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1年12月,经历了第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就开始这三八线地区进行战略防御,美韩联军在夏季以及秋季的时候还发动过两次攻势,但是,这两次进攻没有任何效果,这个时候,除了韩国以外,中美双方以及朝鲜都已经认为,朝鲜战争可以停止了。
1951年12月,经历了第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就开始这三八线地区进行战略防御,美韩联军在夏季以及秋季的时候还发动过两次攻势,但是,这两次进攻没有任何效果,这个时候,除了韩国以外,中美双方以及朝鲜都已经认为,朝鲜战争可以停止了。
于是乎,关于朝鲜停战的“释放俘虏”谈判开始了,而当朝鲜停战谈判进入战俘遣返议程,双方立场针锋相对。
美方提出“自愿遣返”,他们主张战俘可自由选择去留,表面上尊重意愿,实则暗藏拖延谈判的企图。
因为这一方案公然违背《日内瓦公约》“毫不迟延地释放和遣返”的原则。
当时,“联合国军”被俘仅1.15万人,而志愿军被俘人数远超此数,美方还借机推出“一对一遣返”等不合理建议,试图通过操控战俘选择,削弱中朝方面的谈判筹码。
巨济岛战俘营内,美军与从台湾调来的国民党特务合作,通过活埋、刺字等残酷手段,强迫志愿军战俘在“不愿遣返”的“请愿书”上按指印,甚至将昏迷的战俘刺上“反共抗俄”字样,制造“自愿留韩”的假象。
这一阴谋若得逞,不仅将剥夺战俘回国权利,还可能在国际舆论中削弱志愿军的道义立场。
但是,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被一个叫做张文荣的志愿军俘虏给戳破了。
张文荣,这一个在抗美援朝历史中似乎没有什么名气的名字,却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创下了一个令人为之惊叹的举动:
那就是从美军的战俘营中,以炸毁美军飞机的耀眼姿态重新归队。
张文荣生于1926年,他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48年8月考入国民党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第23期通讯科,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批黄埔生。
他在校期间系统学习电台报务技能,考核成绩优异,却对国民党政治与军事的腐败深感失望,1949年11月,第二野战军与第四野战军一部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解放西南,12月8日发起成都战役,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成都。
同时,第十八兵团在贺龙指挥下南下,追击胡宗南集团,从北面逼近,蒋介石仓皇逃至成都,驻陆军军官学校指挥残部,妄图保住川西。
在1949年的12月9日,这一天非常重要,因为四川以及云南的卢汉、刘文辉等地方将领起义,国民党在西南的基本盘大势已去,再也没有蒋介石的藏身之地,在次日,也就是12月10,蒋介石飞逃台湾,胡宗南随后弃军而逃。
当时陆军军官学校3000余名学员仓促毕业,校方计划将他们迁往西昌顽抗,但教育处长李永中与特种兵总队长肖平波早已与共产党联系,暗中筹划起义。
12月23日,李永中召集学员说明形势,张文荣与绝大多数人拥护起义,25日,学校正式宣布起义,张文荣加入新生政权。
起义后,他进入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学习半年,思想觉悟显著提升,随后参与成渝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1950年九月,因为美国出兵朝鲜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国家为了保护边境,决定发动抗美援朝战争,看着新国家建立起来的张文荣在抗美援朝热潮中主动请战,与400余名起义同学加入志愿军,12月被分配至第三兵团第六十军第一八〇师任报务员,随部队赴朝参战。
当时间来到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打响。
此前,志愿军经过半年作战,积累了以劣势装备对抗美军的经验,中央军委采取“轮番作战、轮番休整”策略,调第三、第十九兵团入朝,总兵力达95万余人,加上朝鲜人民军,达130万。
但美军在四次战役失利后,调集兵力筹备“第二次仁川登陆”,欲在平壤至元山一线建立防线,志愿军新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后勤因美军绞杀战几近瘫痪,为了争夺战场的主动权,中朝军队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
战役初期,我军14个军沿200余公里战线突击,第一阶段推进七八十公里,5月16日起,我军的主力东移,歼灭南朝鲜军,推进五六十公里,第十二军九十一团深入敌后150公里。
但同样的,我军的后勤出现了非常紧张的情况,因为后勤断供,这种情况迫使部队靠树皮草根充饥,5月21日,志愿军下令撤至三八线以北休整。
就在我军休整的过程中,被联合国军的总指挥李奇微抓住了机会,美军趁机反扑,以13个师追击,美第七师等组成“特遣队”,沿公路穿插,推进五六十公里。
而张文荣所在的第一八〇师深入敌后100余公里,掩护撤退,却被五倍敌军包围。
激战中,电台被炸毁,他拿起武器突围,至包围圈边缘时遭炮击负伤,次日清晨被美军搜山队俘获,与战友阳文华一同被押往釜山,后转至巨济岛战俘营。
说起这个战俘营,美方为加强管理,从台湾调来国民党特务,试图分化战俘。
被俘之后张文荣与阳文华并肩抗争,阳文华,同为黄埔生,起义后成为青年团员,在第一八〇师任报务员,被俘后任八十六联队副联队长。
他利用职务掩护地下党员,安排骨干担任文书、中队长,开展信仰教育,组织战友痛打投敌者李大安。
在战俘营的时候,最经典的还有战士张光普、王荣生在阳文华掩护下烧毁美军仓库,美军对此暴怒不已,但阳文华懂得非常多的国际条文,他引用《日内瓦公约》与美方交涉,让美军不敢有任何妄动,阳文华维护了战俘权益。
1951年底,美方推行“自愿遣返”,特务以活埋、刺字等手段逼迫战俘屈服,阳文华奋力抗争,却被李大安杀害,同牺牲的还有敌工科翻译林学甫,其父曾为蒋介石秘书。
阳文华等等同志牺牲之后,战俘们愤怒反击,活捉美军司令杜德,召开控诉大会,迫其认罪。
而张文荣目睹战友牺牲,心中非常愤怒,但他知道,不能轻举妄动,只有活下去,才能够接续抗争,面对这些给美军带来巨大麻烦的俘虏们,美军想出了一个非常影响的办法。
他们计划从战俘中培训特务,张文荣就被选中了,在一开始,阳文华与地下党动员他假意应招,伺机归队,而他的专业技能与背景,使他成为敌方“特招”对象。
战友们牺牲之后,张文荣更加奠定了要潜伏下去的信念。
1951年12月,战俘营联队长王顺清通知张文荣,他被美方选中“另有重用”。
几天后,他被送往东京特务学校,接受反共理论、轻武器射击、爆破刺杀、通讯、跳伞等训练,历时两月,后转至汉城待命,1952年2月18日晚,美情报机关命他与4名战俘穿上志愿军军服,携带收发报机、步枪、手雷、地图等,在10名美军护送下登上C-46运输机,任务是空投至谷山郡搜集弹药库、粮库情报,为轰炸定位。
特务头目哈里森负责行动,起飞前,美籍教官“王先生”承诺他们重赏。
19日凌晨2点20分,飞机抵达目标上空,红灯闪烁,哈里森催促跳伞。
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文荣暗中将手雷装入棉手套,拉开铁环,抛向机舱深处,随即跳伞,爆炸瞬间摧毁飞机,哈里森侥幸跳出,但被志愿军活捉,而地面防空部队目击火光,发现两伞降落。
张文荣落地后迅速找到搜山部队,交出装备,报告战俘营斗争与美方罪行,被俘虏的哈里森供词证实了他的叙述,而这一行动,彻底挫败了美军特务计划。
张文荣归队后,志愿军总部将其送往高层,他详细报告了美军虐待战俘、强迫“甄别”、逼做特务的暴行,与阳文华等人的抗争相印证。
得到了张文荣的讲述之后,我军的谈判代表迅速行动,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美方“自愿遣返”的虚伪面纱被揭开,舆论压力下,其在谈判桌上陷入被动。
也是因为这一事件,立即迫使美方收敛,随后为战俘遣返问题的解决铺平道路。
张文荣的壮举虽未直接终结战争,却为志愿军赢得了一定的道义与主动权,在整个战场上来说,他个人的表现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的行动,源于个人果敢,更植根于战俘营的集体抗争,他如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改变了谈判的格局。
但张文荣的英雄之路并未迎来盛赞,在他归队后,因战俘身份敏感,他被送回国审查。
一直到1958年的3月,根据张文荣在战场上的表现,北京军区政治部才认定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功,并且奖励800元。
1958年之后,张文荣离开队伍回乡务农,但因为当时的信息传播并不发达,张文荣曾经被美军俘虏的消息被家乡人得知了,他们却不相信张文荣在战场上能够立功,于是他们对张文荣进行各种舆论,张文荣英尺背负了多年的“叛徒”误解。
张文荣在2000年3月去世,同年6月,经过一系列审查,加上当时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已经非常完整,张文荣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以及他被敌人俘虏之后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过程,以各种媒体的形式公诸于世,北京军区补发复员证明,恢复军籍,发放复员费。
而这份迟到40余年的平反,是对他壮举的肯定,只不过,他的传奇人生,在沉默中留下遗憾。
但相信在张文荣的心里,他当年的灵机一动,并不是为了求得任何表扬和奖励,在他的心中,战友们在战场上一个个倒下,他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为的,只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以及自己对保家卫国的信念。
或许很多人会误解他,但他从来都认可自己,也从来都没有放弃他身后的国家与人民。
向他敬礼!
来源:兴史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