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惊现越南皇族后裔:乾隆御批的“特殊移民”今何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0 06:30 2

摘要:在乌鲁木齐市郊的三坪农场,76岁的莫大爷总喜欢在晚饭后给孙子讲一个"秘密":"咱们家祖上可是越南的皇亲国戚。"小孙子咯咯直笑,以为爷爷在编故事。直到村里来了历史学者,人们才惊觉这个看似玩笑的家族传说,竟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跨国往事。

在乌鲁木齐市郊的三坪农场,76岁的莫大爷总喜欢在晚饭后给孙子讲一个"秘密":"咱们家祖上可是越南的皇亲国戚。"小孙子咯咯直笑,以为爷爷在编故事。直到村里来了历史学者,人们才惊觉这个看似玩笑的家族传说,竟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跨国往事。

时间倒回1788年,越南黎氏军队攻入升龙城(今河内),莫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莫天锡仓皇北逃。三百余名王室成员和旧臣拖家带口,顶着热带暴雨穿越中越边境。当他们跪在乾隆皇帝面前时,这位十全老人正为如何处置这些"国际难民"犯难,直接收留恐引发外交纠纷,但若遣返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军机大臣和珅献上一计:"西域地广人稀,不如令其屯田戍边。"乾隆朱笔一挥,这批落魄贵族的人生轨迹就此转向。他们带着御赐的农具种子,历时两年跋涉六千余里,最终在乌鲁木齐以西二十里的戈壁滩安家。当地驻军将领看着这群皮肤黝黑、说着鸟语的"安南人",干脆把他们的聚居地登记为"安南工村"。

初到新疆的日子堪比酷刑。来自热带雨林的贵族们第一次见识零下三十度的寒冬,冻伤溃烂的双脚在雪地上留下斑斑血痕。清朝派来的农官教他们种植耐寒作物,但这些拿惯毛笔的手连锄头都握不稳。第一年播种的小麦,收获时还不够交税粮。

转机出现在第三代移民莫文焕身上。这个在新疆出生的混血儿发现,祖父从越南带来的荔枝种子在温室里发了芽。他大胆尝试将南疆的葡萄种植技术改良应用,竟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的"安南荔枝"。道光年间,这种皮薄肉厚的水果成为贡品,村里人终于挺直了腰杆。

今天的安南工村早已看不出异国痕迹。村委会档案显示,全村187户中仍有43户保留莫、黎等越南姓氏,但身份证民族一栏清一色写着"汉"。唯一能印证历史的,是祠堂里那幅泛黄的先祖画像,画中人头戴越南式幞头,腰间却配着清廷赏赐的荷包。

73岁的黎阿婆是村里最后的"活化石"。她至今记得儿时祖母用越南语唱的摇篮曲,虽然连她自己都说不清词意。每年清明上坟,她总会多摆一盘芭蕉叶包的粽子,这个在越南象征吉祥的习俗,已成为家族秘而不宣的仪式。

2015年,一位越南留学生循着史料找到这里。当他用越南语向村民问路时,迎接他的是茫然的眼神。直到看见黎阿婆家神龛上供奉的铜鼓纹饰,年轻人突然红了眼眶,这种纹样在越南只有皇室宗庙才能使用。

站在村口的古榆树下远眺,连片的棉田在夕阳中泛着银光。两百年前那场跨越山河的大迁徙,早已化作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如今村里最热闹的不是传统节日,而是每周五的农业技术培训,这些越南王孙的后代们,正用无人机播种着属于新时代的希望。

来源:雅居时尚好物分享

相关推荐