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看着女儿晓琪拉着行李箱站在大学校门口的背影,我眼眶湿润了。这三年来,从她被确诊精神分裂症到手术康复,再到考上大学,每一步都在迷雾中苦苦挣扎,如今总算云开雾散。
2025年9月,看着女儿晓琪拉着行李箱站在大学校门口的背影,我眼眶湿润了。这三年来,从她被确诊精神分裂症到手术康复,再到考上大学,每一步都在迷雾中苦苦挣扎,如今总算云开雾散。
晓琪打小就聪明,模样清秀,心肠也好,是我和她爸的骄傲。可初三上学期,这孩子突然变了。先是暴饮暴食,体重蹭蹭涨;接着,老师说她上课总盯着抽屉发呆,说里面有青蛙跳,还对着墙角嘀咕;有时上课突然望向窗外,说外面有人喊她,频繁请假。那时我光顾着操持家务,竟没把这些当回事,只当是孩子学习累了闹点小脾气。
直到暑假,晓琪说的话越来越离谱。“妈,墙角有个男人盯着我”“一打开书就有声音叫我跳窗户”“老鼠往我脸上跳”,我耐着性子解释都是假的,她却瞪着眼睛反驳,说我骗她。后来更糟,她把我当成害她的人,连新闻里的海啸、冰雹,都说是我“指使的”。我这才慌了,拉着她爸就往市精神卫生中心跑。
挂号时,晓琪攥着我的手直发抖,说“这里有怪声音,快走吧”,我强忍着眼泪哄她是来体检。做精神量表她答非所问,做心电图时她突然喊“机器吸我身体”,两个护士按住她才做完。等诊断书的半小时,我和她爸手心全是汗,当医生说出“精神分裂症”,我感觉天都塌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她爸红着眼问能不能治好,医生说初期规范治疗能稳定,反复叮嘱要坚持吃药、多陪伴。出来后,晓琪在车后座突然问“医生是不是说我疯了”,我赶紧握她的手:“你是情绪没调好,吃药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全是吃药、上课、复诊的循环。药吃了就犯困,上课走神还恶心,晓琪偷偷扔药,我发现了忍不住发脾气,她哭着喊:“你们想让我变傻子!吃完药脑子空空的!”没法子,我和她爸只能把药磨成粉掺进果汁饭菜里。慢慢的,她病情稳了,也肯主动吃药,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
高中前两年还算平稳,可高三学业压力一上来,她的病又反复了。加了药也没用,上课总说“有人骂我”,听不懂老师讲课,考试手抖得握不住笔,只能在卷子上乱涂。眼看要高考,我们咬着牙给她办了休学。有人劝我们认命,说这孩子毁了,邻居也说“精神病考大学没用”,可半夜看着晓琪熟睡的清秀脸庞,我怎么也不甘心。
我们辗转换了好几家医院,后来听病友说外科手术能治,半信半疑间联系了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吴景文主任。2024年7月,我们带晓琪去做手术。那3个小时,我在手术室门口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念“老天保佑”。当医生说“手术顺利”,我当场哭了,那是这些年最轻松的一场泪。术后,晓琪没再提过幻听幻视,还主动说“妈,我想复读考大学”。
复读这一年,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陪读,每天接送。晓琪拼得很,上课认真听,课后查资料复习。今年夏天,她拿着录取通知书扑进我怀里喊“妈,我考上了”,我和她爸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所有辛苦都值了。
开学前我又犯了愁,怕她不适应,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每天去看她,也跟导员说明了情况。可这几天观察下来,晓琪比以前开朗多了,抗压能力也强了,和同学有说有笑,还催我回家:“妈,我没事,你不用陪。”
精神分裂症虽可怕,却不是不治之症。看着晓琪走进大学校园的背影,我只盼着我的女儿往后顺顺利利,一生平安。
母亲2025年9月4日记
高中苦读
迈入大学
健康陪伴
来源:吴景文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