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不解:为什么中国不靠侵略和战争,就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2:00 2

摘要:这句话点出了一个让西方国家既困惑又"不服气"的现象——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发动过任何侵略战争,却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世界强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马丁·雅克教授在一次国际论坛上直言:"西方国家的崛起都依靠战争和掠夺,而中国却没有这样做。"

这句话点出了一个让西方国家既困惑又"不服气"的现象——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发动过任何侵略战争,却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世界强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马丁·雅克教授有个著名的观点:"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你看历史上那些征服中国的外族政权,比如元朝和清朝,他们占领了中国的土地,但最终都被中华文明给"消化"了。蒙古人建立元朝后,逐渐接受汉文化;满人入关后,不仅学习汉语汉文,连服饰礼仪都慢慢汉化。北魏孝文帝元宏更是直接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民族融合。

这些外来统治者不仅没有消灭中华文明,反而成了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元朝的《四书集注》、清朝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象在世界历史上极其罕见——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

反观西方,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虽然也曾辉煌一时,但随着国家政权的灭亡,这些文明也就烟消云散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罗马的法律制度虽然对后世产生影响,但作为完整的文明体系,它们早已不复存在。而中华文明却能穿越5000年历史长河,从秦汉到现在,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

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都听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这些价值观念不需要刻意学习,而是潜移默化地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拿破仑早就看出了端倪,他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要为之颤抖。"

事实证明,即便在近代遭受百年屈辱,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华民族依然没有被打垮。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多年间,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民族精神从未熄灭。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锤炼出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物资匮乏,但中国人民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建设热情。面对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威胁,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中国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抗美援朝。

当时的对比是什么样的?美军装备精良,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坦克和火炮,而志愿军很多战士连棉衣都没有,武器装备更是简陋。连苏联都对美军的强大火力有所忌惮,不敢直接参战,而中国却毫不犹豫地派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不是靠先进武器,而是靠"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民族精神。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这种精神力量让装备简陋的志愿军硬是把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海外归来的科学家们。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享受着年薪万美元的优厚待遇,在50年代那可是天文数字,但他却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华罗庚放弃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终身职位,李四光辞去了在英国的高薪工作,邓稼先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这些顶尖人才放弃国外的富足生活,选择在艰苦环境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图什么?图的是心中那个重现"汉唐雄风"的大国梦。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中国才能在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在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在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是很难理解的。西方社会更多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中国人却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弃个人的优渥生活。中国人大多不受特定宗教信仰束缚,但却能做到如此团结,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纽带,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紧紧凝聚在一起。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2000多年前修建的万里长城,本质上就是防御工程,而非进攻武器。长城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具有扩张野心的国家,而是一个注重防御、保护自己家园的国家。即便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时期,对外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也是维护边疆安全,而非占领他国领土。

古丝绸之路更是展现了中国"以商促和"的智慧。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通过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丝绸、茶叶、瓷器沿着这条道路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和文化也通过这条道路传入中国。

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被这里的繁荣景象深深震撼,回到欧洲后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中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郑和的宝船长度超过100米,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有200多艘船只,2.7万多人参与。但郑和并没有用这支强大的舰队去征服和掠夺,而是进行友好贸易和文化交流,向沿途各国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这与同时期西方殖民者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和平外交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西方专家并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2018年,《纽约时报》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中引用专家的话说:"当中国宣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西方大多数专家都说这个实验注定要失败,我们只能等待见证它的失败。4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等待。"

这种"等待"注定要落空。1978年中国GDP只有3679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仅为385元,而到2023年,中国GDP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让8亿多人摆脱绝对贫困,这个成就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这种发展不是通过对外掠夺实现的,而是通过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的。中国没有像历史上某些强国那样通过殖民掠夺来积累财富,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财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涵盖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对特朗普说过一段话:"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一直与邻国和世界和平相处,专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相反,美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不断向海外派兵并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区别就在这里。"卡特甚至直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军队参与的对外军事行动屈指可数,而且都是被迫应战或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相比之下,某些西方大国几乎每隔几年就要发动一场战争,在全球建立了数百个军事基地。

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怪圈,证明了一个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国际合作实现强大,而不必依赖战争和掠夺。

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感到不安,试图通过贸易战、技术封锁等手段阻挠中国的进步。但他们忽略了一点:一个能在一穷二白时自主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的民族,一个能在技术封锁下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民族,又怎么会在国富民强时被这些困难打败呢?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经历过无数次的风雨洗礼,但始终屹立不倒。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摧毁的。

正如马丁·雅克教授所说:"中国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现在如何强盛,而在于它从过去的5000年至今,依旧保持着强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