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野鸳鸯”事件最新后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1:28 1

摘要:然而,已经没有如果了。下意识的反应,让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年龄差,也注意到了二人关系疑似“见不到得人”,就此开启了全网“找找找”模式。

网络的力量既强大又恐怖。

上周日引起热议的无锡马拉松“野鸳鸯”事件,一周的时间关注度仍未减。

事后想来,如果那对男女看到镜头的时候依然保持镇定,而不是迅速闪躲,可能也不会引起网友的注意。

然而,已经没有如果了。下意识的反应,让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年龄差,也注意到了二人关系疑似“见不到得人”,就此开启了全网“找找找”模式。

继事件男主首先被锁定的“嫌疑人”陈利浩,其所在公司远光软件紧急辟谣后,网友经详细对比外在气质、五官特征,就连一颗痣都成了呈堂证供,最终不得不接受陈董确属躺枪的事实。

一口锅没扣住陈董,网友们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以一种“求实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继续人肉“真凶”。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出48小时,自3月27日起,众多自媒体号纷纷发文,称锡马上那对所谓“野鸳鸯”是西北某名城消防队的队长和张内勤。

不得不说,单从相貌上而言,这次基本是实锤了。不仅相貌实锤了,接下来其所在单位以及关联单位的操作更有此地无银,不打自招之嫌。

先是西北名城的消防队,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不仅没有像前面的上市公司那样及时出面澄清,反而直接注销了官方微博账号,其他社交账号也全面关闭了评论功能。

官方账号一言不发就直接销号,这种处理方式在危机公关中倒也罕见!

接下来,曾报道过该消防队长先进事迹的西安交通大学,也默默删除了关于齐队长的相关信息。

好了,吃瓜久了我们都吃出经验了,就这一系列操作,就差把“就是他”三个字打在社交平台了!

这一发现,更让网友们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多了诸多想象。

事情至此,一波三折,从开始的桃色新闻,到后来差点变成财经资讯,再到现在的疑似官场秘闻,猜测、论证、认定、辟谣、再猜测、再论证、再辟谣……

从私事到公事,从无锡到咸阳,这场始于樱花赛道的荒诞剧,彻底撕裂中国互联网的理性边界,成为一场全民围猎的赛博狂欢。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人类刻在基因里的那种窥私欲。所以不想再论证两人的身份,只想说这场闹剧,事件中的围猎者与被围猎者双方都应该反思。

第一点,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生活在巨大的蝴蝶效应中,应该避免让自己成为舆论的奴隶。

无锡“野鸳鸯”热议风波中,有些自媒体作者甚至曝光了两人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等个人信息。更有网友扒出了疑似女方的订婚照。

必须得说,网友的"开盒"行为,已经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只是因为最后涉及到了官方部门了,这场舆论才算有了公共价值。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视频记录,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谣言传播、公司股价波动、个人隐私被曝光等,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如果事件中的两个人不是公职身份呢?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扮演的都不过是舆论奴隶的角色。

有没有想过,这个全民镜头的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楚门世界的演员”。乐极生悲的智能时代没有隐私,人人都在鱼缸中只不过镜头没有调过来。

所以,在人生的长跑里,我们也都不是旁观者。与其围观他人闹剧,不如去想想怎么跑好自己的下一公里!

第二点,无锡马拉松事件中的两个人,因为互联网上一个简单的6秒画面,他们有可能今后的工作、生活会全部颠覆。他们冤枉吗?

其实并不冤,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论调和第一点矛盾,也不矛盾。因为这世界本来就是在众多矛盾里寻找一个平衡点做支撑,才能更加和谐、稳定的向前。

说回到无锡事件,人们之所以无比关注这件事,是因为“它”与两年前的成都太古里街拍事件,非常相似。

2023年6月,一对男女在太古里牵手逛街,因穿着时尚、举止亲密而成为焦点。随后,有网友认出男主角为中石油高管胡某某,女主角为其下属董某某。

继而,风波助推下,也查出了一场桃色事件背后,刚刚萌芽的权色交易。

如今时间跨度两年,城市相距千里,又出现了高度相似的情况:男女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两人手牵手、衣服颜色和春日浪漫。

在当今互联网通信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局中人是不是应该汲取教训呢?

首先,对于公职人员而言,他们应该比谁都明白,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代表着所在单位和政府的形象。

是野鸳鸯就要低调,将欲望掩藏在公共场合的背面。不要以为走远了就没人认识了,无处不在的手机摄像头加上社交媒体,早已消除了地理的隔阂,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特征。

其次,对于老百姓而言,关注这类野鸳鸯事件,其实也是监督这背后有没有权色、权钱交易。

有成都中石油牵手门事件殷鉴在前,无锡马拉松野鸳鸯事件背后是否有权力的倾轧,是否有权色交易,是否存在腐败?

或许,某某消防欠我们一个声明!

来源:墨问大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