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便携无线麦克风已成为许多音视频创作者的必备生产力工具,在这一领域,大疆 DJI 的 DJI Mic 系列凭借小巧体积、高稳定性和出色音质,一直颇受用户欢迎,口碑出众。此前,我爱音频网已对 DJI Mic 2 和 DJI Mic Mini 进行过详细的评测和拆解
便携无线麦克风已成为许多音视频创作者的必备生产力工具,在这一领域,大疆 DJI 的 DJI Mic 系列凭借小巧体积、高稳定性和出色音质,一直颇受用户欢迎,口碑出众。此前,我爱音频网已对 DJI Mic 2 和 DJI Mic Mini 进行过详细的评测和拆解,每代产品的扎实体验和切实进步都让我们印象深刻。
2025 年 8 月 28 日,DJI 大疆发布 DJI Mic 系列全新产品 DJI Mic 3。新品以「小成大器,声势不凡」为 Slogan,主打更小的体积、依旧强大的收音质量,在多通道收音能力上提升到了四发八收,还新增自动增益调节,让创作更为简便高效。
距离上一代产品发布已经历一年有半,那么,新一代 DJI Mic 3 能给我们以何种全新体验,强大性能是否又在上一层楼?公认的无线麦克风「强者」系列,又能否再次「变强」?现在,新品 DJI Mic 3 已到达我爱音频网评测室,我们马上开测。
DJI Mic 3 是大疆的新一代便携式无线麦克风。本次对 DJI Mic 3 的体验评测,将秉持我爱音频网对音频产品测试的严谨态度,依照「产品开箱」「上手体验」和「数据实测」三个模块进行。本评测具体结构如下:
大疆 DJI Mic 3 麦克风产品开箱开箱与配件产品外观大疆 DJI Mic 3 麦克风上手体验操作与 App 使用体验录音体验大疆 DJI Mic 3 麦克风数据实测重量实测充电实测我爱音频网总结你可以依据文中的大小标题快速定位所需部分。
本次到达我爱音频网评测室为 DJI Mic 3 两发一收(含充电盒)版本,附有丰富的各类配件,可适应各类设备使用,无论是业余 Vlogger 还是专业视频创作者,各类需求均能灵活满足。
DJI Mic 3 产品本体外包装。DJI Mic 3 一发二收版本的包装正面绘有两发一收(含充电盒)版本的产品图,左上角为产品名 DJI Mic 3,左下方以英语、中文和法语标注产品类型“无线麦克风”,和此前产品风格上是一致的。
产品外包装左侧标注 DJI 大疆的网站。
产品外包装右侧标有 DJI 大疆的 logo。
产品包装背面一览,标注 DJI Mic 3 的特性、产品指标细节和具体参数信息。产品特性主要围绕小巧体积和音频性能展开,这也是本代 DJI Mic 3 新品的主推特性。
产品包装底面一览,标注产品的 MFi 认证及在各地区的监管信息。
本次到达我爱音频网评测室的附件还有 DJI Mic 3 手机连接头、相机热靴连接件和多色防风毛套。
DJI Mic 3 多色防风毛套包装。
DJI Mic 3 多色防风毛套包装背面。
DJI Mic 3 多色防风毛套包装左侧,标注 DJI 网站信息。
DJI Mic 3 多色防风毛套包装右侧,标注 DJI 品牌 logo。
DJI Mic 3 多色防风毛套包装底部,标注监管信息。手机连接头、相机热靴连接件的包装侧、底部都遵循以上范式,因此下面不再做赘述。
取出包装所有内容物如上。DJI Mic 3 的包装清单包括收纳袋、充电盒、发射器 x2、接收器、磁铁、手机连接头、防风毛套 x4、带锁音频转接线、USB-C 数据线、磁吸背夹,以及纸质文件。
收纳包,为灰色编织物材质,内衬较厚、柔软,安全感很足。
带锁音频转接线一览,用于连接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微单)和摄影机。。相比上代,增加了带锁设计。
标配 USB-C 线。
手机转接器一览。本代 DJI Mic 3 开始,标配手机转接器为 USB-C 版本,适配主流手机和较新的 iPhone。旧有的 Lighting 接口版本 iPhone 则可额外购买 Lightning 手机连接头。
额外 Lightning 连接头,用于连接旧款 iPhone。
额外相机热靴连接件。安装之后,即可连接支持热靴的相机使用。并且,连接件自带一个软胶热靴保护壳。
标配防风毛帽,为黑色与灰色。共两对。
多色防风毛套。机带的标配防风毛套为灰、黑二色,额外购买的多色防风毛套则有粉、白、绿等额外颜色,在颜色上更为跳脱。
磁吸组件一览,用于更轻松地将发送机固定在衣服等位置。
产品外观视线回到产品。
DJI Mic 3 两发一收(含充电盒)产品外观一览,产品主体包括发送机 x2、接收器、充电盒。
充电盒前侧中心为打开按钮,下方为电量指示灯。充电盒通体灰色磨砂材质,整体做工十分精美。
充电盒后侧设置有 USB-C 充电接口。
充电盒顶部有立体的 DJI 标志,右下方标明身份 Mic 3。
充电盒底部为产品参数信息,并设置两个防滑胶垫。参数信息可见,充电盒型号 DMC03,额定容量为 1300mAh,输入为 5V-3A,输出为 5V-0.42A*2+0.83A,中国制造。
打开充电盒可见,整体收纳设计十分出众。两个磁吸配件、带锁音频连接线均设计可收纳在充电盒顶盖内侧,且有磁极自动归位。
取出接收器。接收器外形大体延续前代 DJI Mic 2 设计,正面设置有屏幕和波轮,波轮的橙色环非常显眼。
接收器左侧面一览,分别是相机音频转接线连接端口和监听接口。
接收器右侧面一览,为电源按键,以及新增的解锁按键。
解锁按键细节,上蚀刻有一小锁标志。
DJI Mic 3 接收器背面,设置有连接端口(有保护盖)、充电端点和 USB-C 充电口。
取下保护盖板,可看到转接头接口,为 6 触点式(前代 DJI Mic 2 为 8 触点式)。
接收器底部一览,设有一个冷靴口,便于安装在相机上。
发送机一览。延续上一代 DJI Mic 2 的半透明外壳设计,可隐约看到内部结构,科技感十足。并且,本代 DJI Mic 3 发射器体积上明显更为小巧,整体已接近 DJI Mic Mini 的迷你体型。
发射器左侧面一览,有一录音状态指示灯。
发射器右侧面一览,有一系统状态指示灯、电源按键以及配对按键。
发射器底部一览,为充电接口。新一代 DJI Mic 3 发射器体积更小巧,因此使用了更紧凑的充电端点式设计。
发射器背面一览,标有监管信息。背面的磁极固定结构是可取下的。
发射器顶部则为收音口。
DJI Mic 3(两发一收,含充电盒)产品本体全览。
便携无线麦克风关键词在于便携与音质,DJI Mic 3 作为新一代产品,则在这两点上均有强大升级。事不宜迟,下面我们马上进入体验阶段。
一如往代产品,「新手上路」的流程十分简单。两发一收带充电盒版本的 DJI Mic 3,在出厂阶段已经完成了匹配,要开始使用,只需要把接收器和发射器从充电盒中拿出,然后各自开机,即可发现二者已经完成配对。
此时,发射器的指示灯会提示配对状态。这时只需将接收器连接手机或相机,开始录影,就可以开始录制声音。整个体验可以说是「即插即用」的,无需进行二次设置。
接收器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手机和相机(冷靴或热靴)上。图为冷靴,通过带锁音频连接线实现连接。由于 OUT 侧带锁,整体的紧密程度令人放心。
通过热靴转接件,也可以以热靴方式连接到相机,更省下线缆拔插的步骤。在接收器的设置页,还可开启「跟随相机开机」的功能,进一步减少操作的繁琐。
机带操作方面,DJI Mic 3 的整个操作模式和前代 DJI Mic 2 / DJI Mic Mini 基本一致。OLED 为触屏,轻触、左右滑动等可以操作、切换选项、进入系统设置等,还可通过滑动、点击等操作进入控制中心、进行录音调节等操作,如果有一定的摄录经验的话,可以很快上手;如用过前代,也基本可无缝切换到 Mic 3。
屏幕侧面的旋钮波轮,则用于在录音状态下调节增益水平。通过触摸屏进入设置页后,波轮还能起到系统导航的作用。如果此前有用 DJI Mic 系列的体验经验的话,其实很容易感受到,这种便利的波轮式操作,是「旦用难回」的——就像一旦习惯了相机的拨盘旋钮,就很难回去触屏或按钮控制了。
同时,新 DJI Mic 3 也支持 DJI Mimo 应用程序。我爱音频网在手机下载安装最新的 DJI Mimo App 后,将接收器通过手机连接器连接到手机,App 即自动跳出提示。
在 DJI Mimo App 中,可以看到 DJI Mic 3 的电量、设备名等信息,并进行声道设置、监听选项调节、增益调整等操作。并且,若对录音音质有更进一步需求,也可在「更多设置」中打开无损音频传输。
若想更「轻装出行」,不想带充电盒与接收器,那么则可使用无线蓝牙直连模式连接手机。打开发射器后,长按右侧「连接键」则可进入蓝牙配对模式。
此时,从手机蓝牙设置中搜索 DJI Mic 3 的发射器(TX)即可将发射器作为无线蓝牙麦克风连接。这一模式对「随走随拍」的业余 Vlog 一族来说可谓十分方便。
录音体验DJI Mic 系列凭借音质和便携易用,一直备受创作者们的赞誉。而新品 DJI Mic 3,我爱音频网在到手实测后发现——这个「强者」系列,它更强了。
DJI 的产品官网官图中,「指甲盖」大小的发射器惊艳了不少用户和媒体。我爱音频网实际到手后发现,发射器确实十足的小——相比前代 DJI Mic 2,DJI Mic 3 的发射器大约缩小了 40% 左右,从正面看,发射器的尺寸和迷你造型系列 DJI Mini 已经相差无几。
由此,发射器便可以很轻松地夹在衣领、衣袖等地方。并且,由于小体积、无线缆、黑色设计,在需要主持出镜的情况下,发射器在视频画面中的存在感很低,基本不会引得观众注意。
而通过附送的磁吸贴,麦克风可以吸附在衣服、布料、包包等的表面。DJI Mic 3 的磁吸模块在吸力上得到进一步增强,我爱音频网实测,约 3-5mm 的编织材质,发射器也能通过磁吸结构较牢固地固定住。
录音实测环节,我们则在多种场景下进行了实际录音测试。首先,我们在户外的城市街道场景下连接手机进行了一段 Vlog 类素材拍摄后发现,在降噪模式下(可通过点按发射器的电源按钮切换),将发射器夹到主持人领夹处,于繁忙马路旁边步行边说台词,此时,即使未安装防风毛套,但麦克风的收音已十分干净、基本无任何汽车引擎声、路噪、风噪等。
而在室内场景下,整体声音的干净程度则同样出色。我们同样将发射器夹在领口,以「边说话边打字」的场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降噪模式下,人声干净、透亮、清澈,背景声(例如其他同事沟通)声则基本无踪,键盘声等则有一定留存,但整体录音音质依然十分可用。
另外,「自动增益调节」和「三档音色选择」则是 DJI Mic 3 的新功能。「自动增益调节」即麦克风会根据实时场景自动调节增益,对比赛赛场、轰趴游戏等声音动态范围广泛的场景十分有用,减少后续在软件里拉响度均衡的繁琐;而「三档音色选择」则提供「常规」、「饱满」、「明亮」的三个录音均衡器档位,相当于将 EQ 均衡器提前前置于声音素材录制阶段,尤为适合讲话、唱歌等情形的录制。
最后,在无线连接稳定性方面,新一代 DJI Mic 3 则支持 400 米的无线传输距离,且具备 2.4G 与 5G 的自动跳频能力,能够自动监测并跳转至更纯净的信号段,让传输更稳定。就 Vlog 等大多数录制场景下,活动半径基本都在 100 米之内,因此 400 米的距离基本可满足绝大多数摄录场景的需求了。
就上述测试来看,我爱音频网认为,DJI Mic 3 的整体录音体验十分出色,且适用于各类创作者。对于一般的业余创作者、Vlogger 等,以 DJI Mic 3 直出的声音,已经十分可用,基本可直接导入作为音轨使用。对于更专业的创作,亦可在 DJI Mimo App 中开启「无损音频传输」,发挥设备的全部实力,同时方便后续的音频后处理等操作。
为更客观了解产品实际性能,我爱音频网对 DJI Mic 3 进行了详尽的数据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重量实测重量方面,DJI Mic 3(两发一收,含充电盒)连同一对防风毛帽总重 243.2g,即「小半斤」。这是最常见的摄录情景,整体约一个充电宝的重量,外出携带比较方便。
一个发射器(带夹子)实测 16.5g。
磁吸结构为 3.9g,即发射器以磁吸方式固定时总重 16.5g + 3.9g = 20.4g。
接收器实测 25.6g。
手机连接器为 2.3g,即在连接手机使用时,接收端为 25.6g + 2.3g = 27.9g。
线缆为 8.7g,即以有线方式连接相机的情况下,接收端为 25.6g + 8.7g = 34.3g。
充电实测我爱音频网使用 CHARGERLAB POWER-Z 专业测试仪对 DJI Mic 2 的发射器进行充电测试发现,使用标配双头 USB-C 线缆为充电盒充电时,功耗约为 11.5W,支持 PD 3.0 快充协议。续航方面,DJI Mic 3 发射器续航 8 小时,接收器 10 小时,充电盒支持 28 小时总续航,可以支持长时间的连续创作。
无线便携麦克风已是存量红海市场,正当我们以为已有产品已基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空间有限时,DJI 大疆以 DJI Mic 3 的新升级向我们展示了「强者可更强」的创新可能。DJI Mic 3 牢牢抓住「便携」与「音质」的主线,以更小的便携身形,实现了声音体验的进一步升级。
Vlog 视频拍摄正当时,无线便携麦克风越来越成为音视频创作的刚需。小巧、强大、易用的 DJI Mic 3,其使用门槛低、能力上限高,完全可满足从入门创作新手到专业创作者的音频录制需求。若想在目前市场以主流到旗舰的价位入手一款音频录制设备,那么 DJI Mic 3 确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来源:我爱音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