个方面会是一个大头吗?

李斌:原来买卡比较多,后来我们认识到不是卡越多模型就越好,deepseek证明了这一点。其实还是看产出,我们现在对算力管的特别紧,需要的时候就租一下,大家现在都在算帐。

问:ES8换到三代了,这么频繁的情况下怎么确保每一代车型都可以达到盈利?

李斌:过去这三代有些是属于底层技术支出,跟车型没有必然的关系。蔚来大概60、70%的研发费用都是在底层和平台型的技术真正车型相关的,。其实蔚来现在这些团队,支持了3个品牌这么多车型的快速迭代整个的研发效率比大家想象的要高。

问:ES8上市以后对ES7的系列挤压会比较严重的话,还会走增配降价这个路线吗?

李斌:新ES8是个锚点车型,第一代就是锚点车型,销售额最高、毛利情况最好,二代的时候偏离了这个锚点,各个方面成本搞到50多去了。最近把一百度电池标配在5566上就是要重新调整所有产品的定价和技术平台。

问:蔚来的销量基盘从原来的5566变成现在的ES8,这样的转变会持续多久?

李斌:明年还有ES9还有ES7都是大车,反正在中国做大车都是一样的优惠政策,而毛利会好很多。客观的来说,5566的毛利和这个新ES8比的话肯定还是差了不少。所以在这个周期肯定是挣钱的大车优先,从量的角度来讲也可以有一个合理的规模。

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我们讲的全新ES8是品牌锚点车型,在第二代的时候是离开这个锚点的位置,现在又回到了这个锚点的位置,从量,价和这个竞争力,都会回到锚点回到舞台中央。

问:明年规划了这么多SUV,迭代这么快,等等党也越来越多,蔚来对此如何思考的?

李斌:高端市场相对来说它的产品确实要个性化的需求更强一点,奔驰、宝马这些在中国都是五十多款的车型,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多,目前矩阵差不多就这样了。

不同阶段有不同重点,乐道其实现在就两款车,加了L80进来就算把SUV这个产品线基本上布好,其实还是比较克制的。萤火虫只有一款车。

但是从全行业来讲确实车型非常多,现在迭代确实快,等等党如果没有马上的用车需求那就等等也行,这个是一个行业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我们也在参与这个游戏,不参与也不行。谁都希望一款车卖五六年那多好,但是这个不可能。

问:以前你就说企业家要有危机意识,为什么一直等到2025年如此紧张的节点才去做这件事?

李斌:所有CEO都希望一声令下大家就去执行,整个组织要形成一个共识,然后还要把它变成一个新流程和机制,文化都需要做调整其实不是很容易的。2022年我们和年度的经营目标远远没有完成,大家都会认为是外部原因就忽略了自己内部的原因,这个共识要形成是不容易的,因为蔚来也是几万人的公司。

这个要从总部到管理团队到一线的同事都形成这个共识,也需要一些外部的这样的一些压力,才可以推动这件事,最好的时候一般容易做差的决定,差的时候相对来说可以做好的决定,所以这就是组织的进化过程,我们蔚来已经经历过两个组织了,可以反映出这个组织的韧劲和成长学习的能力。

问:Q4盈利,对蔚来的意义?

李斌:大家还是很关注我们的可持续性的,它会影响销量、用户转化效率、招聘、供应链关系。我觉得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去证明我们可以做到这件事还是挺重要的,倒不是说给别人听的。一个是经营实际的需要,另外我们过去投了这么多钱,今年如果可以做到15万辆规模如果还不能盈利的话,说明是有问题的,要么管理有问题要么战略有问题的,这是一个综合的检测。

问:蔚来接下来对变与不变的思考是什么?

李斌:我一直讲初心原则,价值观肯定不能变,比如说从用户利益出发,跟用户坦诚的进行交流,都是写在公司基因里的。确实涉及到商业上的决定,比如涨价还是降价,权益到底该怎么调,肯定要去考虑不同阶段的经营目标,这些不能守着不变的,可持续经营如果出问题了,那所有用户的利益都会受影响。

问:我们有没有计划或措施持续输出爆款?

李斌:持续输出爆款,是每个汽车公司CEO做梦都想的事。

有时候能爆有的时候不能,有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没有那么好,但是随着你组织能力提升,会回到一个应该有的水平。产品的竞争力决定了销量的上限,我们内部叫6P的能力,定价水平、销售、渠道、顾问的能力还有营销平台的能力,决定最终你可以交付多少。所以有的时候好产品也不一定卖到预期的量。

L60这个车很有意思,它今年是20-30万的纯电SUV里面一直稳居前三的,越卖越好。说明它本身产品的竞争力是不错的。如果L60换特斯拉的标可以卖多少台,可以换电还比特斯拉便宜四五万,空间又比它大,能效一样,还有大冰柜。

如何持续,那就都不停的修炼,我们现在营销的组织变革动作非常大,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比如L60在4月份和5月份比,人减了40%,销量涨了40%。我们就是老实干活,不要扯别的了就是这种心态去干活。

问:蔚来有没有总结出来做爆款的公式?

李斌:首先你的目标市场,你知道给谁做的,目标市场太小了肯定不行,根据价格和这个最终的购车的需求,购车的目的,那我们要搞清楚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少用户群,那然后你就去看它的需求是什么。

我觉得其实也没有这么复杂,最大的难处是要不要进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的判断到底对不对,将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因为汽车要看将来三到五年趋势,这是最重要的。

定义L90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做那么大的一个前备箱和后面储物空间,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坐得下装不下是大三排SUV用户一个真实没有被满足的痛点。

产品定义方面,蔚来以前是在大家都讲,我们蔚来埋在饭里面,有点显性价值不够,我们花了很多钱在这些看不见的隐性价值方面,其实第三代ES8我们就把这一课深刻的补上了。

问:Q4盈利的到底有多大的容错空间?

李斌:总得来说都还是基于自己能控制部分去做预计,制定目标。确实有些外部太宏观控制不了的东西,我觉得确实没有在我们预期当中,这个当然是风险。

问:现在产能这一块的准备如何?

李斌:产能方面是主要的改变,要适应现在智能电动汽车的变化。现在刚上市的需求很旺,然后会下降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升趋稳。所以供应链怎么去匹配,跟这个消费电子越来越像了,先上来都要备货,但是这是有代价的,备三、五千台车,就是20个亿10个亿的资金占用,有些可能跟供应链一起讨论,有些零件零件也要提前备货。

现在ES8、L90发布会当晚就开始拉动供应链了,我们都是直销,预订量对于需求反映是比较准确的。ES8,L90都是半夜开会,去看哪些地方需要加采的哪些地方需要提前备货的。12月份把全供应链产能提到一万五已经是努力的结果了,我们供应链还是很愿意支持蔚来,这个过程当中不太涉及到对毛利率的影响,因为量大大家都是幸福的烦恼,应该是正面的。

问:到今天有多少人相信Q4盈利,内部是如何顶住压力的?

李斌:一个公司要形成共识,需要有一些内外共同作用。蔚来不是第一次遇到危机,不少同事经历过2019年更难的时候。因为这些外部的压力,让我们整个公司的同事知道我们必须完成这个使命,研发、销售、供应链制造的所有同事在内部都在忙这件事,大家知道今年有这些新车要上市了,把这些新车做好。可能从L90开始,大家觉得蔚来还有机会的,整个公司的这个精气神还是有这么一群同事在那里支撑。

问:纯电的拐点到了,但竞争对手肯定也会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蔚来是不是积累出了一些壁垒?

李斌:我们不光是讲电动只是一个技术路线,像是比亚迪DMI,坚持的技术路线到某个时间节点,反映出了它的竞争力,在智能化方面我们是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体系的底座,有芯有魂还有智能底盘。现在为什么可以高效这么快的去推出产品,有这么高的复用度就是因为基座搭的好,可以支持三个品牌,多个平台。

还有一些小的点也是跟技术路线也有关系,比如说自动驾驶怎么在安全上去建立和事故率之间的紧密的关系,怎么跟保险公司打通,这都会有一些长期思考。这些点点滴滴很难说哪个东西别人不能这么做,但是你把这件事放在一块的时候,就是一个长跑,一开始的启动可能慢一点,但会越跑越轻松。

我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如果将来只有三家五家心态不会像现在这样的,如果我认为是十家十五家,那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电动这块我认为车电分离,可充可换,电池租用是终极方案,这些优势远远没有到发挥出来,所以会影响很多东西。

我们有很多这种技术路线的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实只是刚刚开始显现,我们不是为了迎合一个短期的利好,我们的优势就是体系化效率。看蔚来这家公司要看我们体系思考,不是在一个点上面的,而是在一个体系上面的去思考,这是我们跟别人可能有的区别。

世界上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单点突破,靠单点突破也有很多成功的公司,但是也有一些是体系思考长坡厚雪,我做蔚来之前会花三年时间去想很多的细节。

问:接下来盈利趋势可能会持续几个季度呢?

李斌:明年Q1大家压力都会非常大,因为有购置税退坡,这是非常实在的,所以今年年底集中的这个提前释放。明年一季度做到今年四季度一半都不错了,这个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主要看看今年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可以升点订单到明年一季度,就会比较幸福。

问:蔚来对全球化怎么考虑的?

李斌:我们全球化也交了不少学费,2021年我们去挪威去欧洲,因为我们自己的车因为定位在高端市场,如果从全球的高端市场的角度来讲的话,中国,美国,欧洲,占90%以上的,别的地方比较分散。

我们当时是全体系出海,在那里建过换电站的工厂,建了60多座换电站,我们牛屋,直销的体系等等这些都是这么去做的,但低估了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后来欧洲对中国进口的车关税涨了30%,充电的价格涨了很多。

我们认识到,全球的发展肯定不能简单用中国的这样一个模式。接下来两年,我们还是中国优先,全球市场用本地合作伙伴的方式去做。

现在我们有萤火虫,有乐道,有价格更低的车可以进入到全球市场。当年第二代ES8之所以尺寸做保守了因为过早考虑全球市场的需求,欧洲车太大了没有人买,但过去这两年问界、理想根本不考虑这些事情。

我们想多了也有一些意外惊喜,比如说ET5T,比如萤火虫,本来都是以欧洲为主设计的,这ET5T一不小心成为了全球新能源领域的旅行车的第一名,进了全球前三的高端旅行车。萤火虫也是我们原来觉得在中国可以卖三千台挺开心的,其实也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所以也有好处。

问:从去年起,蔚来提到了盈利,同时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士气上的变化如何?

李斌:我们整个团队的士气越来越好。调整对整个公司来说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是对的,我讲不要浪费这个机会,就是涨本事的机会,你参与了组织的变革从谷底里面走出来的成长过程。加入这么一个激烈竞争的行业,靠自己的本事走出低谷,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

问:为什么敢当时选择沈斐做乐道的一号位?

李斌:我、沈斐力洪所有的这些同事目的是什么?是把这个公司要变成一个有竞争力的组织。

当时乐道情况也很难,负面也比较多,内部的士气比较低迷,选沈斐抗这个担子外部质疑也比较多,我们认为要走出来,其实和整个蔚来是一样,要去建立一个适合乐道的这样的一个体系,乐道它面向家庭用户,从传播从品牌传播从到落地的销售服务,怎么样建立一个高效的体系,是我们在选负责人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思考。

沈斐在我们整个公司是建立体系能力非常强的这样同事,我们整个可充可换可升级这样一个体系,其实从研发到供应链,到运营,布站,建设运营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这样一个要求,我认为他还是做的非常不错的。

他不会去动摇,现在在搞营销的范式他会坚决去做,在执行上他有非常细致的思考。至少现在算是稳住了算是起稳,但这个路很长,乐道从长期来讲,肯定是承担量最大的任务,所以整个乐道团队的这种压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