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质增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关键举措。在煤炭市场持续下行、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唯有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优化流程,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提质增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关键举措。在煤炭市场持续下行、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唯有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优化流程,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华阳一矿坚定不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秉持“以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立足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持续深挖内部潜力,全力做实降本增效“大文章”。
巷道布局优化 经济效益初显
近日,记者走进华阳一矿总工程师办公室,看到阳光透过窗户映射在会议桌上硕大的地质图纸上。华阳一矿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工程师魏晓凯正紧盯图纸,与设计组组长梁立鹏商讨着优化巷道布局的措施。
“这次巷道布置优化的意义重大,以往采用南北方向布置时,不仅在采掘作业中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资源回收率也不尽如人意,现在的调整将为整个采区带来全新的发展局面。”魏晓凯说。时间回溯到2019年,华阳一矿在深入研究相关地质资料后,发现十二采区西部地质构造错综复杂,会给开采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通过研讨和技术分析后,他们决定采用差异化布置策略,将前三个工作面的准备巷道采用东西方向布置,后三个工作面的准备巷道采用南北方向布置,有效避开采区西部大范围构造区,保障开采工作顺利推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有不同的发现。”魏晓凯说,“在151214工作面生产时,我们发现现场实际揭露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远低于预期。”面对这一意外情况,2022年,华阳一矿迅速组织技术力量,秉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对最新的地质资料进行二次详细解释和深入研讨,经过全面分析,最终明确了十二采区南部构造对当下生产技术的影响较小,具备进一步优化的条件。在获得集团相关部门的审批后,华阳一矿及时对十二采区准备巷作出调整,将后三个工作面的准备巷由南北向调整为东西向,实现了整个采区准备巷方向的一致。
魏晓凯表示,优化后的十二采区成效显著。工作面剩余可采储量837万吨,预计比原设计增加119万吨,经济价值超过4亿元。生产系统也得到优化,减少了一部采区皮带和一部梭车的布置,主运输和辅助运输效率提升不少。同时,岩巷掘进进尺可减少600米,排矸量减少1.7万吨。
预警系统赋能 机电管理升级
“嗡……”在华阳一矿15403综采工作面,刮板机正忙碌运转。调度室综采五队采煤机司机李玉珠紧盯采煤机前进方向,发现工作面沿线广播和音响系统发出提示:“前溜负荷大,请降低采煤机采煤速度!”李玉珠听到提示后,迅速调整采煤机速度。
“以前割煤时,容易忽略前溜机头负荷大的问题,能耗很高,设备还容易出现故障,现在有了这套预警系统,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李玉珠说。华阳一矿研发的机电设备过电流预警系统以数据综合管控平台为核心,由上位机服务器、组态软件、RS485转TCP/IP开关量输出模块、集控主机、扩音喇叭、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交换机等组成,可实时监控机电设备电流值,经过软件数据分析,向井下集控主机下发指令,由工作面扩音喇叭发出电流超限预警信号,让岗位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问题。
该系统还改变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模式。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不当使用”设备的情况,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故障发生。“如果设备电流持续异常,我们会在检修班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排除设备隐患。”华阳一矿机电工区综采组组长李晓明说,“这样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生产班顺利开采。”
华阳一矿机电工区主任付培冬说:“我们将电流预警系统由井下工作面推广至地面大动力设备,在主通风机、主压风机、主瓦斯抽放泵等设备处进行安装,既满足生产需求,又降低了能耗。2024年,华阳一矿电气主要部件损坏更换率同比降低60%,相关设备的修理费同比降低40%。”
新黄河客户端:王叶
通讯员:李磊、王伟
编辑:周全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