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被人们称为“天才病”,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天才型名人得过双相情感障碍,比如贝多芬、达芬奇、海明威、梵高等。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被人们称为“天才病”,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天才型名人得过双相情感障碍,比如贝多芬、达芬奇、海明威、梵高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上班族来医院就诊,自述自己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有时几天变一次,有时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就变一次,觉得自己是不是人格分裂了。虽然遇到上述情况有的患者会主动就医,但是仍有很多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及治疗比较迷茫。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今天,我们将通过著名画家梵高的症状表现和医生的分析认识双相障碍这种疾病。
1双向情感障碍
情绪的跷跷板及病因
著名画家梵高,他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可在他光芒万丈的画作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梵高的创作风格独特,充满激情与生命力,就像他那些绚烂的《向日葵》系列,浓烈的色彩仿佛在燃烧。在他创作的高峰期,精力异常充沛,灵感如泉涌,一天能完成好几幅画作,常常废寝忘食,对自己的艺术理念深信不疑,坚信自己能创造出震撼世界的作品。可没过多久,他又陷入了无尽的消沉,觉得自己的作品一文不值,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最终在抑郁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双相情感障碍,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的情绪会在抑郁和躁狂这两个极端之间来回切换。躁狂发作时,就像被点了火的小宇宙,整个人兴奋得不行。抑郁发作时,却像坠入了黑暗深渊,情绪低落,满心都是悲伤和绝望,曾经热爱的事都变得索然无味。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比较复杂:
■遗传因素是个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他人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神经递质失衡也不容忽视,大脑中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一旦异常波动,情绪调节就会乱套。
■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像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导火索。
2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双相障碍的诊断是难题
很多人会把双相情感障碍和单纯的抑郁症搞混,其实它们有明显区别。抑郁症只有抑郁发作,而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而且,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躁狂发作时,自己和身边人都觉得只是情绪好、状态佳,等抑郁发作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还是有挺多不同之处的
抑郁症患者如果有以下特征
需要警惕双相障碍的可能性:
1发病年龄早,比如25岁以前发病,尤其是18岁前发病者可能性更大;
2正常和低落之间的情绪波动大,甚至有时还会有点“小”兴奋;
3伴有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4有双相障碍家族史;
5服用抗抑郁药之后刚开始效果好,到后来效果越来越差;或者服用各种抗抑郁药效果都不好;
3综合诊治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一旦怀疑自己或身边人得了双相情感障碍,一定要及时就医。目前主要靠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评估来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表现、家族史等,结合心理测评等辅助检查,做出准确判断。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躁狂和抑郁症状,稳定情绪。
■心理治疗,像认知行为疗法、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等,能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绪,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物理治疗中的电休克治疗(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双相障碍患者
日常的自我管理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
1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按时睡觉、起床,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都有助于稳定情绪。
2要学会识别自己情绪变化的信号,一旦发现情绪有波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写日记等。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早发现、早治疗,患者是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大家都能多关注身边人的情绪变化,多一份理解和关爱,让每一个被双相情感障碍困扰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本文作者
【免责申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美貌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