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升级,选择到文化馆过暑假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同质化的课程、场地和师资的束缚为文化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受众带来新挑战。如何让文化馆成为家庭美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文化馆人一直在探索。
讲述人:刘 璇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副馆长 马越鸥 东城区文化馆社区工作部主任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升级,选择到文化馆过暑假的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同质化的课程、场地和师资的束缚为文化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吸引受众带来新挑战。如何让文化馆成为家庭美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文化馆人一直在探索。
夏天伊始,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便开始策划暑期美育活动。为了让常规课程更有新意,同时让常年输出课程的老师保持积极性和新鲜感,经过思考、讨论,“艺享成长——‘艺+1’暑期青少年系列美育活动”(简称“艺享成长”课堂)诞生了,通过亲子携手、动手实践、与专业机构联动的方式打造品质课堂,让每项活动都精准戳中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亲子组队学艺鼓励家长从以往的旁观者变身为孩子的同学,通过共同学习收获艺术与温情。课程设计也别出心裁,古筝课上,大人和孩子从乐器小白共同进阶到合奏完整乐曲,互相陪伴和鼓励让略显枯燥的学习成为颇具挑战和趣味的闯关之旅;合唱课上,老师教大小朋友共同识谱、练唱、表演;美术展厅内,家长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专注于笔尖的线条色彩变化,共同完成一幅画。
还记得第一周舞蹈课上,老师用心洞察新生代小朋友的兴趣需求,最终选定热门曲目《等你的回答》作为培训内容。在编舞时既保留经典动作又融入原创设计,降低了学习门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和大师的世纪对画——京杭大运河奇遇记》课程精准对接2025年“童心绘城”青少年美术书法作品大赛的要求,老师带领学员解锁梵高的艺术密码和运河历史进行主题创作。此外,老师还利用AI软件为每幅作品定制了动态图——流动的运河水波、穿梭的古船、闪烁的星光都“动”了起来,瞬间让孩子的灵感“破屏”而出。该短视频在文化馆公众号一经传播,获得不少人点赞,有效放大了美育成果。
为给学员带来专业多元的艺术体验,我们还联动社会资源,邀请更多专业人士走进“艺享成长”的课堂。一版一物工作室的老师教孩子创作版画;亲子合唱和音乐鉴赏课则牵手中国交响乐团的专业人员,从合唱技巧到古典音乐发展史,用生动的教学带领学员入门;北京快板沙龙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越剧《陆游与唐琬》公益演出也异常火爆,极简舞美、鲜明唱腔加上现代视角的解读,可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从多年开展美育活动的经验来看,通过加强数字化建设、跨领域合作、打造特色品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可有效完善亲子美育课程,助力全民美育事业发展。具体到做法上,文化馆可以通过建立线上亲子美育课程平台,满足学员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学习需求;结合本地旅游资源,设计美育文化旅游线路,带领亲子家庭参观景点后开展主题创作;开展以传统节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亲子绘画、戏剧创作课程,让孩子在学艺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本地文化;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掌握最新的艺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持续优化美育课程,为更多受众提供优质服务。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