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家孩子今年高考分数不错吧?那选专业头疼没?是不是一堆亲戚同事在‘支招’,什么别报‘天坑’、‘避雷榜’这类话题在家长群里简直刷屏。
“你家孩子今年高考分数不错吧?那选专业头疼没?是不是一堆亲戚同事在‘支招’,什么别报‘天坑’、‘避雷榜’这类话题在家长群里简直刷屏。
到底哪些专业成了‘最惨’,为啥降分都没人报?是不是全网说的都靠谱?今天,咱们就来把水搅清楚点。”
“天坑专业”背后的真相:这些专业真的没人要了吗?
先说结论:所谓“2025年最惨的8个专业”,其实每年都有人在炒冷饭。你信吗?今年热门,明年天坑,过两年又封神。可有几个规律,这几年反复上榜的都是——市场饱和度高、行业萎缩、课程脱节、门槛低、薪资低、替代性强这几个硬伤,家长们一看就脑补“毕业即失业”了。
比如什么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新闻传播、法学、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这些专业降分降到地板缝里,志愿填报都快成“爱心扶贫”了。你觉得是专业本身有毒,还是整个社会和经济结构在变?
“避雷大军”,到底在怕什么?
说白了,大家怕的不是专业本身,是就业。现在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2024年突破1179万——压力山大。你家孩子如果读的是“天坑专业”,毕业后能不能进好公司、能不能养活自己,家长心里其实门儿清。
• 语言文学类:AI翻译、写作工具扎堆,传统行业岗位数年年缩水,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有的学校跌破60%。
•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理论灌水、实操少,企业更看重销售能力和人脉资源,专业壁垒低到几乎等于无,海投简历基本石沉大海。
• 土木工程:房地产大降温,基建放缓,岗位锐减,工作地点偏远、加班多、薪资低,很多应届生转行或考公。
• 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科研岗少,企业岗位待遇普遍一般,很多本科生只能考研,硕博连读成“标配”。
• 新闻传播、广告学:新媒体入门门槛低,行业洗牌,AI内容生产让“科班出身”优势越来越弱,不少专业毕业生转行做自媒体、产品运营。
•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岗位少,晋升慢,公务员成为唯一主流出口,但竞争激烈,录取率不足2%。
想想看,这些专业每年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岗位却没增加多少,真正“僧多粥少”的惨况,懂得都懂。
坦白说,网上流传的“最惨8大专业”,数据有点水分。很多榜单是根据就业率、薪资、考研率等维度简单罗列,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有的学校就业率低,是因为学生多数选择考研、考公或出国深造,不能简单等于没人要。
再说,所谓“冷门”专业其实也不是绝对。比如历史学专业,虽然社会需求小众,但如果孩子热爱学术、愿意深耕,照样能进高校、科研院所、文博系统,年薪过十万不是神话。关键看适不适合你家孩子——
• 你家孩子喜欢动手实践吗?如果只喜欢背书,去学土木工程,结局大概率很惨;
• 喜欢表达、善于沟通?新闻传播虽然难找工作,但有自媒体野心和资源,照样能混出名堂;• 对科研感兴趣,能吃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硕博连读后,进高校、研究院,待遇真不差;
• 没有明确目标,只想找份稳定工作?那还是老老实实考公考编吧,别被“最惨专业”吓到。
专业选择不等于人生选择,别被“避雷榜”带节奏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这些“最惨专业”年年被黑,还是有考生报?说到底,专业只是工具,真正能决定未来的,是个人能力、兴趣、努力,还有不断学习的动力。每个行业都有天坑,也有天花板,鸡娃大军永远在卷,但能笑到最后的,未必是报了热门专业的那批人。
• 据教育部统计,过去三年“冷门”专业的高分段考生中,依然有人逆袭进体制、进大厂,甚至创业年薪百万。
• 反观热门专业,毕业即失业的也大有人在,海投简历无人问津,最后只能转行或“二战”考研。
最后一句,专业选得好,不如孩子成长得好;孩子成长得好,路怎么走都不会太差。希望你家孩子,别被“避雷榜”绑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来源:拍客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