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熬夜、不巡塘、不赌命!记者实探:“循环水+AI”如何让工厂化养虾逆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8:57 3

摘要:然而,在山东潍坊、日照、东营等地,一片不一样的养殖图景正在出现。最近两个月,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连续走访了30多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户,调研水体规模近10万m³,发现这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部分保持在90%以上,每斤成本甚至可以压到13元以内。

正文/1668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养一茬亏一茬!”

“养出来根本没钱挣!”

这已成为近一年多来对虾养殖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然而,在山东潍坊、日照、东营等地,一片不一样的养殖图景正在出现。最近两个月,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连续走访了30多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户,调研水体规模近10万m³,发现这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部分保持在90%以上,每斤成本甚至可以压到13元以内。

同样是养虾,为何如此大不同?

“经验养虾”到“智能养虾”

据实地调研,山东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成功率部分超过90%,产量可以达到30斤/m³以上。潍坊地区因技术成熟、信心足,投苗密度领先全省;东营以大型企业为主推进全程设备化;日照受水资源限制,密度控制在400-600尾/m³。他们成功的底气来自何处?

当记者走进部分养殖基地,我们都能看到这里空气悬浮增氧机在无声运转、实时数据不断跳动,养殖基地仅凭手机APP就能精准控制投喂与进排水。从最终的养殖成绩来看,“智能养虾”正在悄然改写行业规则——养虾不再“靠天吃饭、赌运气”,走向“精准可控、盈利稳定”。

真正的智能化是通过传感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养殖全过程的精准管控。“智能投喂系统可以根据虾的摄食状态、空肠率和存池量实时调节投喂策略,状态好多投,状态不好少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建明表示,除了投喂环节,水质监控、疾病预警、生长预测等环节的智能化也在加速推进。

杭州市余杭区智慧渔业研究中心开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水下养殖灯、数苗机等设备,也正在为“无人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未来的养虾模式,将彻底摆脱“宫大爷划船看水质”“高老板凭经验喂虾”的传统模式。

数据+物联网,能耗、人工都减半

记者调研发现,空气悬浮增氧机、全直流变频海水源热泵、蛋白质分离器、微滤机、紫外线杀菌设备……一批新型高效养殖装备正迅速应用于当地养殖的循环水系统。

↑空气悬浮增氧机

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推出的空气悬浮增氧机,相比传统罗茨风机节能30%-40%,噪音降至70分贝,还可通过APP远程控制,真正实现“免维护、长寿命、智能运行”。

山东纳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汇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直流变频海水源热泵机组”,创新采用U型钛管换热器与螺旋折流板技术,传热效率提升15%,实测制冷能效比(EER)达5.58,制热性能系数(COP)为4.96,被评为“国内领先”。

这些设备不再是简单替代人力,而是通过数据与算法,实现对水质、投喂、控温等环节的精准调控——潍坊东黄农场负责人杜长城的养殖场,就是“设备智慧化”的典型样本。与传统养殖场里“喂料靠手撒、换水靠人扛”的场景不同,杜长城的养殖厂房里摆着音乐、咖啡和投影,接受访问时正值喂料时间,他却在看剧品茗,丝毫不用为“何时喂料、何时换水”焦虑。

杜长城的1万m³水体养殖场里,每个养殖池旁都设有红、蓝排水管,南美白对虾的代谢物通过自动排污系统定时排出,24小时运转的自动化水泵、恒温设备、增氧装置,彻底取代了传统养殖的“人工值守”——要知道,嘉兴高老板还在手动喂虾、凭感觉判断虾的饥饱,大连王老板得深夜打着手电巡塘防病害,而杜长城靠自动化系统就解放了人力,人工成本大幅降低。

“养虾就是算经济账。”多位一线养殖户向记者坦言,谁能把成本压到最低、把过程管得稳,谁的胜算就更大。眼下,这些智能设备就摆在塘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开始“数钱”,你还只是观望吗?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团队

走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市场

(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星希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