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2025年初春的鲁西北平原,去年耕种的高粱地还未褪尽冬日的疏朗,却已悄然涌动起新生的气息。此时,第112 届全国春季糖酒会,已提前一年完成 "十四五" 规划经营目标的古贝春集团载誉而归。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2025年初春的鲁西北平原,去年耕种的高粱地还未褪尽冬日的疏朗,却已悄然涌动起新生的气息。此时,第112 届全国春季糖酒会,已提前一年完成 "十四五" 规划经营目标的古贝春集团载誉而归。
3月24日下午,华夏酒报社、中国酒业新闻网主办的2025年“中国酒业华夏奖”颁奖典礼上,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洪昌荣获“2024中国酒业年度匠心人物”荣誉称号。这一奖项是对张洪昌带领古贝春集团在行业中展现的卓越匠心和不懈追求的肯定。同时,旗下产品古贝春百年老窖“银装”被评为“2024年度最具标杆价值品牌”。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古贝春的卓越品质和市场影响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在全国性品牌加速渠道下沉、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古贝春以数字化与原粮革命为双引擎,将千年酿造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凭借前瞻性战略布局实现逆势增长。其创新实践不仅为区域酒企转型升级提供范本,更以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逻辑,在行业调整期划出亮眼的上扬曲线。
稳字当头,以数字化开启新篇
2025年2月,古贝春集团在工作动员大会上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匠心,是对产品品质的执着守护;“进”,则体现在积极拥抱时代变革,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在这一基调引领下,古贝春的数字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 1310 智能化车间的投产堪称标志性事件。
传统酿造工艺依赖于人工经验,从原料处理、发酵、蒸馏到陈酿,每个环节都受到人为因素的较大影响,这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也使得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面临挑战。然而,古贝春1310智能化车间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在车间内,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每一个生产参数。过去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的工序,现在在智能化设备的协同下,生产过程得到了精确控制。特别是原辅料接收暂存系统、拌合润粮系统、上甑系统、蒸酒系统、摘酒暂存系统、摊凉系统、丢糟系统、控制系统等多个系统,通过编程实现了各系统间的联动式自动生产。
与传统酿造车间相比,机械化的操作确保了工艺操作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各环节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实时在线和本地留档,提升了管理水平,确保了产品质量。例如,在原料蒸煮环节,智能化设备能够根据原料特性和预设程序,精确控制蒸汽量和蒸煮时间,确保每一批次原料都能达到最佳蒸煮效果,显著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产品批次间的差异被控制在极小范围内。
古贝春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机器替代人工,而是通过数据要素激活传统工艺的精髓。这种将传统工艺数字化解构、智能化重构的模式,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实现了质量稳定性的跨越式提升。
当千年酿酒智慧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这种从“经验酿酒”到“数据酿酒”的范式变革,不仅使古贝春在鲁酒振兴中占据了先机,更为中国传统酿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智造样本”。
产学研融合,原粮革命铸就品质基石
白酒的品质,七分在原料,三分在工艺。古贝春深谙此道,为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自2011年起就发起一场影响深远的“原粮革命”,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作为古贝春酿酒的“第一车间”,为确保从源头上确保白酒产业的原料供应与质量稳定。2012年,古贝春集团与山东省农科院进行“科企合作”,共同开启了原粮种植技术革新的新篇章。
在种植环节,古贝春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联动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种植管理。聘请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张华文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从土壤改良、播种时间、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通过科学种植,确保了原粮的品质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收益,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古贝春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在张华文团队指导下,精心构筑了一条“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定向采购” 的绿色循环的白酒专用原粮生产链。自2020年起,古贝春种植基地更是引进了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济梁3、济梁4等优质品种。
经过与其他品种进行对比种植实验的结果显示,省农科院培育的品种在生长过程及原酒品质上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同时,古贝春高粱种植实验基地的规模亦逐年扩大,进一步彰显了古贝春在酿酒原粮种植方面的实力和决心。
如今,古贝春已经规范化建起5万亩优质生态原粮种植基地和古贝春运河粮仓,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不仅使企业的“生态粮、生态窖、生态酿”变为现实,同时为生态农业、规模种植、良种繁育、高产富农提供了借鉴。自2022年以来,古贝春生态粮食基地和古贝春粮仓产量可观、质量上乘,并成功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
2024年,古贝春集团进一步深化与山东省农科院的合作,共同建设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古贝春高粱试验示范基地”,并与山东种业集团成立山东省酒粮研究院,为酿酒原粮质量的持续提升开辟了新篇章。当多数企业还在比拼窖池年份时,古贝春这种深度绑定科研院所的模式,已经实现酿酒原料从 "通用化" 向 "定制化" 跃迁,重构了白酒行业的竞争维度。
科研成果转化,科技赋能鲁酒振兴
在古贝春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承“质量为根,创新为翼”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白酒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此古贝春集团在推进白酒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成果转化始终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
多年来,古贝春与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了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研发并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卓越新品。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白酒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众多科研平台,采取“引、带、培”等多种形式,为公司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古贝春自身人才队伍建设。
不仅如此,古贝春还建立了由国家级白酒评委、国家级酿酒师、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首席技师等近百人组成的强大科研团队。对此,该企业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技创新项目27项,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5项,拥有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14项和地方标准1项。诸多成绩的获得,进一步彰显了古贝春集团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果转化能力。
2024年11月,古贝春独创的“N+1+1+N”创新模式(即“多个平台协同+1个专家委员会+1个科创小组+多个项目班组”),在山东省创新方法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优胜奖,成为德州市唯一获奖项目,这不仅为古贝春今后的科研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白酒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白酒产业深度调整期,古贝春以数字化与原粮革命双轮驱动,实现传统酿造的现代化重构。这种"科技赋能传统、创新反哺传承"的模式,不仅重塑区域酒企格局,更在产业层面验证了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为中国白酒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高质量发展样本,彰显了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
来源:醉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