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中国科学家团队的最新突破,或许为这些无望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成功地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肝脏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体内。
不过,中国科学家团队的最新突破,或许为这些无望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成功地将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肝脏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体内。
这项世界首例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异种移植领域带来了突破,也为全球器官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了解这项研究成果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领域——异种移植,简单来说,异种移植是指将动物的活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到人体内的技术。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那些遭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提供替代治疗,而核心目标则是解决全球器官短缺的难题。
事实上,异种移植并非是近几年才有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医生们就开始尝试将黑猩猩的肾脏移植到人类体内。
但由于实验的大环境、医疗经验、技术的不足等问题,导致实验均以失败告终,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尝试虽未成功,但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到了1992年,美国匹斯堡大学进行过两例狒狒肝脏移植手术,患者分别存活了70天和26天,同年,洛杉矶的一名女性也接受了猪肝脏移植手术,尽管手术初期一切顺利,但她在术后仅34小时后因免疫排斥反应去世。
而伴随着实验的进展,科学家们也逐渐发现,猪或许是一个理想的器官供体。
原因有三:第一,猪的器官大小与人类相近;第二,猪的寿命可长达30年;最重要的是,猪这种动物相对容易获得。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科学家们的面前,这便是免疫排斥反应,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会识别并攻击外来器官,这就导致异种移植只能以失败告终。
不过,随着21世纪初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异种移植迎来了新的希望,基因编辑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新方式,也为猪器官移植的可行性铺平了道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对猪的基因进行修改,从而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提高移植成功率。
这一技术的出现,为异种移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也为许多面临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可能。
而近年来,全球已有多例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的案例报道,2021年10月,世界首例猪肾脏移植手术就在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成功完成。
2022年1月,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也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活人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手术,这些里程碑式的成功,为异种移植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而今年,我国的研究团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的带领下,研究团队成功将经过6处基因编辑的猪肝脏移植到一名脑死亡患者体内,并将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团队选择了脑死亡患者作为受体,并保留了患者的自身肝脏,通过模拟肝衰竭患者的替代治疗过程进行手术。
整个手术方案经过了层层伦理和学术审查,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术后,经过10天的观察期,移植的猪肝脏表现非常良好,不仅正常分泌胆汁,血液供应充足,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一切正常。
更令人振奋的是,没有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也未发现猪病毒传播到人体的迹象,证明了基因编辑在降低排斥反应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
不过,由于家属的决定,研究在10天后被终止,虽然只有十天的研究,但从中获得的数据仍然令人鼓舞。
中国团队这次猪肝脏移植的成功,无疑是异种移植领域的一座里程碑,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然,异种移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技术挑战,还有伦理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确保移植的安全性,如何建立公平的器官分配机制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异种移植依然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带来了希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这些难题终将被攻克,异种移植的未来,需要更多研究和实践来验证。
当然,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公众科普教育,在尊重生命伦理的前提下,谨慎地推动异种移植的发展,让这项技术最终造福人类。
来源:Talk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