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毛戈平市值突破500亿港元,股价到顶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8 17:40 1

摘要:2024年12月10日,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毛戈平”,证券代码:01318)凭借其高端彩妆品牌MAOGEPING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三个月后股价一度翻倍,市值突破500亿港元,成为国内美妆企业市值最高的企业。然而,

2024年12月10日,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毛戈平”,证券代码:01318)凭借其高端彩妆品牌MAOGEPING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三个月后股价一度翻倍,市值突破500亿港元,成为国内美妆企业市值最高的企业。然而,随着市场对其高增长的期待,投资者不禁要问:这样的增速是否可持续?股价是否已经见顶?

业绩亮眼但隐忧浮现

根据毛戈平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收入达38.85亿元,同比增长34.6%;净利润为8.81亿元,同比增长32.8%。这一成绩在美妆行业中堪称亮眼,尤其是其高端品牌MAOGEPING的强劲表现和线下专柜的快速扩张,为公司贡献了主要收入。

此外,化妆艺术培训业务的增长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24年化妆艺术培训及相关销售收入1.52亿元, 同比增长45.8%,规模超过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然而,高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毛利率持续下降

毛戈平的收入增速虽然较快,但毛利率和净利率并未显著提升,甚至部分渠道的毛利率出现小幅下滑。例如,线下直销渠道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88.2%降至2024年的87.6%,线上直销渠道的毛利率也从84.5%降至84.2%。这表明公司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并未同步优化。

2、化妆艺术培训业务到达天花板

化妆艺术培训业务虽已突破历史峰值,但当前9所培训学校仅服务6000名学员,同比增长20.4%,人均消费约2.5万元的水平已接近市场天花板。

从行业规律来看,高端美妆培训领域存在明显的规模瓶颈:一方面,专业化妆师培养需要1:5的师生配比,现有226名讲师的教学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另一方面,2.5万元/人的年收费已触及职业培训的价格敏感线,2024年课程续费率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即是明证。即便未来通过增设校区、开发高价大师班等举措扩大规模,在培训周期固定、实操设备受限等客观条件下,人均消费金额的上升空间预计不会超过15%,难以成为业绩增长的主引擎。

3、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国货美妆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本土美妆品牌市场份额已突破45%,消费者对国货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在这一浪潮中,毛戈平成功突围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混战,通过“光影美学+东方文化”的差异化定位,在高端市场建立起专业形象。其明星产品奢華魚子面膜定价达680元/盒,却仍保持年销超8亿元的亮眼表现,印证了“高端国货”的可行性。

然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国际巨头加速本土化布局,雅诗兰黛集团2023年将亚洲研发中心预算提升40%,欧莱雅则推出专为亚洲肌肤设计的“松露精华”系列;另一方面,新兴国货品牌如观夏、东边野兽等以“成分创新+文化叙事”双轮驱动,正在蚕食传统高端市场。贝恩咨询调研显示,Z世代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关注度较五年前提升27个百分点,这对长期依赖“大师IP”而非技术突破的毛戈平构成严峻挑战。

更值得警惕的是竞争壁垒的弱化。曾经独树一帜的“故宫联名”策略已被珀莱雅等品牌快速复制,其赖以成名的“三色修容”技术专利也将在2025年到期。

在研发投入长期占营收不到1%的背景下(2024年约0.83%),毛戈平能否持续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存疑。当薇诺娜凭借“医研共创”模式拿下敏感肌市场25%份额时,毛戈平仍未能突破“彩妆强、护肤弱”的品类失衡局面。

这种隐忧已反映在渠道表现上。尽管毛戈平409个专柜构筑了线下优势(378个自营专柜和31个经销商专柜),但2024年线上渠道47.8%的收入占比仍显著低于行业60%的平均水平。在抖音美妆TOP20榜单中,毛戈平是少数未出现爆款单品的头部品牌,暴露出其在内容电商时代的适应乏力。随着百货渠道客流持续下滑,这种渠道结构的失衡可能进一步放大经营风险。

4、家族企业的治理风险

毛戈平作为典型的家族控股企业,其治理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家长式”特征。财报显示,毛氏家族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合计控制公司84.6%的股份,创始人毛戈平夫妇及其亲属占据6个执行董事席位中的5席,形成高度集中的决策体系。

如上图,毛戈平与汪立群为夫妻,同为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管及大股东;毛戈平与毛霓萍、毛慧萍为亲姐弟,后者在公司任要职并持股;汪立群与汪立华是姐弟,汪立华亦在公司持股任职;宋虹佺则是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这种结构在创业期曾带来决策高效的优势,但当企业规模突破百亿门槛后,其制度性缺陷正逐渐显现。高管团队中家族成员占比过高,也可能限制外部人才的引入和创新活力的激发。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治理模式已开始反噬经营效率——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27天,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15%,这些运营指标的恶化正是家族企业病初现的征兆。若不能及时引入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家族光环恐难支撑500亿市值的可持续发展。

股价是否到顶?

从估值角度看,毛戈平当前的市盈率约为54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高估值建立在市场对其未来高增长的预期之上。然而,如前所述,毛戈平的增速可能面临多重挑战,一旦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回调的风险较大。

此外,毛戈平的扩张计划(如海外市场、自有生产基地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可能拖累利润表现。而美妆行业的周期性较强,经济下行时消费者可能缩减非必需支出,进一步影响公司的业绩稳定性。

500亿市值魔咒能否打破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中,500亿元市值就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龙门”,500亿元市值这一数字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彩,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魔咒,让众多企业既向往又畏惧。这个数字不仅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似乎还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美妆行业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资本盛宴。如2020年,逸仙电商(完美日记母公司)以“DTC+社交电商”的颠覆性模式登陆纽交所,市值一度飙升至900亿元;2021年,珀莱雅凭借“大单品+多渠道”战略组合拳,创下780亿元市值新高;同年,贝泰妮以“医研赋能+专业渠道”双轮驱动,更是一举突破千亿市值大关。这些耀眼的资本故事,不仅书写了国妆品牌的崛起传奇,更折射出中国化妆品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轨迹。

然而,这些高光时刻终究未能持久。逸仙电商市值甚至从巅峰时的900亿元跌至不足百亿。

这一现象背后,既反映了资本炒作、新消费赛道估值的理性回归,也暴露出国妆品牌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短板: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产品力薄弱(行业平均研发费率不足2%,长期研发投入与国际品牌有一定差价);单一品牌依赖度过高(多数企业核心品牌贡献超70%以上营收);海外市场拓展乏力(出口占比普遍低于10%)。

此外,逸仙电商曾过度依赖资本助推的“烧钱换增长”模式,也在退潮后显露出可持续性不足的弊端。

截至最新数据,巨子生物仍是唯一市值突破500亿元的纯国妆企业(注:云南白药等因业务多元化未被计入纯化妆品类)。2025年3月28日收盘数据显示,其市值报701亿港元(约合655.52亿元人民币)。

值得关注的是,巨子生物自3月12日75港元/股的高点持续回调,至3月28日已回落至68港元/股,跌幅达9.33%。

与此同时,毛戈平在3月12日创下了118港元/股的股价新高,对应的市值也一举突破了520亿港元大关。这一成绩不仅较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了翻倍,而且与2025年年初的市值相比,也累计增长了83.5%,充分展现了其强劲的市场表现。然而,在3月27日业绩发布之后,毛戈平的股价却遭遇了大幅下跌(3月28日),跌幅达到了9.57%,收盘价跌至103港元/股。这一变化显示了市场对于公司业绩的反应以及投资者情绪的波动。

结语:

毛戈平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定位和渠道布局,在过去几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其增速的可持续性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市场竞争加剧、渠道依赖风险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问题可能逐步显现。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的高估值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增长预期,需警惕股价回调风险,谨防“戴维斯双杀”局面的出现,避免高位接盘。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来源:清扬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