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2日至29日,2025网络视听成都印象周举办,此次成都映像周和成都文旅集团合作聚焦6大创意主题、27场特色活动,围绕“极视听,强赋能”的延展,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嘉年华。通过"科技+文化+消费"的创新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体验矩阵
当千年古城遇上前沿视听技术,当文旅场景邂逅影视IP叙事,成都正以一场"视听风暴"重新定义城市文旅的想象力。
2025年3月22日至29日,2025网络视听成都印象周举办,此次成都映像周和成都文旅集团合作聚焦6大创意主题、27场特色活动,围绕“极视听,强赋能”的延展,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嘉年华。通过"科技+文化+消费"的创新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体验矩阵,为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呈现一座“可感知、可互动、可消费”的立体成都。
本次映像周围绕视听赋能美好生活、商业拓展、文化创新的推陈出新三大维度,精心策划了《春日有戏》《潮玩视听》《长岛星球》《走,去耍!》《好耍非遗·时空漫旅》《跟着影视去旅行》六大主题,涵盖夜游锦江、脱口秀、茶秀、短剧沙龙、次元漫闪、国货市集、高空徒步等数十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从非遗、潮玩、艺术、影视、游戏、文旅六个角度展现蓉城独特的潮流律动。
科技与自然共舞
夜游锦江升级全时段沉浸式体验空间
作为成都“老牌网红”的夜游锦江项目,此次以雾森系统升级完成从单一夜游产品到全时段沉浸式体验空间的跃迁。白天,全新投用的雾森系统在紫薇园段营造出“仙雾漫江”的奇幻场景,游船穿行于绿荫与云雾交织的画卷中,水雾随光影流转形成动态视觉效果,配合两岸古建筑群的实景投影,再现了“水润天府”的诗意叙事。这一技术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日间游船的视觉单调性,更以“触觉+视觉”的双重感知强化了游客与自然场域的联结。
夜幕降临后,夜游锦江打造出移动的“城市会客厅”,游客在斑驳的光影景象中欣赏轮番上演的蜀文化主题光影秀。通过“视觉+听觉”的立体化场景设计,项目将在地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内容,实现了“一条航线就是一部城市微纪录片”的文旅表达。
影视IP与文旅场景联姻
宽窄巷子的“跨次元叙事”
宽窄巷子此次以“宽窄市集”为纽带,完成了一次从历史街区到影视化生活剧场的转型。第一季市集打破传统商户边界,将茶饮、潮饮、花艺等品牌从院落延伸至街区,形成“一步一场景”的开放式消费动线,游客逛累了还可以钻进院落与川师大的艺术家一起沉浸式体验“花”“茶”相关器皿的多巴胺主题艺术创作。
“我们正在将宽窄巷子打造成‘没有边界的影视取景地’。”成都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定期植入主题市集、艺术快闪、沉浸式剧本游等活动,街区实现了“日常场景影视化、消费空间剧情化”。据统计,活动首日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曝光量突破数千万次,印证了“影视化表达”对年轻客群的强大吸引力。
极限场景与视听叙事共振
川西竹海的“肾上腺素经济”
距离成都市区60公里的川西竹海景区,一场颠覆传统生态旅游的“视听冒险”正在上演。全国首条飞拉达攀登线路与悬崖咖啡馆的组合,创造了"极限运动+景观消费"的新范式。游客在挑战高空钢索、玻璃栈道时,实时记录下惊险瞬间与万亩竹海交错的震撼画面。而位于百米悬崖的咖啡馆,让游客在云端品咖的同时,解锁竹海四季风光与地质演变故事。
这不是简单的场景叠加,而是通过视听技术重构旅游的叙事节奏。据悉,活动期间,相关话题迅速登上抖音同城热搜榜,印证了“视觉奇观+社交属性”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
此次2025网络视听成都印象周和成都文旅集团的创新合作,本质上是“视听+”模式对城市消费生态的系统性重构。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指出,成都此次创新标志着文旅产业进入“视听驱动”新阶段,“当8K超高清影像构建数字孪生景区,当AR导航系统重塑游览动线,当AI算法实时生成个性化旅行Vlog,视听技术已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这种技术赋能的深度沉浸体验,不仅让文化记忆可视化、让历史场景可交互,更推动文旅消费从‘到此一游’向‘价值共创’进化,形成‘体验即内容、传播即转化’的新型产业生态。”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