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大会首日,哪些观点吸引到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2:46 1

摘要: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在首日举行的开幕式、主论坛和系列论坛上,让无论是学界或是业界的众多参会嘉宾收获颇丰。与此同时,会议话题热度极高、“金句”频出,甚至很多话题在会议期间引发热议。今天,《广电视界》为受众整理部分“金句”,引导行业思

原创 王禹

3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在首日举行的开幕式、主论坛和系列论坛上,让无论是学界或是业界的众多参会嘉宾收获颇丰。与此同时,会议话题热度极高、“金句”频出,甚至很多话题在会议期间引发热议。今天,《广电视界》为受众整理部分“金句”,引导行业思考如果在传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表达方式的创新。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

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龚政文

湖南广电推出《关于实施系统性变革,推动湖南广电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案》,将湖南广电打造成具有全球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国有数智化、平台型现代媒体集团。集团将具有主流媒体底色,又有商业平台活力;既在新闻宣传中有强大声量,又在文化创造上有夺目光芒;既“百万文案”源源不断,又技术创新步步生花;既在国内省级媒体中走在前列,又在国内传播格局中有更大作为。

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了“一、二、三”实施路径。一是突出一个关键引领,坚持新闻立台,政治家办台,锻造全媒体新闻传播核心能力;二是提升两大核心竞争力,即优势内容和强大平台;三是打好三道时代命题,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

2024年,也是这个季节,江苏台悄悄地做了一件事:组建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没有成立仪式,没有挂牌仪式,也没有对外宣传,我们务实推进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深融智融,基本的思路是:“工具化、模型化、平台化”。

我们组建荔枝新闻中心,推动新闻力量整合、业务流程融合、传播机制耦合,它的“基座”是新一代智云平台。自主研发的新闻智能剪辑系统,全面丰富了融媒体新闻生产力;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打通了各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依托热点数据构建选题闭环、依托传播数据构建生产闭环、依托用户数据构建分发闭环,助推采编播人员真正成为全媒体生产者、传播者、运营者。

“技”无止境,“艺”无止境。“技”“艺”交融,别开新境。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我们一直在路上。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行业在变,技术也在变,要动态地看我们这个行业。

商业性的规则是行业的基石,用市场的规则撑住行业的基础;不能靠政府补贴来养活行业,虽然各级政府给了很多资金上的补贴,但是在我们投入里面是杯水车薪,所以行业规则是行业的基础,企业是行业的顶梁柱,企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做好作品,要挣钱,要盈利,反过来再把盈利反哺到行业,让我们的作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品。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

在互联网时代,优质内容被放得更大了,而且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更强了。做内容的从业者,要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一定要相信优质内容就是观众最终需要的。因为只有这个信仰,才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时代去探索优质内容怎么做,而不是抱怨。

我一直认为AI成为年轻人爱看的内容是一个好事,为什么呢?因为AI就是未来,而年轻人关注AI代表他们关注未来,代表中国年轻人有想法。B站要起的作用就是要让年轻人更了解AI,能够在B站更快地学习AI。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所长胡正荣

技术的跃进让内容生产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集约化”转型,但比效率提升更深刻的,是AI对内容本质的重构。当算法可以模拟人类的创作逻辑时,“优质”的定义正被重新书写——内容不再局限于“人脑的灵感迸发”,而变为“人机协作的智慧共振”。未来的优质内容,必将是“理性与感性”“效率与温度”的共生体。

内容的边界正在消解,形成“视听+”的无界生态。这种生态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升级,更是对用户多维需求的精准回应。内容的“无界”,本质是用户的体验不再被形式所限,而是沉浸于一场跨媒介的感官盛宴。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起柱

中国广电始终以“致广大 极视听”为价值追求,深化“文化+科技”“内容+网络”融合,更广传播党的声音,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视听生活。

谋划建设内容服务网,深化台网协同,整合聚合各级广电视听优质内容资源,提升精品内容跨屏跨网汇聚交换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节目内容直达基层。促进微短剧传播,发挥广电网络大连接、大平台优势,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丰富的语料库和大模型生产工具,推动微短剧大小屏融合传播。

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樊路远

内容行业常常期待“黑马”,期待一部作品有超出预期的惊喜。然而市场风向在变,用户审美在变,技术浪潮在变,我们只能从舒适的惯性中跳出来,屏蔽杂音和质疑,尊重AI对视听表达的重塑,尊重年轻人对世界的看法,尊重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思考。

我们面对内容和技术创新的态度,不迷信IP流量神话,不以惯性经验内耗,不在流行中寻找爆款。因为我们坚信求新就是求好,出奇就会出色,有趣才能有戏。用心创作每一部精品才是我们对每一个用户的尊重。

理想主义从来不是独行者,面对行业的未来,我们更要寻找同类人、携手通路人。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同路人营造阳光下的创作和发展环境。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沈文海

内容生产质效提升,内容创作更加注重类型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精品成为行业的共识。微短剧整体制作量质齐升,但同时打造爆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行业格局变革重塑,短视频、微短剧对长视频的时间争夺越发激烈,长视频营收增长面临挑战。而微短剧在付费点播、免费加广告模式、包月等商业模式选择中何去何从也备受关注。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

网络视听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朝着多元共生的方向发展。这时信心比黄金更加宝贵。

好内容不能靠“堆量”取胜,而是要靠精品化、精细化的运作方式,让优质的作品真正脱颖而出。这也是我们坚持提质减量策略的初衷,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网络视听行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业务发展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经济规模,还联系着行业上下游。要想实现长视频的聚合效应,除了坚持精品化的战略,同样还需要政策、市场和社会多方面协同发力。

希望用户能够尽快看到结合时代情绪的内容,时代变化很大,情绪演进速度都非常快;希望行业健康发展不被恶意舆论所裹胁;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有创造力和生命力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

综艺节目一个大的创新趋势,就是把网络综艺从“刻意”走向“生活”,升级到了“真情秀”“真诚秀”“真知秀”和“真才秀”,一系列的文化综艺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成功的微短剧的特质有“七反”,人物的反差,关系的反制,场景的反顾,契约的反叛,金句的“反思”等,我们也特别提倡,在短剧中能够实现一个温暖现实主义的升级。

何为温暖呢?就是让奋斗的励志有回响,让合法的创业有回报,让真挚的情感有回应,这样的题材更符合中式美学和中国的价值观。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

内容安全委员会主席杨远熙

在推动中国数字建设的时代命题下,国内AI产业的崛起正在演发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不仅仅是内容生产工具的变革,也是用户服务与交互体验的变革,甚至是传统领域各个产业模式的迭代。

我们坚信AI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变革,将延伸内容创造力的边界,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商业潜力。面向未来,可灵AI愿与各方携手,让技术赋能更有温度,让产业变革更有效率,让数字时代的内容新生态更加有活力。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

浙江广电锚定的战略是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新闻与文化同频共振,一体两翼。我们依托的是三大传播力的底座,即频道频率终端、自主网络平台、外部社交大号,构建起了全内容品类、具有全国影响力、浙江辨识度的浙江精品矩阵。

来源:广电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