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9·3阅兵,日本突然懂事了?强调走和平之路,绝不重蹈覆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0:43 3

摘要:这次9·3阅兵,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稳。全程没有那种喊口号式的张扬,也没有故意搞些花里胡哨的噱头。主要就两件事:一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把历史明明白白地摆在大家面前;二是展示维护和平的实力,让所有人都清楚大陆的底气。现场的队列、节奏还有叙事都非常清晰

这次9·3阅兵,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稳。全程没有那种喊口号式的张扬,也没有故意搞些花里胡哨的噱头。主要就两件事:一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把历史明明白白地摆在大家面前;二是展示维护和平的实力,让所有人都清楚大陆的底气。现场的队列、节奏还有叙事都非常清晰:大陆不针对任何人,但谁要是想捣乱,那肯定得付出代价。

就在阅兵当天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记者会上回应这件事。他先说“日本政府一直在密切关注相关动向,但对中方举行阅兵的意图,不便评论”,紧接着又强调“基于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决心,战后始终走和平国家之路,已多次向中方表达这一立场,中日也确认要推进战略互惠,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关系”。你看,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味道就出来了:不敢直接评价,但赶紧把“和平”的标签贴上。这可不是他们“懂事”,更像是“谨慎”。

说起来,日本在对华议题上很少这么克制。以前中国只要有什么大动作,他们基本都是第一时间跳出来表态,尤其是涉及台海、东海安全这些事,说话从来都不含糊。可这回中国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意义非常明确,就是纪念历史、珍惜和平,可日本方面却偏偏说“不便评论”。

如果他们真觉得中方是在“炫耀武力”,按照他们以前的风格,早就借题发挥说上一通了。现在突然不评论了,反而特别强调自己是“和平国家”,还说要和中方建立“建设性、稳定的关系”,这个转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也明白了中国的态度,知道硬来没好处,所以说话就变软了。

不过,说话语气变软是一回事,靠不靠谱又是另一回事,关键还得看行动。日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绝不重蹈战争覆辙”。这句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要让别人相信,得先把几件事做好。首先是历史问题。每年总有一些政客跑去靖国神社亚洲受害国能不难受吗?另外,在对外舆论方面,日本长期花不少钱搞什么“战略信息传播”,试图影响外界的看法,甚至还劝其他国家别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说中国“过度聚焦历史”。这些做法都在那儿摆着,和他们自己说的“正视历史、坚持和平”实在是不太相符。

再说说安全政策方面。日本说自己走的是“和平国家”的道路,可实际行动却越来越不“和平”。从军贸限制一步步放宽,到引入一些明显具有进攻性的武器,再到在周边岛链增加军事部署,还和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扩大军事合作与演习,范围越来越大。日本当然有自己的安全考虑,这可以理解,但你既然口口声声强调“专守防卫”,就别在装备结构和政策边界上不断试探。说到底,和平不是靠嘴上说的,得靠有能“刹得住车”的制度和懂得“踩刹车”的自律。

这次阅兵的装备亮点,其实很能体现中国的思路。陆上展示的是像东风-61、东风-5C这类战略威慑力量,就像是“看家护院”的家伙。海上展示的则是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这些,尤其是AJX002这套无人布雷系统。它以大型无人潜航器为平台,可以在深海悄悄布雷,再配合其他无人平台,能把对手的海上补给线切断,形成一张立体的封锁网。这种能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外部想干预的人知道,干预的难度很大,代价很高,不划算。对于那些总想着在中国周边试探的人,这就是一个很直接的警告:别冒险。

那日本这次“突然懂事”,是被震撼到了吗?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看到了现实。之前日本通过外交渠道劝一些国家不要参加中国的纪念活动,还说中国的纪念活动“反日色彩浓”“过度聚焦历史”。结果呢?该来的还是来了,各国领导人和代表都来了。这就说明他们那条路走不通,再继续唱反调只会让自己尴尬。所以换成“关注,但不评论”,再加上一句“坚持和平”,这样既不会和中国硬刚,又能维护自己的对外形象。在舆论上,这种做法更能控制,也更安全。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日本如果真的想走“和平之路”,至少要做到三点:

1、把历史问题彻底弄清楚。对于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政治态度,教科书里对侵略和暴行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别再遮遮掩掩,更不要去海外推动修改相关历史内容。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底线问题。

2、把军事边界理清。嘴上说“专守防卫”,可装备上却不断引入远程打击能力,这怎么说得通呢?如果真有防卫需求,也得透明一点,别拿口号当挡箭牌。

3、别在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踩线”。台海是中国的内政,日本总说“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后面跟着的那些“合理化扩军”的动作,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你要是真的想和中方建立“建设性、稳定的关系”,在这些关键地方就得收敛点。

反过来看中国,态度很明确:纪念活动不是为了挑衅谁,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那段历史;展示能力也不是为了向谁“显摆”,而是为了让不稳定因素少一些,误判的空间小一些。和平不是靠祈求来的,而是靠守护得来的。这种守护,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你越是把历史讲清楚,把牺牲铭记在心,就越能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你越是把能力准备充足,就越有可能避免用到这些能力。

再回到日本说的“绝不重蹈覆辙”。这句话要想让人信服,就得和现实相符。比如,别把“和平国家”当成对外宣传的口号,转身就在军贸上大力扩张;别一边说要“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关系”,一边在关键敏感问题上挑事;更别把“安全”当成一个万能借口,什么政策都往上面套。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但底线是清清楚楚的。历史问题是是非问题,不是可以随便选择的。核心利益是红线,不是可以用来谈判的筹码。

这一次,日本的“谨慎”不一定是坏事。能停下来想一想,也是一种进步。如果口头说“坚持和平”能带来后续的自我克制,比如减少一些敏感动作、降低对抗性的言论、对历史更诚实一些,那中日关系就有改善的可能。

反之,如果只是换了个说法,实际行动还是照旧,那大家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说到底,不能只听他们怎么说,更要看他们怎么做。观察的指标很明确:还有没有人高调去靖国神社参拜;教科书有没有再次倒退;对外军贸是不是还在加速;在台海和东海是不是还在继续挑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信号,不用猜。

中国举办9·3阅兵,核心是纪念历史、守护和平;展示的装备,重点是“有分寸、有体系”,既有战略威慑的硬实力,也有无人化、智能化的灵活手段,能有效压缩外部干预的空间;日本的表态,语气变软了,也收敛了一些,但关键还是要看他们在历史态度、军事边界和涉华议题上的实际行动;所谓“绝不重蹈覆辙”,不是一句好听的空话,而是一套持续的约束和选择。只要把这几个关键问题想清楚,其他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很多人问我,这次日本是不是“被吓到了”。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看到了现实”。中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历史摆在那里,国际上的主流态度也摆在那里,想要靠耍嘴皮子去扭转,只会越来越难。那怎么办呢?就只能把话说得委婉一点,行动上收敛一点。有时候,真正的成熟不是把声音喊得多大,而是把节奏把握得更稳。如果日本能朝着这个方向走,少一些挑衅,多一些克制,实实在在地走出一条“和平之路”,那对双方都有好处。反之,如果又走回老路,那就只会让成本越来越高。

谁真心想走和平之路,谁就是伙伴;谁嘴上说和平,脚下却踩油门,谁就会撞到现实的墙上。

来源:蔡孟軒台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