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借力:母亲与病友共献肝脏,为肝硬化儿子带来重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05:19 4

摘要:8月1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手术室内,刚接受过创新“弃肝辅助式”双供肝移植手术的小林(化名)再次接受手术。这一次,朱志军教授团队精准切除了此前作为“辅助肝”植入其体内的代谢病肝。这标志着这例创新的“弃肝辅助式”双供肝移植获得圆满成功——小林体内母亲捐献

8月1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手术室内,刚接受过创新“弃肝辅助式”双供肝移植手术的小林(化名)再次接受手术。这一次,朱志军教授团队精准切除了此前作为“辅助肝”植入其体内的代谢病肝。这标志着这例创新的“弃肝辅助式”双供肝移植获得圆满成功——小林体内母亲捐献的健康肝脏已在短短三周内从300多克生长至1000多克,完全承担起生命支撑的重任,为小林打开了全新的生命之门。

回顾三周前,同样在这间手术室,一场融合了亲情与医学智慧的高难度肝移植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34岁的小林因患有罕见的“自酿酒综合症”导致严重肝硬化,生命垂危。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教授团队运用创新的双供肝移植方式,利用患者母亲捐献的体积较小的左半肝,以及另一位代谢病患者废弃但其他功能尚存的部分病肝,成功解决了供肝体积不足的致命难题。

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手术室内,朱志军教授团队正为小林做肝移植手术。王宁摄

小林身高185厘米,体重70公斤。尽管从不饮酒,他却因肠道微生物异常发酵碳水化合物而“自我生产”乙醇,长期血检酒精超标,一年半前确诊“自酿酒综合症”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小林虽曾尝试通过粪菌移植降低血液酒精浓度,但肝脏损伤已不可逆,肝移植成为他唯一的生路。

今年7月,在听到需要肝移植时,小林60岁的母亲义无反顾地决定捐肝救子。然而,医学评估结果却再次带来棘手难题,“我们术前评估发现,供者右半肝占全肝的68%,母亲自身保留肝脏比例过低,风险过大;若捐献包含尾状叶的左半肝,计算所得的移植物受体体重比(GRWR)仅0.5%,移植物体积/标准肝体积(GV/SLV)仅27%,又有绝对小肝综合症的风险。”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如果等待逝世者捐献肝脏并配型,其时间与经济成本也使这个家庭难以承受。

如何破局?朱志军团队设计并实施了精妙的手术方案:在利用患者母亲捐献的左半肝作为主要移植物的同时,创新性地启用一例当天因高草酸盐尿症而切除的有草酸盐代谢障碍而其他功能尚好的废弃病肝作为辅助移植物,将这两个供肝共同植入小林体内,弥补母亲供肝体积的不足。

手术当天,小林母亲的左半肝与经过评估筛选的“多米诺”右半肝先后被植入小林体内,朱志军团队凭借多普勒血流监测与精细的门静脉压力测量,实时调整两块肝脏的血流分配,确保两者能存活发挥功能的同时,母亲捐献的部分小肝可以快速增生长大。随着血流逐渐平稳,这场利用“废弃”器官与亲属捐献器官的复杂双供肝移植宣告成功。

术后,团队通过精心的血流调控管理,成功促使小林母亲捐献的健康肝脏在短短三周内实现了显著增生,体积从最初的300多克增长至1000多克,已完全满足小林的身体需求。随即,朱志军团队顺利为小林实施了第二次手术,安全切除了此前植入的、来源于代谢病患者的“多米诺”右半肝。这一关键步骤彻底消除了该病肝长期留存体内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小林生命体征平稳,凝血功能、转氨酶、胆红素等关键肝功能指标均在预期范围内稳步改善。”朱志军说。这种利用有缺陷的肝脏作为短期‘桥梁’,待健康肝脏充分生长后及时移除的策略,是国际上的首创。它成功解决了亲属,尤其是女性仅捐献体积较小的左肝即可挽救体型较大亲属的难题,显著提高了供肝者的安全性。只要有这样一块能在短期内维持功能的肝脏,此方法就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这例手术是朱志军团队在肝移植领域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早在2009年1月,该团队就完成了世界首例利用废弃的高草酸盐尿症患者的病肝(PH1)加亲属小体积供肝的双供肝移植,该病例随诊到术后10年。在实践基础上,朱志军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不同的非硬化代谢缺陷肝脏疾病患者之间,或可通过互换半个肝脏,互相弥补对方的代谢缺陷,从而实现共同治愈”的理念,他将这种开创性的手术模式命名为“多米诺交叉辅助肝移植手术”。

“10多年来,我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成功实施近百例辅助肝移植及双供肝肝移植手术,在器官短缺的大环境下,该术式能够为解决患者问题提供新方案。”朱志军表示。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