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中国购买的24架苏35,单价近1亿美元,最终结局如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16:46 3

摘要:说起中国空军这些年的变化,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歼20或者歼16这些国产明星机型,可十年前那笔从俄罗斯买来的苏35交易,到现在还挺有意思的。

说起中国空军这些年的变化,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歼20或者歼16这些国产明星机型,可十年前那笔从俄罗斯买来的苏35交易,到现在还挺有意思的。

那是2015年的事儿,中国花了20亿美元买了24架苏35,每架差不多8300万美元,这在当时算得上大手笔。

买这些飞机的主要目的是填补空军在先进战斗机上的空缺,因为那时歼16还没服役,歼20也刚在测试阶段。

俄罗斯的苏35是苏27家族的升级版,带矢量推力发动机,速度能到2.25马赫,航程远,雷达强,对中国空军来说,引进它不光是添装备,还能学到发动机技术,毕竟中国在航发上一直卡脖子。

俄罗斯不肯单卖发动机,必须整机打包,中国就咬牙买了。交付从2016年底开始,第一批4架,2017年10架,2018年最后10架,全都进了南部战区的航空兵部队。

主要任务是南海巡航,配合轰6K执行远海训练,还在2022年佩洛西访台时穿越台湾海峡,展示存在感。

到2025年,这些苏35还在服役,没听说要退役的计划,虽然国产机型越来越多,但它们的作用没完全被取代,尤其在技术借鉴上帮了大忙,比如117S发动机的经验用到歼16改进上。

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加速,苏35成了过渡期的可靠力量,现在看那20亿美元花得值,帮空军保持了空中优势。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西蒙诺夫是俄罗斯航空界的大人物,1929年10月19日生在罗斯托夫市一个普通人家。

从小对飞机感兴趣,1940年代末进喀山航空学院学航空工程,毕业后从基层工程师干起。

1950年代,他在几家设计机构搞飞机部件优化,比如调整翼型提高稳定性,那时候他每天泡在绘图室,算数据改方案。

1960年代调到苏霍伊设计局,负责气动性能测试和机身强度强化,参与多项改进项目。

1970年升副总设计师,主导苏24轰炸机的变后掠翼机制,还组织地面模拟验证部件。

1970年代中期,苏霍伊局遇到技术难题,西蒙诺夫接手多项任务,推动苏25攻击机的研制,整合武器系统,确保接口没问题。

1977年苏27原型首飞,他负责优化控制律,提高机动性。

1983年1月当上总设计师,全面管苏27系列,领导苏27M的升级,这后来成了苏35的基础。

1988年6月28日,苏27M原型首飞,他关注鸭翼和雷达性能。

1990年代苏联解体,资金短缺,西蒙诺夫维持团队,推动苏27出口,协调技术转移赚外汇。1990年代中期,苏35概念成型,他监督机体升级,增加油箱容量,讨论推力矢量。

1990年代末,苏35UB双座型建造,他调整座舱布局。2000年代初,尽管快退休,他还参与苏35现代化。

2008年2月19日,苏35新版首飞,他通过视频看测试。西蒙诺夫强调设计实用,避免复杂化,从1979到1983年还当过苏联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协调资源统一规范。

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2011年3月4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1岁。他的设计理念影响苏27家族,苏35继承了机动性和多用途特点,在全球延续遗产。

中国采购苏35的过程挺曲折的,早从1990年代初就谈过苏27M合作,1995年俄罗斯提出联合生产,但要买120架,后来被俄外交部挡住,担心中国仿制苏27衍生型。

2006年兴趣重燃,2012年确认谈判,但拖了好久,因为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已逆向工程苏27SK成歼11B,苏33成歼15。俄罗斯要法律保证不抄袭,先要买48架,后减到24架,经克里姆林宫干预。2

015年11月19日签合同,20亿美元,无技术转让,但允许中国部件替换。谈判时俄方展示117S发动机参数,中方查规格,谈座舱改装。

2016年12月25日首批4架从俄工厂飞到中国南部机场,进行系统检查。2017年交付10架,用运输机固定,避免损伤。2018年剩10架完成,历时三年。

中国飞行员早去俄训练,练矢量推力。苏35升级机体,载油多,带副油箱航程超1600公里,雪豹E雷达探空中350公里,水面400公里。分配到南部战区后,飞行员适应飞行,执行编队演练。

苏35服役后,2018年4月正式入列,南海巡航监测船只。2018年2月7日,参与南海联合巡航,与轰6K协同。2022年8月穿越台湾海峡,保持警戒。

部队搞与歼10对抗,苏35测试火控锁定。2024年底,24架全在服役,推动国产优化,借鉴发动机提升歼16。

到2025年,苏35地位有点尴尬,因为歼20和歼16更先进,但扔了可惜,还在用作训练和战略任务。俄罗斯2019年6月想卖第二批,中国没兴趣,说歼16更好。

2018年9月,美国制裁中国设备发展部,因买苏35。西蒙诺夫遗产在这些飞机上体现,苏35支持空军现代化,继续活跃。

再深挖一下,这笔交易不光是买飞机,还牵扯地缘政治。2015年签合同时,俄罗斯经济难,正研制苏57,卖苏35输血。

中国买它,一方面抬价给印度,拖印度交付,保持西南空中优势。印度也想买苏35,但谈判慢,中国先得手。

苏35引进帮中国空军跨过四代半门槛,面对欧美封锁,是唯一接触的先进机型。三年交付给缓冲时间,空军逐步国产化。苏35的矢量发动机和雷达,推动中国航发突破,WS10系列从中受益。

现在中国空军有歼10、歼16、歼20,苏35成了后备,但战略意义大。

在南海,苏35扩大巡航范围,护航轰6,执行战术。探测能力强,能共享目标数据,提高编队效率。对空军来说,引进苏35的意义超战术,填补空白,加速现代化。

西蒙诺夫一生献给苏霍伊,从苏24到苏25,再到苏27,他主导的飞机奠基俄罗斯空军。苏35作为苏27深度改,继承他的实用理念,机体寿命长,火控升级,电子战强。

他退休后,苏35继续发展,俄罗斯卖给中国,延续影响。到2025年,中国苏35还在飞,证明设计经久耐用。

总的说,这24架苏35从买来到现在,经历了交付、服役、任务执行,到2025年还在一线,没啥大结局,就是继续飞。空军从中获益,推动自强。俄罗斯卖了赚钱,中国学了技术,双赢。西蒙诺夫的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苏35在中国证明价值。

来源:史海观复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