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你前途的不是因为太功利,而是你的功利不够“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0:05 2

摘要:白天忙着在朋友圈晒星巴克加班照,晚上在酒局吹嘘"赛道布局",他们以为自己失败是因为没赶上风口,殊不知,是因为他们把时间全耗在维护人设上。这不是功利心,而是表演型人格。

专栏 | 能量升级

在这个人人都想搞钱、追名逐利的时代,不少人怀揣着功利心踏上了所谓的成功赛道,可真正能抵达成功彼岸的却寥寥无几。

为啥?归根到底,他们的功利心还不够纯粹,不够“脏”。

白天忙着在朋友圈晒星巴克加班照,晚上在酒局吹嘘"赛道布局",他们以为自己失败是因为没赶上风口,殊不知,是因为他们把时间全耗在维护人设上。这不是功利心,而是表演型人格。

说白了,既要站着挣钱又怕脏了白裙子,这种拧巴的功利心,就像掺了水的汽油,跑不出三个路口就得熄火。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虚假的功利主义以及真正的功利主义是什么样的。

01揣着半吊子功利心,凭什么成功?


现代人最荒谬的认知,就是以为坐在星巴克敲MacBook比在工地搬砖高贵。觉得都市丽人每天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喝着咖啡,在CBD落地窗前俯瞰众生,实际不过是穿着西装的流水线工人,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

因为他们被消费主义洗了脑,把大量时间和金钱都花在了维持表面的光鲜上。

月薪8000也要买3000块的戴森吹风机,不是因为发质金贵,而是小红书上说“精致女孩的浴室必须摆着戴森”;年薪15万也要咬牙上BBA入门款,不是需要商务接待,而是怕被车友嘲笑。

他们的自尊心大都来自消费主义的灌输,买了一款限量版的包包,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穿上一双名牌鞋子,就以为自己走上了人生巅峰。这些中产幻觉就像病毒一样,觉得买轻奢是给简历贴金,喝精品咖啡算职场投资,租网红公寓等于半只脚踏进上流社会。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在扮演不属于自己阶层的角色,用光鲜的消费数据喂养社交媒体的点赞怪兽,把工资变成LOGO,把信用卡账单当成勋章,只有资本家笑嘻嘻收着所有人的智商税。

之前就有个数据:上海静安寺的白领宁愿每天通勤3小时也要租在法租界老洋房,而他们的安徽房东在松江买了三套房。

这世界早就不按劳分配了,而是按“生产资料占有量”分配。当你用六个钱包供着市中心的老破小,房东正用你的房租供养孩子在澳洲留学。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阴险的骗局——把“消费”包装成“阶级跃迁的捷径”。

他们骂直播的人是“网络乞丐”,骂搞灰产的是“法外狂徒”,骂玩流量的“低俗擦边”。殊不知,真正的玩家早看透了:这个时代,留给普通人的机会,往往藏在“不体面”的裂缝里。

02真正的功利主义,要先杀死“体面”

我认识个90后狠人,大学摆摊被城管追着跑,现在手握三家预制菜工厂。他说创业初期在城中村住过蟑螂房,为了省运费自己扛着50斤冻肉挤地铁,被前女友骂“活得不像个人”。如今开着迈巴赫回母校捐款,当年嘲笑他的白领同学还在还房贷。

所有白手起家的故事,翻开来都是血淋淋的,特别是第一桶金。

有的创业者,为了拿下订单能在客户公司门口等上一整天;有的小商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进货,风里来雨里去。

马斯克睡工厂地板时不在乎西装是否起皱;张一鸣推今日头条时敢和整个媒体圈撕破脸;雷军早年蹲在中关村装盗版软件;任正非43岁创业时,办公室堆着行军床和泡面箱;黄峥做拼多多前,亲自跑遍义乌小商品市场找供货商。

这就是为什么你失败不是因为太功利,而是功利得不够。因为多数人的“功利”都走偏了方向——他们功利地买轻奢、功利地凹人设、功利地混圈子,却从没功利地计算过时薪/投入产出比/生产资料积累率这些致命指标。

真正的狠人早就深谙社会游戏的底层逻辑——在结果面前,所有体面都是累赘。

所以他们不会为“同事都出国游”焦虑,但会盯着行业峰会嘉宾名单混脸熟;他们不关心网红餐厅打卡,但会研究透目标客户的消费动线;他们表面云淡风轻说“钱不重要”,但背地里把每个联系人标注了“可转化价值指数”。

说白了,高阶玩家的功利,是割开所有情绪价值的泡沫,直取生产资料的核心。

这不是冷血,而是用战术上的不要脸,换战略上的生存权。

/

乔布斯曾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这句话就是对“真功利主义”最好的诠释。

所以说,别再用“轻奢”麻痹自己了,别再迷信“大厂光环”,也别再表演“精致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去抢夺能钱生钱的资产,去掌握离钱最近的技能,去搭建自己的流量管道。

这个世界奖励的不是穿高定西装的木偶,而是敢把西装当抹布用的人。

要么像罗永浩那样把脸皮撕下来当武器,要么继续在朋友圈假装人间清醒——选择体面,就要做好被现实扒光的准备。因为体面大都是强者给弱者设计的安慰剂,只有生产资料才是赌桌上永久的筹码。

记住,所有通往王座的台阶,大都是用撕碎的体面铺成的!

来源:赵董观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