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钙钛矿具有离子键合特性,含有易分解的有机铵离子,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与水分和空气反应,至今仍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光伏亏损已不足为奇,唯技术才是硬道理。
先看几则新闻:
8月23日,中国华能在青海投产全球首个5兆瓦商用级钙钛矿光伏实证基地。
9月1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驱动钙钛矿激光器。
那么,什么是钙钛矿?其能否为光伏业注入新活力?
钙钛矿是一类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的化合物总称。它虽被视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却不是新鲜事物。
因钙钛矿具有离子键合特性,含有易分解的有机铵离子,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与水分和空气反应,至今仍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然而,这项沉默已久的技术或将迎来转折!
最近,昆明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晶界稳定技术,称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面临的稳定性问题,钙钛矿有望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对于内卷的光伏,钙钛矿无疑是个跳板。
一是,效率上限高。钙钛矿光吸收系数高,能大幅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且受温差影响小,单结钙钛矿电池效率上限能超30%,双节叠层效率上限更是有望接近45%。
但,晶硅电池效率上限为27%-29%,且易受阴天、温差影响。
二是,量产成本低。行业测算,钙钛矿电池产能投资约5-7亿元/GW,1kg钙钛矿约制造200kW光伏电池,但1kg晶体硅只能制造约1kW光伏电池。
从多晶硅到单晶硅,P型技术替代N型技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借此崛起,可见技术是光伏的真正引擎。
最核心的一点,钙钛矿技术壁垒远高于晶硅,不易陷入内卷。
产业链角度看,设备企业处于最上游的“卖水人”角色。无论哪种技术最终胜出,只要下游厂商要扩产或技改,都必须先购买设备。
例如,从PERC转向TOPCon需要增加硼扩散、Poly-Si沉积(LPCVD/PECVD)等设备;转向HJT则需要透明导电膜(TCO)镀膜设备。
技术迭代看设备,就是这个道理。
捷佳伟创,覆盖了TOPCon、HJT、XBC、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等各电池技术路线,是目前唯一一家具备多技术路线整线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
2020-2025年上半年,公司工艺设备营收占比稳定在80%以上,业务实打实地专注。
其中,公司镀膜设备RPD、PVD是钙钛矿制备的核心设备,起到沉积功能薄膜的作用,使钙钛矿电池高效发电。
就在2025年8月上旬,公司又推出工业级压电喷墨打印钙钛矿薄膜技术,其综合原料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可降低钙钛矿电池制造成本。
据测算,生产百兆瓦级钙钛矿产线,大约需要3台镀膜设备,价值量占比约50%,是设备价值大头。
这种广且深的策略,不仅没有让捷佳伟创在光伏周期中受损,反而走出了逆周期:
一是,成长逆周期。
2015-2024年,捷佳伟创营收从3.5亿元跃升至188.9亿元,年复合增速约56%,净利润则从不到1亿元增至27.6亿元,年复合增速约60%。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3.7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9.3%,跑赢了同行。
同期,晶盛机电营收不到58亿元,净利润只有6.4亿元,迈为股份营收为42.1亿元,净利润为3.9亿元,二者营收及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二是,盈利逆周期。
价格周期下,光伏企业实现高毛利率很难。
不过,2020年以来,捷佳伟创毛利率稳定在25%上下,波动微小。而迈为股份毛利率从2022年的38.31%降至2024年的28.11%,显示出周期影响。
晶盛机电虽因单晶炉壁垒较高维持高毛利率,但2025年上半年晶盛机电毛利率降至24.38%,低于捷佳伟创,也没能躲过行业周期。
业务专注度看,晶盛机电、迈为股份光伏设备业务占比也能达到80%左右,为何单单捷佳伟创“风景独好”?
光伏设备企业收入确定时点大多为客户验收时,这种模式导致设备企业呈现存货、合同负债双高的资产负债结构。
即,公司产品交付客户后需等待验收,验收期一般在1-2年,这时候发出的产品记在存货中的“发出商品”,预收到款项记为“合同负债”。
这意味着,设备企业业绩往往存在滞后性,捷佳伟创之所以业绩逆周期部分原因是其斩单能力强。
公司合同负债从2020年的33.25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181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同负债仍维持在96.73亿元,高于晶盛机电、迈为股份。
所以,前期的订单,已经转化为捷佳伟创实打实的业绩。
但,这种收入模式,也有隐忧。
要账难。
2025年5月,捷佳伟创公告公司有3.12亿元的资金被冻结,这源于一场催收—追要华东重机旗下徐州光能设备余款、维修款、违约金等合计2.08亿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捷佳伟创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为61.6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20.98%,已经超过货币资金占比(10.87%)。
同期,公司客户中共有15家单位100%计提坏账损失,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76亿元,根源在于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滑25.39%。
因此,根据收入确认模式,捷佳伟创业绩能否持续,关键还看订单“蓄水”能力。
短期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同负债接近100亿元,叠加公司旗下创微微电子覆盖6-12英寸晶圆、SiC/GaN、先进封装等半导体设备,一定程度上可支撑后续业绩释放。
长期看,2025年被视为钙钛矿量产元年:
协鑫光电已完成C22亿元融资,将用于吉瓦级钙钛矿产业化建设与研发,预计2025年落地500MW产线。
通威股份,全尺寸210半片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效率突破28.39%,预计2025年9月底完成试验线建设。此外,宁德时代、京东方已开始跨界钙钛矿。
以各家厂商量产计划测算,预计2025年合计钙钛矿产能约4GW,到2030年将达107.7GW,届时钙钛矿组件产量约45GW,对应设备市场空间250亿元。
就在2025年5月,捷佳伟创PVD、RPD设备中标头部企业钙钛矿项目订单。
总之,积水成渊,积流成河。
技术迭代不会止步!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