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赣州古城墙因地势险要、防御坚固而被称为 “铁城”,其历史上的攻防记录既体现了军事工程的卓越,也见证了时代变迁。赣州城章江、贡江环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宋代砖石城墙、福寿沟排水系统、瓮城与炮城布局,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守军多次依托城墙与江河,通过坚壁清野、内外夹
赣州古城墙因地势险要、防御坚固而被称为 “铁城”,其历史上的攻防记录既体现了军事工程的卓越,也见证了时代变迁。赣州城章江、贡江环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宋代砖石城墙、福寿沟排水系统、瓮城与炮城布局,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守军多次依托城墙与江河,通过坚壁清野、内外夹击挫败强敌。赣州城墙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仅在五代、元末及内部叛乱中被攻破,其余时期均成功抵御外敌。
五代十国时期,吴王杨隆演派军围攻虔州(今赣州),守军谭全播据险坚守数月。吴军通过切断外援、长期围困,最终破城擒获谭全播。这是赣州城首次被外敌攻破的明确记载,反映了早期城墙在持久战中的局限性。
元末红巾军破城。天完红巾军将领幸文才围攻赣州三月,城内粮尽后守军哗变,杀死元将全普庵撒里,献城投降。此次破城凸显了内部矛盾对防御的致命影响。(内部哗变,不是正面攻破)
太平军两次攻城。太平军李秀成、石达开等部多次围攻赣州,均因城墙坚固、清军依托三江天险防守而失败。够铁!
中央苏区时期红军攻城。红军主力红3军团、红4军团对赣州发动三次大规模进攻,采用坑道爆破、云梯强攻等战术,但因城墙砖石结构坚固、国民党援军夹击而失败,伤亡 3000 余人。毛泽东、朱德等将领事后反思,认为强攻大城市不符合红军装备水平,赣州战役成为战略调整的重要转折点。既使彭大将军也是无策,是彭老总少有的败战。
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撤退。1945年2月,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从江西吉安迂回至赣州西郊。守军炸毁浮桥后弃城撤退,日军未遇抵抗即从西门入城。此次占领属于战略放弃,而非城墙被攻破。如果硬干应该可以给日军重创,但凭当时日军的战力守是肯定守不住的。
解放战争:“铁城” 的和平解放。1949 年 8 月,解放军第48军南下赣南,国民党守军未作抵抗即向广东撤退。赣州城在未经历战斗的情况下被解放,城墙作为历史遗迹得以完整保留。国军也是很识趣,这必竟是对方以前起家的地方。
来源:小主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