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9日至9月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期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2025 ESC心肌炎和心包炎管理指南》。本指南为ESC首次发布的心肌炎相关指南,也是首次同时针对心肌炎和心包炎发布的临床
2025年8月29日至9月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期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2025 ESC心肌炎和心包炎管理指南》。本指南为ESC首次发布的心肌炎相关指南,也是首次同时针对心肌炎和心包炎发布的临床指导性文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指导意见,以改善心肌炎和心包炎患者的诊疗现状。医脉通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姜萌教授围绕指南重大更新及重点内容进行权威解读,旨在为心肌炎和心包炎的未来临床管理提供指导。
专家简介
姜萌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
医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大血管组全国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代谢学组全国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会心血管磁共振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
指南重大更新!引入“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IMPS)”新术语
ESC既往已两次发布心包炎相关指南,而本次则首次在指南中系统阐述心肌炎。指南工作组认为,在认识疾病谱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指南,是迈向新方向的一步,有助于推动治疗范式转变:在多学科团队的支持下,整合心肌与心包炎性疾病专家的意见以指导治疗。
图1. 指南核心图
新版指南引入了“IMPS”这一术语。IMPS是一个涵盖初始诊断过程直至最终诊断的总称,反映了心肌炎和心包炎之间可能存在重叠。此术语的引入旨在提高临床对疾病谱的认识,以便及时诊断和更好地治疗疾病。IMPS疾病范围广泛,既包括孤立性心肌炎、孤立性心包炎,也涵盖心肌与心包相互受累的混合类型,如心肌心包炎和心包心肌炎。引入IMPS这一术语的理由在于心肌炎和心包炎的病理生理背景相似,且心包和心肌二者在解剖学上为相邻结构,可能存在继发性受累情况。
IMPS可分为不同阶段(图2)。疾病进程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完全康复且无任何后遗症,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患者可能不会经历所有阶段,在任一时间点均有可能获得完全缓解。然而,对各个阶段的深入理解对于提供恰当的治疗指导至关重要。
图2. IMPS分期
IMPS诊疗迎来范式转变,指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展开疾病管理
新指南提出,由于不同患者的缓解路径各不相同,在诊断、治疗以及重返工作与运动等不同情境下,建议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病例管理,避免通过固定的时间进行界定。
对于IMPS的诊断,大部分心肌炎和心包炎病例均有胸痛表现,若患者双心室功能通常保留,则预后良好。心肌炎的复杂病例类型包括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然而,单纯性心肌炎也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尽管此情况并不太常见,但也可能需要快速治疗。心包炎的复杂病例包括持续性或复发性病程。许多症状持续的病例可能表现出收缩性生理变化,但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后可以逆转。非高危病例的诊断基于临床评估,包括心电图和生物标志物,并使用多模态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通过炎症累及的证据对临床怀疑进行非侵入性确认。对于中危和高危病例,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仅当结果预计会改变治疗方案时才应进行。建议复发性IMPS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由遗传相关病因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在更新篇章中指出,IMPS诊断管理将出现范式转变,这反映了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MR)能力的提升对近年临床流程的改变。类似的变化已在202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共识声明中提出。
图3. 心肌炎临床诊断范式转变
图4. 基于更新版路易斯湖标准(Lake Louise Criteria)的CMR诊断标准
表1. IMPS诊断标准和分类
新指南还特别指出,IMPS诊断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识别本身,因此特别罗列了“警示信号”清单(包括临床体征和/或生物标志物)(表2),助力识别心肌炎与心包炎线索,缩短诊断时间。
表2. 心肌炎与心包炎临床诊断的警示信号
快速可靠的诊断对于妥善治疗至关重要。第一步是通过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根据患者的特征和临床表现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此外,对于心肌炎,需要考虑患者首次就诊时是住院或门诊。
图5. 心肌炎住院患者的诊断和分诊流程
图6. 心肌炎门诊患者的诊断和分诊流程
图7. 心包炎的诊断和分诊流程
表3. 心肌炎和心包炎临床评估建议
IMPS的治疗以经验为主,旨在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抗炎药物和秋水仙碱可有效缓解胸痛;针对特定复杂病程,需遵循指南推荐采用额外治疗方案。若明确病因,治疗应针对具体病因开展。所有炎症性心肌心包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均需限制体力活动;恢复工作和体力活动的时间需根据临床缓解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表4. 心肌炎药物治疗估建议
表5. 心包炎药物治疗建议
表6. 手术治疗建议
IMPS的预后各不相同。大多数出现胸痛的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尤其是心包炎的复发,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随访。对于伴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复杂心肌炎病例,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类患者需要长期随访,通常需要终身监测。
IMPS患者的管理通常应由多学科团队指导,并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该团队应由不同的临床医生组成,所有医生均应具备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知识(例如影像学专家、病理学专家、风湿病专家、传染病专家、遗传学专家、介入心脏病专家、重症监护专家和外科医生)。由于混合型心肌炎在临床实践中很常见,医生必须具备心肌炎或心包炎的诊疗能力和技能,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
表7. 对心肌心包综合征多学科团队的建议
总结
《2025 ESC心肌炎和心包炎管理指南》的发布标志着医学界对IMPS全谱系的已趋于系统:对疾病本质的深入理解推动了临床评估流程的优化,并促成诊疗模式由单病种管理向多学科、全病程范式转变。尽管指南坦言目前仍存在证据缺口,但其已为复杂病例的协作管理奠定基础;未来,全球学者有望围绕预设结局指标开展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试验,以进一步探索慢性IMPS的最佳治疗方案,持续填补循证空白。
参考文献:
Jeanette Schulz-Menger, et al. 202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yocarditis and pericarditis: Developed by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myocarditis and pericardit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ndorsed by the Association for European Paediatric and Congenital Cardiology (AEPC)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 ehaf192,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192
MateriaID:MA-CN- Cardiology-09/25-00006
来源:小周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