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这批“官窑”瓷器几乎骗过专家,第七个你绝对买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4:00 1

摘要:上个月,一位藏友抱着一件“乾隆官窑”粉彩瓶来找我鉴定,说是花了68万从拍卖会抢来的。他额头冒汗,双手微微发抖:“老师,您给看看,我这辈子没捡过这么大漏。”

古玩圈的水,到底有多深?

上个月,一位藏友抱着一件“乾隆官窑”粉彩瓶来找我鉴定,说是花了68万从拍卖会抢来的。他额头冒汗,双手微微发抖:“老师,您给看看,我这辈子没捡过这么大漏。”

我上手不到十秒,心就凉了半截。

胎体沉得压手,釉面贼光扎眼,底款的“大清乾隆年制”工整得像印刷体——偏偏就是太工整了,工整得失去了当年御窑厂老师傅的笔意。

当我告诉他这是现代仿品时,他当场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怎么可能…拍卖公司出具了证书的啊!”

这就是当今古玩市场的残酷真相:随着高仿技术日新月异,连某些专家都频频打眼!今天,我就冒着被某些人报复的风险,揭开瓷器造假的黑幕,带你看清那些足以乱真的“妖孽”仿品。

## 一、惊天骗局:这些“传世珍品”竟是现代造!

1. **“官窑重生”之谜:景德镇高仿流水线探秘**

走进景德镇某些神秘的工作室,你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惊:老师傅用传承的古法配釉,年轻画工对着真品照片一丝不苟地临摹,甚至烧窑用的都是传统松柴。这些高仿品经过做旧处理:用茶水煮、用酸蚀、用砂纸打磨…最后出来的瓷器,连热释光检测都能骗过!

2. **“海捞瓷”骗局:3000吨假货沉入海底**

你可能听说过“海捞瓷”——古代沉船打捞的瓷器,因长期浸泡形成特殊包浆。如今造假者将新瓷沉入海底,人为制造“海捞瓷”。去年查获的案子令人触目惊心:犯罪团伙在福建沿海沉入3000多吨仿古瓷,准备三年后打捞当“真品”出售!

3. **“出土文物”的真相:墓土做旧+化学腐蚀**

那些带着“出土痕迹”的瓷器,可能是上周才埋进土里的!造假者用化学药剂腐蚀釉面,混合墓土黏结,再埋入预先挖好的古墓遗址附近。某地甚至出现了专业“造假村”,全村老少都在表演“挖宝”戏码。

## 二、火眼金睛:5招教你识破妖孽仿品

1. **听声辨瓷:真假之声天差地别**

拿起瓷器轻轻敲击:真品发声清脆如磬,余音悠长;仿品声音沉闷短促。明代老瓷的声音带着沧桑感,而新瓷则像金属敲击般尖锐。(注意:此法需经验,勿在店家面前轻易尝试!)

2. **看光识假:贼光还是宝光?**

新瓷釉面有刺眼的“贼光”,而古瓷经过岁月洗礼会产生温润的“宝光”。但注意!造假者现在用氢氟酸浸泡去光,再用抛光机打磨出“包浆”,一定要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图片仅供参考

3. **摸胎识龄:手感不会说谎**

真品胎体细腻温润,手感如抚美玉;仿品要么过于光滑像塑料,要么粗糙扎手。官窑瓷器底足修胎极为讲究,仿品往往在这里露出马脚。

4. **辨画观彩:笔意神韵最难模仿**

古代画工笔法自然流畅,现代仿品往往拘谨呆板。雍正时期的粉彩柔和淡雅,仿品要么颜色刺眼要么过于鲜艳。特别注意人物开脸的神情——仿品最难复制古人的神韵!

5. **鉴底断代:底款隐藏最大破绽**

官窑款识每个时代都有特定风格。康熙款挺拔俊秀,乾隆款工整规范。仿品经常在这里出错:有的用错了字体,有的写错了笔画,甚至出现了“大明乾隆年制”的荒唐款识!

图片仅供参考

## 三、血泪教训:这3种瓷器千万别碰!

1. **“故事瓷”:来历越传奇,陷阱越深**

凡是带着“祖传秘藏”、“海外回流”、“特殊渠道”故事的,99%是骗局。记住:好东西自己会说话,不需要编故事。

2. **“检测瓷”:证书齐全可能是全套骗局**

现在连鉴定证书都能造假!某案中查获的假证书涉及多家“权威机构”,骗子们已经形成造假—证书—拍卖—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3. **“捡漏瓷”:天上不会掉馅饼**

当你以为捡到大漏时,往往已经掉入大坑。某位藏友花10万“捡漏”一件“元青花”,后来证实是景德镇批量生产的仿品,成本不到200元。

## 结语:收藏的真谛是什么?

一位老师傅曾对我说:“玩瓷器玩的是文化,不是投机。真正的好藏家,三年看瓷,十年读书。”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唯一不会骗你的就是知识。多看博物馆真品,多摸标准器,少听故事多读书——这才是避免上当的根本之道。

下次遇到“国宝级”瓷器时,记得先深呼吸,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这漏偏偏让我捡到?为什么卖家不比我知道它的价值?我真的看懂了吗?

记住:在古玩行,最大的漏不是捡到便宜货,而是买到真知灼见。

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瓷韵识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