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开始出图之后,网友玩嗨“AI宫崎骏”!然而宫崎骏本人:恶心!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3:25 1

摘要:众所周知,随着Deepseek冲击AI市场,AI的“军备竞赛”愈发激烈,国外的AI也都开始抓紧时间“进化”了。

防走丢,大家也可以在“事儿君看世界”找到我

关注起来,以后不“失联”~

众所周知,随着Deepseek冲击AI市场,AI的“军备竞赛”愈发激烈,国外的AI也都开始抓紧时间“进化”了。

比如上个月,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便发推宣布,未来GPT-5推出时,免费用户也可无限使用(不过模型的“智力”会比氪金用户低一些)。

(Altman原推文)

到本月26号,OpenAI更新了ChatGPT,为其添加了新的AI生成图像功能,官推上用的例图是这个:

(OpenAI所用例图)

细看当然还是能看出一些AI味儿,比如真实登机牌的文字是打印出来的,肯定会有一些毛边,不会这么“锐利”,但显而易见,这点小毛病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简单地说,GPT这新的图像生成功能推出后,网友们就发现它特别擅长“加滤镜”,也就是把真实的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改换成各种各样的画风。

比如推上一位网友@BennetWaisbren,就将最近大火的剧集《人生切割术》的片段,改成了不同的画风。

原片大概是这样:

(AI生成注意)

30年代动画:

(AI生成注意)

东映时期的日本动画风格,是不是有点阿童木的味儿...

(AI生成注意)

@BennetWaisbren一共改了八种风格,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放一段对比动图:

(AI生成注意)

然而该功能最强的,恐怕还是生成宫崎骏画风的图片。

一经推出,很快就有网友发现,只要输入“模仿《千与千寻》《龙猫》等吉卜力工作室画风,生成XXX”之类的指令,GPT就能很快复刻宫崎骏的风格。

如去年奥运会上的“冷酷射手”大叔...

(AI生成注意)

知名梗图“看自家燃烧的小姑娘”...

(AI生成注意)

(原梗图)

知名梗图之花心男...

(AI生成注意)

知名梗图之“无辜猫”...

(AI生成注意)

知名梗图之“Daaaaaaamn”...

(AI生成注意)

知名梗图之“小李一指”...

(AI生成注意)

甚至还有人把《魔戒》的部分片段传了上去,让GPT改了。

全视频比较长,这里截了最知名的部分。吉卜力版“YOU SHALL NOT PASS!”

(原版,AI版对比)

这一“吉卜力化”趋势在印度似乎很受欢迎,推上能看到不少印度网友做的吉卜力改编。

有的是印度总理莫迪的照片...

(AI生成注意)

还有一些印度神的形象改编...

(AI生成注意)

有的是一家三口的幸福合照...

(原图)

(AI生成注意)

有的是一家五口全家福...

(AI生成注意)

而除了印度外,韩国网友们的尝试也不难见到。

(原图,AI图)

总之,不到24小时内,“#ghibli(吉卜力) ”、“#Ghiblification(吉卜力化)”等词条就冲上了推特热搜,甚至Sam Altman本人都把头像换成了吉卜力画风的照片。

(Altman头像也换了)

显而易见,世界各地的网友都玩嗨了,可说了半天,我们却始终忽略了房间里的大象——宫崎骏怎么想?

其实2016年,宫崎骏在一部纪录片中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我完全被恶心到了。如果你实在想做这种恶心的东西,那你做吧,我是绝对不会在我的作品中用这种技术的。”

“我强烈感觉,这是对生命本身的侮辱。”

(宫崎骏原话)

实则还是那个争议不断的话题:AI生成图像到底是不是对艺术家心血的剽窃?

有的网友以宫崎骏的这段话为凭据,批评这次GPT掀起来的“吉卜力化”热潮:

“既然这坨垃圾流行起来了,我们该看看宫崎骏本人,吉卜力工作室的创始人,对机器所创艺术的看法:”

(网友批评AI生成)

“坦白讲,这整个吉卜力AI的热潮,让我替你们尴尬。因为我知道宫崎骏为了保持自己电影的独特性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而你们呢?把人家几十年在艺术上的努力当成闹剧,你们并不珍视它。”

(网友批评AI生成)

“你们可以叫我扫兴鬼,随便吧,但是宫崎骏花了一辈子培养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不是为了让AI把他几十年的自律和坚守变成网络梗图的。”

“为了凑热闹,你们就如此轻易地放弃了原则,真是叫人遗憾。”

(网友批评AI生成)

但这里其实也有个问题——上文中宫崎骏说的那些话,其实并不是完全针对AI的。

当时,有人向宫崎骏展示了AI生成的3D人体模型,用于展示“僵尸走路的样子”。

因为人类其实很难打破固有印象,想象出一种全新的走路方式;

AI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它完全没有“手”、“脚”的概念,想象出的僵尸走得极其扭曲......

(原纪录片截图)

宫崎骏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让他想起了一位身有残疾的朋友。

推上广泛传播的片段——也即上文中提及的“恶心”那段——实则是只是宫崎骏的原话的后半段,前半段是:

“每天早上...最近没有,但我都会见到我的一位残疾朋友。”

“他连击掌动作都很难做出,他胳膊的肌肉很僵硬,很难碰到我的手。”

“所以现在想到他,再看这些(AI)片段,我很难觉得有趣。无论是谁做了这样的片段,都对痛苦一无所知。我完全被恶心到了...”

(宫崎骏原话)

所以实则,我们并不能言之凿凿地说“宫崎骏一定讨厌AI”,最多只是大概率。

此外,在本次热潮兴起后,有部分外媒联系了吉卜力工作室请求置评,也并未得到回复。

如此,我们算是理清了一个问题,但另一个问题——AI生成图像到底是不是对艺术家心血的剽窃——还是暂时没有答案。

OpenAI如今官司缠身,早在2023年,就有一批艺术家起诉了该司,理由很简单:AI生成的图像抢了名气较小的艺术家的饭碗。

其中一位甚至表示:“我昨天就该付房租了,但我现在还差200美元。”

(报道截图)

不过,认为自己遭到剽窃的并非只有小艺术家而已。

2023年,偌大的《纽约时报》也起诉了OpenAI,指责该司用《纽时》的几百万篇文章训练AI,侵犯了版权。

(报道截图)

时至今日,《纽时》和OpenAI的官司仍然在打,也许要等这场官司出结果,我们才能有法律上的依据来回答那个“剽窃问题”吧。

而在此之前,AI的生长将注定野蛮。

即便有艺术家认定自己被AI剽窃,恐怕也是很难维权的。AI图挤占人类艺术家饭碗,已成既定事实了。

实际就在上个月,佳士得举办了一场拍卖会,专门拍卖一些AI生成的“艺术品”。

足足6000多人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佳士得取消。

(公开信签名)

然而,佳士得最终仍无视了民间的声音,于3月初完成拍卖,拍卖总价甚至还超出了预期。本以为总额也就60万美元,最终却拍到了近73万。

其中价格最高的一副“作品”,拍出了277200美元的高价......

(帮大家省钱了-。-)

尽管前路不明,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无论AI把宫崎骏的风格模仿得多好,也仍无法独立创作出与之水平相当的佳作。

起码暂时如此吧......

ref:

来源:沢田纲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