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
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陈孜
我认为乡间巾帼主理人也是‘乡村规划师’,要挖掘更多的生态资源,把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2025年立秋这天,陈孜正蹲在菜园摘茄子时,手机里陆续弹出十几条餐饮预订通知……这个画面浓缩了“慢城姑娘小院”的发展史——沾着泥土的手与云端数据流,在此刻实现和谐的统一。
放下绘画笔,
拾起山野间的设计稿
“城里人总说烟火气,其实真正的烟火是会呛出眼泪的!”清晨五点的露水还挂在丝瓜藤上,陈孜已经起床忙碌起来。这种忙碌始于2010年10月那个决定性的深夜,当时她作为常州某公司的设计师,正在会议室通宵改稿。“设计师的眼力不该只花在酒店效果图设计上!”在电脑前,陈孜的心已飞回南京市高淳区桠溪街道大山村。
枯草覆霜,野柿悬红,固城湖边,几缕炊烟刚升起就被吹散。粗砺天地间,美得令人心颤。那是陈孜第一次去婆家,虽然是寒冬,但她却对这片土地升起一股热爱。后来,为筹备婚礼,陈孜再次来到大山村,此时的大山村野花遍野,充满无限生机。公公告诉她:“政府在申请‘国际慢城’的称号,准备开发大山村,首批将鼓励和扶持一批农家乐。”听到这个消息,陈孜心里一动: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呀!她想到公公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政府又给了这么好的机会,自己回乡创业是不是可以一举两得呢?最重要的是,她特别喜欢大山村。
2010年10月的那个深夜,陈孜下定决心辞职回村。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她回村后办起了“慢城姑娘小院”,成为首批被政府扶持的农家乐之一。同年11月,高淳区被世界慢城组织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
一切看似顺利,但背后的辛苦只有陈孜知道。创业前两年,为了把服务做好,她既要忙接待,还要亲手做点心、冷菜。那时候,孩子刚出生不久,她一边抱着孩子,一边接待客人,有空还坚持学习,参加培训,又忙又累,但她不亦乐乎。
渐渐地,陈孜发现,光做餐饮不能满足客人的需求,为此,她把自家二楼的两间客房做成了客栈。“服务延伸越多,满足客人需求越多,就越容易把客人留在这里。”陈孜总是站在客户角度去思考,让每个客人都能找到回家的感觉。她的用心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慢城姑娘小院”成了大山村示范户。
陈孜将每年赚的钱再次投入开发,“慢城姑娘小院”从只能接待六桌到后来可以接待几十桌,最初的旧房子经陈孜设计重装后焕然一新,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
有的客人甚至把这里当成了家,每年都要来住上个把月,退休的王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慢城姑娘小院”住了两个月,特别赞赏陈孜的勤奋和热情,以及她为村里用心的付出和对生活的热爱。王教授把陈孜当女儿一样对待,每天早上帮忙打扫院子,抢着刷碗……
把灵感画上墙,
将二十四节气熬成汤
“被认可、被尊重是一种幸福,它让我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慢城姑娘小院”就像一扇窗户,为陈孜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
“慢城姑娘小院”里的每个角落都有陈孜的精心设计,墙壁上有她手绘的荷花,走廊花坛的木桩和餐厅的墙上,她也用心装饰了碟片和相框,把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心思全部融进了农家乐里。
改造祖屋时,陈孜坚持保留夯土墙的肌理,却给每间客房装了智能马桶盖。当客人对着WiFi密码牌——手写的“莼鲈之思”四个毛笔字拍照发微信朋友圈时,尚不知后厨的冷链系统能精准追踪每颗鸡蛋的保质期。
在“慢城姑娘小院”,陈孜将美学与养生、自然与健康相结合,使每位客人都能真正享受自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2021年某个周五的晚上,“慢城姑娘小院”突然冲上大众点评南京周边游热搜榜。第二天,“慢城姑娘小院”里便挤满网红主播,而真正的老客王教授坐在角落,面前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蟹粉狮子头……
“婆婆家的玉米棒”“阿姨家的老麻鸭”“一只有身份的固城湖螃蟹”……打开“慢城姑娘小院”的菜单,本土特色菜令人垂涎三尺。陈孜还顺应季节,根据二十四节气饮食理念,配置了不同时节的蔬菜,比如春季有早园笋、马兰头、香椿、水芹等;夏季有茭白、凌木根、马齿苋等;秋季有菱角、莲藕;冬季则有白菜、大青菜、芦蒿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大山村享受慢生活,尤其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慢城姑娘”
唤醒一个村庄的春天
“慢城姑娘小院”不仅有美味的餐饮、舒适的住宿,还提供私人定制服务。陈孜精心为游客规划游玩路线,准备特色伴手礼,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乡村体验,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除了经营“慢城姑娘小院”,在高淳区妇联和桠溪街道妇联的支持帮助下,陈孜还牵头成立了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农业电商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搭建起“慢城姑娘”电商平台。她通过“农旅+”和“农教+”模式双向发力,不断拓展餐饮、民宿等旅游产业,将高淳特色景点、美食、文化业态串点成线,吸引政商考察团来交流培训的同时,使乡村能人与市场对接,拓宽农产品资源,把优质生态环境转化为实际效益,实现了农文旅的全面融合发展。
乡村的留守女性较多,年龄跨度很大,20岁-70岁不等。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陈孜带她们一起创业,年轻的和她一起做自媒体,年纪大的在后厨帮忙,增强她们的自我价值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但如何做精致、做长远,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陈孜在前行中不断开拓思路,不仅定期举办农家乐、民宿、店铺经营人员培训,还组织农家乐经营者外出学习考察,帮助他们完善发展理念,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2025年暑假期间,一群小朋友在慢淳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来到大山村,一起做当地美食米糕。“我家对面就是糕团店,合作社引流过来后,游客们可以选择多元化的体验。”陈孜希望能为更多群体在美丽乡村游中提供更多选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在陈孜的努力下,“慢城姑娘”已带动周边70余户农民年增收5万余元。而当初一些不愿加盟“慢城姑娘”的农产品商户也纷纷加入,正印证了“慢城姑娘小院”菜单背面的那句手写诗:“火种留给拾柴人,春风只度有缘锅。”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