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国激光武器后,美媒醋意大发,抛出质疑泼冷水,称美国也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17:36 1

摘要:特别是功率体积更大的舰载LY-1引起多方关注,五角大楼研究后不知道分析出点啥,但是美媒却在憋了一天后发出了酸溜溜的声音。

在此次93阅兵式上,中国展示了多种现役装备的激光武器。

特别是功率体积更大的舰载LY-1引起多方关注,五角大楼研究后不知道分析出点啥,但是美媒却在憋了一天后发出了酸溜溜的声音。

美国著名军事网站《战区》在咱们今天凌晨发布的文章把目光对准了激光武器。

看起来标题还挺正面,写的是《中国威风凛凛的LY-1高功率激光武器在盛大阅兵式上亮相》,实际上内容却是尽显醋意。

从文章透露的信息来看,咱的保密工作确实是不错的,咱武器的具体数据,美国专业的军事网站也毫不知情,(按照惯例来说,他们但凡知道一点消息就会发在文章里炫耀的)。

只是引用咱们媒体的说法,称拥有充足的动力单元空间,这意味着它可以拥有更高的功率,每次拦截的成本非常低。

但这并不妨碍美媒来对咱的新式武器泼冷水。

老美酸咱们武器主要是两点,第一是质疑激光武器在特殊环境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装的危险性。

《战区》网站分析认为激光通常对环境因素敏感,包括烟雾、云、雨水或空气中的其他颗粒物,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干扰激光光束并降低其有效性。

当激光在大气中传播并远离光源时,其功率已经下降。

在开发一种实用可靠的激光武器系统时,尤其是在海上连续数月遭受冲击并暴露于海水喷雾的情况下,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脆弱性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

他们认为激光武器系统旨在提供的功率对舰船有着很高的需求。

为近距离防御增加激光层被认为是极具冒险性的。舰载应用在满足巨大的功率、冷却和物理空间需求方面也面临着对船本身很大的挑战。

另一个美国给自己找补的办法是诡辩称,中国有的,我们美国也有。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LY-1 的配置和大小与美国海军近年来不断部署的激光武器相似,比如集成光学眩目器的高能激光器(HELIOS)。

面对中国激光武器的斐然成绩,美媒显然又心态失衡了。

要说激光武器这玩意老美研究得确实早,美国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启动了 ABL 机载激光武器项目了。

夸下海口称,可用于战区弹道导弹助推段防御及其它战术目标防御,还具有反卫星能力,原打算搭载平台为大型运飞机飞机或其他军用飞机。

采用氧碘化学激光器,系统最终由 14 个模块组成,功率 200-300 万瓦,但该项目在 2011 年被终止。

美国海军现有的项目中,最接近实用化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太阳神” 激光系统,最大功率为 60 千瓦,以无人机为主要作战对象,安装在 “普雷布尔” 号驱逐舰上进行测试。

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普雷布尔”号上安装的 HELIOS 激光定向能武器。

显然遭遇了多重技术障碍挫折后,拿出的实装产品却战斗力不太让人满意。

刚才提到的这个HELIOS就是美军已列装的激光武器之一。虽然老美嘴硬说和中国的LY1在大小上差不多,但性能差距可不止一点。

HELIOS主要用于对付无人机、低空飞行的飞机等小型目标,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在导弹外壳上烧穿一个洞,但相比 LY-1,其对反舰导弹等大型目标的拦截能力可能相对较弱。

咱的LY-1可是明确说可以拦截反舰导弹的。

另外,LY-1具有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突出优势。推测可能有更高的精度和分析能力。

可对敌方武器装备的光学传感器实现有效毁伤,真正实现 “瞄准即锁定,开火即命中”,拦截精度非常高。

HELIOS的硬杀伤是靠光纤组合激光器快速发射 60-150 千瓦的高能激光束,令敌方小型舰船或无人机瘫痪或毁坏但成本问题和能耗优化方面有差距。

LY-1亮相时则提到其有足够空间放置能量单元,功率应该更大。

你要说老美质疑咱们,确实也能理解,因为美国在研究激光武器方面真是没少花钱又没少吃亏。

《战区》网站自己此前就发过文章称《美国军用激光武器项目面临现实考验战斗机激光器的安静结局表明,在战场上使用激光武器仍面临挑战》

具体来说。

激光武器需要极大能耗。

这使得武器的功率提升困难,能量供应是个大难题。

美军实验表明实现 “硬杀伤” 效果对激光功率要求颇高,美国的经验是想有效拦截一架战机或巡航导弹,激光器功率至少需达 300 千瓦 。

但目前技术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美国陆军计划发展的 300 千瓦激光武器,安装在奥兹卡什 10 轮卡车上已显勉强,更高功率的激光武器在现役装备中难寻合适机动载具,高能激光武器小型化进展缓慢。

而且高能固体激光器依赖耐用高效的电能支持,大功率激光武器发射所需电量巨大,如发射一次相当于 20 至 30 户家庭的日用电量 。

这不仅需要庞大的发电装置,还对储能设备提出了极高要求,目前相关技术无法实现高效能量存储与供应,导致激光武器在实际应用中能量保障不足。

同时,刚才提到的大气传输干扰确实是个激光武器的短板。

大气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密度的大气会扭曲激光束传输路径,雨雾等恶劣天气下,大气的吸收、散射现象会大幅削弱激光能量,严重缩小激光武器的作战距离。

而且,激光武器按光线直线传播特性,视距内交战限制明显,无法对抗超视距目标或被遮挡目标,如低空飞行被海浪挡住的无人机,激光武器就无法发挥作用。

同时,持续发射激光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散热,将导致激光武器内部温度过高,影响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甚至引发故障。

2021 年美军竞标演示活动中,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激光武器就因电源和热管理系统故障引发火灾,被迫退出竞标。

最终各种技术条件限制,让老美在激光武器系统的集成和小型化上遭遇了极大障碍。

老美想把激光武器系统集成到各类作战平台,但面临空间布局、重量限制等难题,尤其是对于飞机、舰艇等对空间和重量敏感的平台。

例如美国空军为战斗机研制的激光武器,因战斗机携带吊舱产生大功率存在工程挑战,且飞行中气流变化影响激光束聚焦,相关项目进展屡屡碰壁。

从现在双方取得的成果来看。

美国空军在研制机载激光器,海军也部署了相关激光武器系统用于舰艇防御,不过在实际应用和实战表现方面,与中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战区》网站文章在报道中刻意强调 “环境敏感” 这一共性技术问题,却弱化了中国在定向能武器领域的系统性进展。

除 LY-1 外,中国此次阅兵还展示了 OW5-A10、OW5-A50 等多型陆基反无人机激光武器,至少将激光武器实装到了陆基作战平台上。

中国还有 “飓风 3000” 高功率微波武器,形成了覆盖 “舰载 / 陆基”“激光 / 微波” 的多维度定向能装备体系,且部分低功率反无人机激光系统已实现出口。

中国的激光武器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而且通过实战充分验证了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认可。

2014 年,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 “寂静猎手” 防空系统,功率 30 千瓦。2018 年,沙特阿拉伯采购了首批该系统并部署在边境。

2022 年 3 月,也门冲突中,胡塞武装派出 13 架自杀无人机来袭,沙特使用 “寂静猎手” 系统一次性全部拦截,第一架被激光束击中后外壳熔化,其余的也接连被烧毁电路板,此次拦截成本每发仅 1 美元左右。

中国电科出口沙特的天穹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还在一次实战中创下了 21 发 21 中的拦截纪录,成功击落了胡塞武装发射的全部 21 架 “卡赛夫 - 2K” 型无人机,拦截率达到 100%。

祝愿中国在未来研制成功和列装更先进的激光武器,确立领先优势,让激光武器在未来做到各平台百花齐放。

西方不亮东方亮,让老美羡慕去吧,让他们说去吧。

反正他们总有说辞,你先进他给你泼冷水,你和他一样先进他说你抄他的,他比你先进他又要欺负你。

来源:奇圆科普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