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成功预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历史波动的传奇人物Egon von Greyerz最近表示,现在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量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
黄金还在创新高,今天从不一样的角度给大家聊聊这事。
曾经成功预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历史波动的传奇人物Egon von Greyerz最近表示,现在全球央行黄金持有量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
另外,美国债务爆炸式增长,这些因素都表明目前金价仍被严重低估。
当前,黄金正发生着“范式转变”,随着全球货币体系、债务危机以及黄金供需关系的根本性调整,各国央行都在加速将美元储备转向黄金储备。
上个月,世界黄金协会发布黄金需求报告称,受持续强劲的央行购金和投资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全球黄金在2024年度需求总量达4975吨,金价继续创历史新高。
而央行囤积速度更是惊人,购金量已连续三年超过千吨,其中去年四季度购金量大增至333吨。
特别是美国,自从特朗普当选以来,美国疯狂吸收全世界的黄金。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的黄金库存过去三个月激增了近1倍,截至2025年3月27日,COMEX黄金库存为4317万盎司(约1342.2吨),继续创历史新高。
中国央行也在连续增持黄金。
截至2025年2月末,央行连续4个月增持,环比增加16万盎司(约4.98吨)。去年,我们曾在2024年5月至10月暂停了半年增持,但从2024年11月起又重启购金,目前已累计增持超80万盎司(约25吨)。
从表面数据来看,央行纸面的购金量看起来似乎并不多。于是很多朋友会打个问号,在中美贸易如此紧张的大背景下,为什么我们央行购金的速度如此缓慢?
柏年在去年的文章《谁是金价飙升的最大推手?》中有过分析,中国央行如果在纸面上过快购金,会引发美方的警惕。所以我们可能采取了“水下操作”,即利用不体现在报表上的外汇储备购金,进而推动了本轮金价的上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
而高盛近期更是喊出了今年年底黄金有望在极端情境下突破4200美元。在美国债务规模暴增、全球加征关税,以及未来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黄金中期结构性看涨,突破4000也不是不可能。
那为何现在全球央行都在疯狂购买黄金呢?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如今美元霸权式微、美元信用正在崩塌。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黄金作为几千年来国内国外以原始形式存续下来的货币,无论未来是央行数字货币还是电子货币时代,都很难被替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如日中天。美元曾与黄金直接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黄金是就美元价值的锚,这也让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而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价格开始自由浮动之后,美元已失去98%的黄金购买力。
而如今,当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超发,美元实际购买力正在被稀释;
当美联储利用一波接一波的加息、降息政策,制造美元潮汐收割世界时,美元信用体系正在被透支;
当美国依赖“借新还旧”的债务经济模式、疯狂推升美国债务水平,美元信用正在崩溃。
黄金的“范式转变”就是“美元危机”的信号,美元的霸权也快到头了。
这些年,全球央行都在疯狂增持黄金储备,说白了,这就是在为“去美元化”做准备。
只要这个逻辑趋势不扭转,金价长期上涨的走势也很难扭转。
但是,因为信用货币确实比黄金用起来方便,未来如果某一个国家的货币足够强大,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那么世界各国还是会倾向于使用这个国家的货币,而不是黄金。
这几年黄金这种不回头的涨法,也是因为大家不再信任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但是又找不到新的替代者,就只能让黄金从幕后走向前台,暂时充当世界货币。
那在什么情况下黄金才会下跌呢?两种情况。
一个是,人们找到了一个比美元更好用的主权货币,替代美元成为世界的主导货币,各国央行就可以储备这个新的主导货币,对黄金的需求就会减少,金价也就该回落了;
或者,经过一番角力,最终大家还是觉得美元最好用,那么大家又会去重新储备美元,黄金的需求同样会减少,金价还是会回落。
最终,不论是谁上位,黄金会立马功成身退,开启下跌模式,回归常态。
现在的黄金确实处在临时管事的过渡时期,并非常态。过渡期是多久,柏年认为短期内应该结束不了,但过渡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黄金回调也是迟早的事。
黄金上涨的长期逻辑没什么问题,但黄金短期涨得确实有点快,大家恐高是正常的。
从估值的角度来说,3000-3200这个区间已经是市场的心理价位了,黄金在突破3000之后,也开始走向震荡,向上的空间比较有限。
如果大家觉得黄金太贵了,自己不敢上车,也可以考虑白银的补涨思路,这块内容我在私密圈子的文章《加仓?减仓?》里详细跟大家讲过。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网格交易法来应对白银震荡偏强的走势。目前来看,白银的波动要比黄金大,这套方法的表现还是相对不错的。
黄金一直是我在私密圈子里分享的重要内容,如果你对这块内容感兴趣,欢迎加入我的私密圈子。
具体加入方式如下:
来源:柏年说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