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机会能到现场看这一场九三大阅兵,感觉相当荣幸,我的座位在红中区1台12排,几乎是正对着天安门,离阅兵方队很近,能够更直接感受到铁流滚滚的震撼,尤其是当第一波空中梯队的直升机方队衔着党旗、国旗和军旗出现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从右后方扑来,那种覆压感极其强烈,这
“东风-61”首先接受老人家的检阅
有机会能到现场看这一场九三大阅兵,感觉相当荣幸,我的座位在红中区1台12排,几乎是正对着天安门,离阅兵方队很近,能够更直接感受到铁流滚滚的震撼,尤其是当第一波空中梯队的直升机方队衔着党旗、国旗和军旗出现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从右后方扑来,那种覆压感极其强烈,这种氛围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人是一种特殊体验。
这次大阅兵给人们很多的吃惊和惊喜,我就是一个半调子军迷,这么多年来对解放军的装备状况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但这次大阅兵展示的装备确实太让人亮眼了,比如当“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和“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还有“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一起亮相的时候,真是受到震撼。
现在关于“惊雷-1”(JL-1)的解读看起来还是接近靠谱的,比如有专家分析认为,该导弹作战时将由轰-6N/K/Z轰炸机平台携带并发射,有8000公里和射程和8马赫的速度,由轰-6平台搭载后打击范围可以达到12500公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化的一个完美补阙。
上有惊雷,下有巨浪,中有东风!我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铸成
但关于后面这颗“东风-61”,从它昨天在天安门前亮相,到今天,各路大神都在挖它的数据,但没有人敢下肯定的定义,其实都是3个字:不知道,连邵永灵这样的官方军事专家都只能说自己不知道。现在关于“东风-61”,统合一下网上的分析,有如下之猜测:
其一,根据九三大阅兵公开信息,“东风-61”作为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可能集中在12000公里左右;但部分非权威来源声称其射程可能达27000-54000公里,猜想是越来越自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地球赤道的长度达到4万多公里计,真正要做到覆盖全球所有目标,射程延伸到4万公里以上的导弹即使现在没有,未来也会有,中国如果有了这种导弹,就可以对美国进行360度无死角打击,这也是一种必需。
其二,“东风-61”为固体燃料陆基洲际导弹,具备更为机动的发射能力,而且发射单位的展开比较简单,突防性能超强,精度上当然也是中国洲际导弹的顶级水平。
其三,“东风-61”的另一个可确定特征就是把现在中国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技术进步都融合了进去,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更大的利用,就是说,“东风-6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质生产力之上建立起来的新质战斗力,这可以肯定。
其实,早在大阅兵开始之前的一场发布会上,大阅兵组织办公室的发言人早就明言过,这次亮相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已经在解放军列装入役的,没有试验性产品,所以,被人们寄托了很大期望的几款第六代战斗机并没有任何展示。
这就又一次证明了火箭军此次亮出“东风-61”的可怕性——当然是对某些中国的敌人来说。
“东风-61”已经开始服役值班了,就是说它们不但制造出来了,还制造出来很多,现在它一亮相,不但中国人不明白,美国人和欧洲人也不知道,那些天天盯着中国核武器的西方智库完全哑火了,这等于是他们的一场大败仗。
俄罗斯的“榛树”导弹也同样神秘
不过,我相信阅兵时坐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反倒应该是知道的,因为中国与俄罗斯早就签有“背靠背”的《弹道导弹和商用舰载火箭发射通报协议》,换句话说,在2024年以前,相信中国领导层也早就知道了俄罗斯已经拥了威力更为强大的“榛树”高超音速导弹——我现在把中国的“东风-61”和俄罗斯的“榛树”作为类比,大家就明白了它对于中国战略打击力量的意义。
但是,美西方的所有军事家、智库、媒体至今都不知道中国已经入役了这么一款超级先进的毁灭性大杀器,我看仅这个失误,特朗普就应该把一半的中情局给清洗掉,这些人真是废物,居然一丁丁丁丁丁点风声都没得到,美国媒体动不动就拿着几颗破卫星在中国上空乱照,最后却连这么重要的战略武器的一丁丁丁丁丁点皮毛都没看到。
其实,因为我也不了解“东风-61”到底有多厉害,不过从规律上说,它一定是远超“东风-31”和“东风-41”的,所以我也不想继续对此进行更多无知的讨论,我想讨论的是,这次由“东风-61”带来的对美国威慑战是极其成功的。
就像1964年的某一天,中国政府突然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已经爆炸了原子弹,又在两年之后,中国政府突然又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又爆炸了威力更为巨大的氢弹,九三大阅兵上这枚新“东风”的亮相的效果可能就是如此。
火箭军方队是史上第二次接受检阅
其实呢,最近几年以来,火箭军已经成为“落马”将军最多的一个军种,据并不完全的统计,他们分别分别是:
原国防部长李尚福上将、原国防部长(曾任火箭军第一任司令员)魏凤和上将、原火箭军第二任司令员周亚宁上将、原火箭军第三任司令员李玉超上将、原火箭军政委徐忠波上将、原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张振中(曾任火箭军副司令员)中将、原火箭军副司令李传广中将、原火箭军参谋长孙金明中将、原火箭军装备部部长吕宏少将,等等。
解放军火箭军是2015年12月才由原来的第二炮兵部队升格为独立军种的,在2015年九三大阅兵上,火箭军这个军种其实都不存在,但是在成军不足10年时间里,腐败和违纪案件却频发,为此,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说火箭军不行,军纪军风不行,战斗力当然也非常令人怀疑,这是西方媒体上最流行的观点,而这种观点也很容易传导进国内,国内很多人很多人也受到影响,他们一直都持有这种观点,但我觉得即使是中国人持有这种观点也可以理解。
另一种,是火箭军一定很厉害——我本人一直就是这个观点,这里其实涉及到对中国的体制优越性的认知,有人认为从体制里抓出来坏人太多证明坏人就是太多,但我认为抓出坏人太多证明我们体制的抓坏人机制很有效——而且,我们必须用客观真实的眼光看待体制,不要动不动就理想化,理想化看待现实,往往就是妖魔化,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腐必杀,这才是好制度。
从这次九三大阅兵上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火箭军仍然是相当让人放心的,这次所展出这些新装备,尤其像“东风-61”这种战略性大杀器,它的立项、研制、测试、列装,中间一定是很长时间和很复杂过程的,居然没有一丝一毫信息透露出去,国内老百姓不知道也就罢了,专家们也不知道,国内人们不知道也就罢了,国外所有的智库和媒体也不知道,而更狠的是美国五角大楼和美国的情报机构也成了聋子瞎子。
“东风-61”当然是致命的,但更致命的我看还是这个真相背后的机制性保障,这种保密机制真的相当于使用了重稀土材料制造的铜墙铁壁,到底是怎么才能做到的呢?我觉得也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火箭军绝大多数将领和科研人员都都是可靠忠诚的,坏人确实只是极少数,而已。
那么,我还想问,除了“东风-61”这种已经展示出来的大杀器,我军手里还有多少大杀器没有展示出来呢?这才是真正令美国人不寒而栗的。
上个月,我在雄安新区参加了一场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的内部研讨会,解放军的一位前军区级副司令(已退休)一同出席,并直接就解放军现在的战斗力给我们做了一些内部性的介绍,大意是,即使像火箭军,最近发生了许多令人不满意的事件,但绝大数多将领和精英人员是绝对可靠忠诚的,坏人只是极少数,坏人都能被抓出来,即使是退休许多年的坏人也都能抓出来。
我个人认为,这次大阅兵,火箭军“东风-61”的亮相也印证了这位老将军的定性,其实,这又是一个极为了不起的结论。
战略性威慑力,本身就是解放军装备的那些大杀器的战斗力一部分,尤其是对于火箭军来说更是如此,事实早就证明了,即使是美国和俄罗斯,他们手里消耗了大量国力和资源生产装备的那些战略性大杀器们,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中国的当然也一样,而且越是先进,越是杀伤力大,就越不会真正使用,而可以被使用的只有它们的战略威慑力,而神秘和意外就是战略威慑力的最重要部分。
这次“东风-61”在天安门广场上大摇大摆亮相,所带来的中国战略威慑力的大释放远远要超出这型导弹本身,你真不能想像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仍然还有保密程度堪比“两弹一星”的大杀器存在,那么还有没有了?。
来源:司马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