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上海滩发生件大快人心的事儿,网信办直接掀了98个房产自媒体的桌子。这帮人天天喊着"上海内环房价跌破10万""楼市崩盘倒计时",搞得跟末日审判似的,结果现在被官方一锅端了。要我说这哪是封号啊,根本就是给互联网大扫除,把那些在键盘上跳大神的江湖骗子全扔进
3月25日上海滩发生件大快人心的事儿,网信办直接掀了98个房产自媒体的桌子。这帮人天天喊着"上海内环房价跌破10万""楼市崩盘倒计时",搞得跟末日审判似的,结果现在被官方一锅端了。要我说这哪是封号啊,根本就是给互联网大扫除,把那些在键盘上跳大神的江湖骗子全扔进垃圾站。有意思的是这些账号被封后,他们的同行连夜把"崩盘"改成"理性回调",把"暴跌"换成"温和调整",活像一群被城管追着跑的街头小贩,边逃命边改价签。
看看这些被封的账号都干了什么好事儿:同一批人去年还在高喊"不上车就永远买不起房",今年转头就唱衰楼市;号称用数据说话,结果数据全是水缸里捞出来的;白天刚在直播间里哭丧着脸说"再不跑就来不及了",晚上就在知识星球卖998的逃命指南课。这不就是典型的江湖骗子套路吗?先拿喇叭喊"着火啦",等人群慌得满地乱窜时,再掏出高价灭火器叫卖。更可笑的是还有被封号的主播抱怨"说真话的代价",要我说您那套把戏连菜市场大妈都骗不过——真以为穿个西装打条领带,用PPT画几个折线图,就能把韭菜们忽悠得团团转?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全怪自媒体不要脸。现在房地产信息就跟雾霾天似的,老百姓想看个真实成交数据比查高考分数还难。官方数据永远是"稳中向好",自媒体就天天整些惊悚标题搏出位。这就好比菜市场里卖鱼的,正规摊位永远挂着"今日无货",倒是一群二道贩子举着喇叭喊"东海要枯了,最后三条黄花鱼"。要我说这事儿官方也得反思,与其天天拿鸡毛掸子追着自媒体打,不如把成交数据、库存周期这些干货摊在太阳底下晒。现在倒好,一边说自媒体造谣,一边自己捂着数据不说,这不是逼着老百姓去听算命先生的吗?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被封的账号真不冤。有从业者跟我诉苦:"现在不说狠话根本没流量啊!"这话听着耳熟不?跟当年P2P爆雷前夜那些理财导师的说辞一模一样。要按这个逻辑,医院门口就该允许卖假药的摆摊——毕竟"不说包治百病就没人买"嘛。楼市连着千家万户的血汗钱,这些自媒体为点流量费就敢把市场当赌场玩,今天唱多明天唱空,跟操纵股价的庄家有什么区别?更可气的是他们专挑刚需族下手,人家攒半辈子钱想买个安身之所,结果被这帮人吓得心脏病都快犯了。
现在网上有人担心"封号会不会误伤",要我说这纯属杞人忧天。你去菜市场抓缺斤短两的,难道还要先论证秤砣是不是被风吹歪了?这些账号哪个不是吃相难看到极点?有本事就像正经分析师那样,把数据来源、计算模型、利益关系说得明明白白。别整天整些"神秘内部消息""独家绝密数据",搞得跟地下情报交易似的。再说现在封的98个账号,跟上海滩上蹿下跳的房产自媒体总量比,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真要误伤还能留这么多漏网之鱼?
说到底,这场封号行动就是给所有人敲警钟:楼市不是游乐场的碰碰车,经不起这么多"键盘车神"胡乱打方向盘。但光靠封号治标不治本,今天封了98个"崩盘教主",明天还能冒出198个"末日先知"。要我说就该学学天气预报,每天准点播报楼市晴雨表,什么成交均价、挂牌数量、去化周期,把这些数据晒在阳光底下。到时候谁再敢睁眼说瞎话,不用官方出手,老百姓自己就能用数据甩他们脸上。别整天把群众当傻子,我们分得清什么是理性分析,什么是制造恐慌。现在就看官方敢不敢把这个"信息玻璃房"真正造起来,让楼市信息跟菜市场的大白菜似的,人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
这事儿最后整得跟罗生门似的,官方说要稳预期,自媒体哭着喊言论自由,老百姓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要我说都别演了,把数据台账摊开,让市场自己说话。至于那些被封号的"预言家"们,建议转行去写科幻小说,反正编故事是你们老本行。最后问各位一句:您觉得下次该封哪种类型的自媒体?是天天喊暴涨的,还是天天喊崩盘的?评论区等您高见!
来源:认真的帆船T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